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假“平衡”真“束缚”?中国科技突围揭示“相互依靠”话语陷阱

0
分享至

新加坡尚达曼总统,在一场活动发言时,说了一句完全让中国人笑掉大牙的话。
他说:中美关系要找到平衡点,关键在于中国是不是愿意与欧洲和美国主要的科技互相依靠,同时中国还不能走完全自给自主的路线。




说中国别“自给自足”?先看看是谁把门关上的。新加坡总统尚达曼最近一句 “中美要找到科技合作的平衡点”,还特别点名说中国不能走完全自给自足的路线,要和欧美科技继续 “互相依靠”。
这几年,全球科技合作的气氛可不比过去了,不是中国不想合作,是合作的大门早被欧美一把锁上。
芯片、高端设备、工业软件、AI 技术…… 能卡的地方统统卡上了,这时候回过头来说中国不该自立自强,是不是有点搞反了因果?
让我们把这件事捋捋清楚,尚达曼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场合提的这个观点,场合不小,说话自然也希望传出去。




但这句话传到中国这边,不少人听完第一反应是疑问:你是真的不了解现在的国际格局,还是假装看不见?
现在欧美对中国的技术封锁,用 “系统化” 三个字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从芯片设备到工业软件,再到 AI 芯片和数据流动,一个接一个的限制条款和出口禁令像是一堵堵看不见的墙,一层层把中国隔离出去。
这样的环境下,中国要是不考虑自主发展,难道还等着别人 “施舍” 技术?
说到底所谓的 “相互依靠”,如果建立在一方不断设限、另一方只能被动接受的基础上,那就不是合作,而是单向依赖。
如果中国真按照尚达曼说的去做,还怎么保障自己的技术安全和发展底线?
再说科技发展不是拿来做外交妥协的筹码。中国推进自主创新,不是为了脱离世界,而是为了在被动局面中争取主动。
这几年,很多企业在封锁压力下顶住了、扛住了,也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与其说是 “闭门造车”,不如说是 “被堵门后自己造轮子”,这种努力不该被误解成 “走向孤立”。
中国从来没说不合作,一直以来中国都强调在平等、尊重和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国际科技交流。
问题是合作的基础是互信,欧美嘴上说合作,行动上却在拉小圈子、搞技术封锁,这种 “说一套做一套” 的方式,谁还能真心相信?
比较讽刺的一点是,新加坡自己也在推进 “淡水自给” 计划,目标是到 2061 年摆脱对邻国的供水依赖。
这么做没人说新加坡 “走向孤立”,反而觉得这是合理的国家规划。
中国推进的科技自主,并非追求完全自给自足的全面封闭,而是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聚焦影响国家安全、产业命脉的核心环节,在非核心领域仍与全球广泛合作,这样的布局却被说成是 “不愿合作”。






尚达曼这番话,听上去是为中美关系 “缓和” 出主意,其演讲中也同时提到美国需摒弃对抗思维、学会与强大的中国互动。
作为中美重要贸易伙伴,新加坡的核心诉求更多是担忧大国博弈导致全球秩序失序,但这番言论未能充分正视欧美技术封锁的现实,忽略了中国自主创新是被动应对风险的合理选择。
所谓的 “平衡” 若回避一方设限、一方被动的现实,本质上难以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
新加坡作为小国,始终秉持在大国夹缝中避免选边站的外交逻辑,希望通过保持中立获得更大外交回旋余地。
中国近年来在航运、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布局,是基于自身发展和全球合作需求的正常举措,中国搞技术自主是想在世界中站得住脚。
如果真的希望看到一个和平、稳定、合作的国际科技环境,那欧美首先要做的,是把手里的 “锁” 放下,而不是嘴上喊 “合作”,手上却一刻不停地加码封锁。




科技不该被当成地缘政治的工具,更不该成为打压别国发展的手段。
中国的科技路线是在挑战中摸索出来的,是在被围堵中坚持出来的。这条路不容易,但走下去才有未来。
中国愿意合作,但不会让合作建立在牺牲自身安全和发展的基础之上。
参考信息:
中经评论:产业链自主完备不是闭门造车2025-05-30 07:35·中国经济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李连杰回春,向太曝内幕,没换心脏,是他自己不爱保养

李连杰回春,向太曝内幕,没换心脏,是他自己不爱保养

可乐谈情感
2025-11-13 00:31:07
全球都在看中国将如何救援航天员!俄罗斯和美国9个月,中国多久?

全球都在看中国将如何救援航天员!俄罗斯和美国9个月,中国多久?

泠泠说史
2025-11-11 18:10:39
儿子在家啃老33年后自尽,母亲收拾遗物时,发现儿子的存款后傻眼了…

儿子在家啃老33年后自尽,母亲收拾遗物时,发现儿子的存款后傻眼了…

黎兜兜
2025-11-10 22:07:31
乐视创始人欠122亿巨债跑美七年,400多名老员工让乐视起死回生。

乐视创始人欠122亿巨债跑美七年,400多名老员工让乐视起死回生。

百态人间
2025-11-05 05:35:03
遗憾!中国队遗憾无缘世锦赛金牌,国际赛场统治力长达近16年

遗憾!中国队遗憾无缘世锦赛金牌,国际赛场统治力长达近16年

二疯说球
2025-10-26 10:38:59
演员王志文:不留骨灰,不设墓地!他的选择引发无数网友深思

演员王志文:不留骨灰,不设墓地!他的选择引发无数网友深思

山河月明史
2025-11-06 18:18:35
港娱这一夜,人情世故江湖地位,在64岁刘德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港娱这一夜,人情世故江湖地位,在64岁刘德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蕾爸退休日记
2025-11-12 23:10:44
婚宴22桌宾客提前走,不是没礼貌,是仪式感熬成了煎熬

婚宴22桌宾客提前走,不是没礼貌,是仪式感熬成了煎熬

白宸侃片
2025-11-01 12:23:34
别再傻傻交公粮了!顶级伴侣都在用的“性爱心法”,让你欲罢不能

别再傻傻交公粮了!顶级伴侣都在用的“性爱心法”,让你欲罢不能

精彩分享快乐
2025-11-10 00:10:02
首次带对象回家,家长能有多离谱?网友:老人为了对象真是拼了啊

首次带对象回家,家长能有多离谱?网友:老人为了对象真是拼了啊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09 00:05:13
《四喜》大结局,沈明珠浴火重生,许知夏儿子姓许,沈明辉欠26万

《四喜》大结局,沈明珠浴火重生,许知夏儿子姓许,沈明辉欠26万

粵語经典歌單
2025-11-09 14:53:19
小米汽车的数据,好假!

小米汽车的数据,好假!

道哥说车
2025-11-12 09:47:12
内科主任提醒:过了60岁后,宁可打打麻将,也别在家随意做5件事

内科主任提醒:过了60岁后,宁可打打麻将,也别在家随意做5件事

今日养生之道
2025-10-14 11:03:53
拔出萝卜带出泥!逼疯辛芷蕾、集体嫖娼,王家卫是真的“瞎”了

拔出萝卜带出泥!逼疯辛芷蕾、集体嫖娼,王家卫是真的“瞎”了

陈意小可爱
2025-11-11 04:07:57
打工时代结束了,到底是谁砸了我们的饭碗…

打工时代结束了,到底是谁砸了我们的饭碗…

慧翔百科
2025-11-12 19:17:41
湖南一家公司上市失败,员工171人,年营收超7亿元!

湖南一家公司上市失败,员工171人,年营收超7亿元!

胡华成
2025-11-12 17:15:07
事实证明,嗜酒如命,患“不死癌症”的刘欢,早已走上另一条大道

事实证明,嗜酒如命,患“不死癌症”的刘欢,早已走上另一条大道

娱小余
2025-11-11 23:35:53
“顶级白富美”翻车,一点都不意外

“顶级白富美”翻车,一点都不意外

妈咪OK
2025-11-12 16:31:18
事关全固态电池!曾毓群最新发声

事关全固态电池!曾毓群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11-12 17:50:47
被央视怒批、摇头晃脑、德不配位,难怪阅兵从不邀请“流量”明星

被央视怒批、摇头晃脑、德不配位,难怪阅兵从不邀请“流量”明星

书雁飞史oh
2025-09-12 16:09:35
2025-11-13 02:56:49
史评 incentive-icons
史评
山巅俯瞰兴衰史
1362文章数 303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前阿里人亲述: “经济上行”期双11什么样

头条要闻

涉赌诈头目佘智江被引渡回中国 涉案资金超2.7万亿元

头条要闻

涉赌诈头目佘智江被引渡回中国 涉案资金超2.7万亿元

体育要闻

消磨你上千小时的足球游戏,走过第20年

娱乐要闻

再王珞丹和白百何 明白两人"差别"在哪

财经要闻

段永平最新访谈:聊企业经营 投资理念

汽车要闻

7座皆独立座椅/新增5座版 体验第三代吉利豪越L

态度原创

旅游
亲子
游戏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旅游要闻

638栋楼的灯光秀,与滕王阁的千年对话

亲子要闻

男孩总是躁怒崩溃,送去医院就诊,被确诊的却是孩子父母

分析称《GTA6》延期或致PS6等主机推迟:拖到2028年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美媒爆出猛料 "北溪"破坏行动由扎卢日内指挥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