真是让人无奈,欧洲炮制中国大巴车“远程熄火”的谣言,偏偏这样的说法还有很多人相信。
![]()
英国《金融时报》11月9日报道称,英国政府正在调查数百辆中国制造的电动巴士,是否存在被“远程熄火”的风险。相关指控遭到中企严正驳斥,中企强调“严格遵守其车辆运营所在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数据受到存储加密和访问控制保护。未经客户授权,任何人不得访问或查看这些数据。
先捋一捋英国政府的逻辑,他们怀疑中企能够通过软件更新和诊断功能,远程访问车辆的控制系统,于是英国交通部跟该国网络安全中心,一起进行了这项调查评估。
![]()
其次这次事件不是个例,最近欧洲有多个国家地区进行了类似的审查。比如挪威、丹麦,这两个国家更加夸张,他们甚至造谣说中企制造的电动公交车,能够在被信号屏蔽的情况下,用于远程控制甚至情报目的。
欧洲人有什么目的呢?目的当然是抹黑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咱们把这次的所谓“远程控制”事件,和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贸易保护措施联系起来看,就更有趣了。
![]()
欧盟从2024年开始就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下狠手:先是反补贴调查,然后宣布额外征收高达35%的关税(加上原有10%的关税,总税率能飙到45%),理由是中国政府“补贴”让电动汽车太便宜,扰乱市场。
进入2025年,欧洲这股保护主义风潮没有停,反而更加疯狂了欧盟委员公开叫嚣,要“保护本土汽车产业”免受中国竞争,甚至建议重新评估2035年零排放目标。
意思大概就是,如果中国电动汽车太猛,咱们干脆别那么急着禁售燃油车了。
这种“反智”的谣言,在欧洲和美国大行其道,不是一次两次了。
![]()
美国前商务部长雷蒙多,就曾经在公开场合说,中国能让三百万辆汽车同时失灵,说这是“装上轮子的苹果手机”。当时中国外交部的回应非常巧妙,质问雷蒙多的言论,是否意味着美国政府随时能够,让苹果手机、特斯拉汽车甚至波音飞机关停?
再比如当年华为5G基站推广的时候,我记得美欧国家抵制的一大理由,就是有所谓的“辐射”。
![]()
再比如当年新冠疫情的时候,美国特朗普总统(第一任期的时候),说注射消毒液就能杀掉新冠病毒,好像还有媒体报道说,真有美国人喝消毒液了,结果被送去医院抢救。
总的来说,无论是欧洲国家还是美国,这些反制行为值得严厉批评,因为它们往往披着“安全”和“公平竞争”的外衣,却本质上是狭隘的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偏见。
欧盟在电动汽车调查中夸大“远程熄火”风险,却忽略了本土或美国产品的类似漏洞(如波音软件问题或特斯拉召回),这暴露了明显的双重标准,对中国产品施以严苛审查,却对盟友宽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