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的苦难早已超出想象:GDP 十年缩水 61%,从 225 亿美元跌至 89 亿;90% 人口挣扎在贫困线以下,910 万人吃不饱饭,5 岁以下儿童急性营养不良率突破紧急阈值。医院缺药、市场断货,老百姓排队几小时只为买袋面粉,这便是《凯撒法案》制裁下的日常。如今美国突然宣布暂停制裁,一边是特朗普政府拉拢叙利亚过渡政府总统艾哈迈德・沙拉的高调动作,一边是中俄的坚决反对,这场看似 “人道主义救援” 的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博弈?
![]()
一、交易式松绑:用制裁换战略筹码
美国的 “善心” 从不是免费的。这次暂停制裁,本质是特朗普政府的 “利益交换”:用解除《凯撒法案》的枷锁,换取沙拉政权在能源、反恐领域的合作。
据披露,美国企业已盯上叙利亚的石油资源,沙特更是趁热打铁,提出在大马士革建造 “特朗普大厦” 的商业计划,企图用基建投资绑定美叙关系。对沙拉而言,这也是绝境中的无奈选择 —— 他领导的过渡政府刚接手烂摊子,国内派系林立,库尔德武装要自治,阿拉维派精英不满政策,没有外部资金支持,重建就是空谈。
但这桩交易对民众而言,短期确有实惠。联合国数据显示,制裁暂停后,已有 12 支援助车队进入叙利亚,每月受助人数从 150 万增至 300 万,胰岛素、透析等救命物资终于能少量运入医院。“以前买药得托人从黎巴嫩带,现在药店终于有货了”,大马士革居民卡里姆的话,道出了普通百姓的真实期待。
![]()
二、刀尖上的平衡:沙拉的执政困局
沙拉的日子并不好过。这位前 “沙姆解放组织” 领导人,上台后一直游走在各方势力之间。他既要讨好美国获取援助,又不敢彻底得罪俄伊 —— 毕竟俄罗斯仍握着叙利亚的军事支点,伊朗的影响力也根深蒂固。
更棘手的是内部争议。他的部队中仍有 3500 名极端分子,2025 年 3 月甚至发生过屠杀平民的暴行,这让国际社会对其 “反恐承诺” 充满疑虑。国内库尔德武装与土耳其支持的势力频繁交火,南部还有约旦支持的政治力量掣肘,各派利益盘根错节,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新冲突。
![]()
暂停制裁虽解了燃眉之急,但叙利亚经济的病根仍在。货币贬值、外汇枯竭,石油生产仅恢复到战前的 1/3,普通民众工资只够买 1/5 的家庭必需食品。沙拉想靠美国投资盘活经济,可美国企业顾虑重重,毕竟中俄的反对让制裁暂停的前景充满变数。
三、大国棋局:谁在主导叙利亚未来?
这场制裁暂停,本质是中东地缘博弈的新棋局。美国的核心目标很明确:孤立伊朗和俄罗斯,让叙利亚倒向西方阵营。特朗普将其包装成 “外交胜利”,试图为 2026 年大选加分,宣称这将释放 2500 亿美元重建市场。
但中俄显然不会坐视不理。中国明确反对解除制裁,认为沙拉政权纵容恐怖主义;俄罗斯则担忧失去塔尔图斯基地的战略支点,可能会提出附加条件制衡。地区国家也各怀心思:沙特想扩大影响力,土耳其怕库尔德武装崛起,以色列则盼着借美国之力打击伊朗目标。
![]()
对叙利亚民众来说,大国博弈的每一步都关乎生死。制裁暂停可能带来更多援助和就业机会,但也可能让叙利亚沦为新的势力角斗场。联合国警告,若各派不能达成和解,即便制裁解除,重建也会步履维艰,饥荒和疫情仍会持续威胁生命。
四、暂停不是终点:叙利亚的希望与隐忧
特朗普的制裁暂停,是权衡利弊后的战略算计,也是沙拉政权争取喘息的机会。短期看,民生困境能得到缓解,重建资金有望流入;但长期来看,极端主义隐患、派系矛盾、大国角力,每一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更关键的是,这次 “松绑” 并非永久性解除。一旦美叙合作达不到美国预期,或者特朗普大选失利,制裁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而沙拉政权能否兑现反恐承诺、整合国内力量,直接决定了叙利亚能否真正走出泥潭。
叙利亚的和平,从来不是单一国家的 “恩赐”,而是多方妥协的结果。美国的算计能换来地区稳定吗?沙拉能带领叙利亚走出困境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