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是人体代谢的废弃物,却也是反映健康的晴雨表。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尿液呈淡黄色、清澈透明,排尿时无明显不适,且每日排尿4-7次。但是,当身体出现潜在病变时,小便会率先发出预警信号,因此,医生坦言,“寿命长短,排尿先知”。以下4个小便异常,若长期忽视,可能悄悄损伤器官功能,甚至缩短寿命,一旦出现需及时就医检查,千万别大意。
异常1:尿液颜色持续异常
![]()
正常尿液因含有尿色素呈淡黄色,饮水多少会让颜色略有深浅,但如果颜色长期偏离正常范围,可能是器官病变的信号。尿液持续浓茶色在排除饮食因素后,需警惕肝脏或胆道问题。当肝细胞受损或胆道梗阻时,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会随尿液排出,使尿液呈深茶色。若长期不干预,可能发展为肝衰竭,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寿命。
如果尿液呈淡红色,甚至肉眼可见血块,可能提示泌尿系统出血。不要觉得不痛就没关系,疏忽大意可能错过大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恶化或者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异常2:尿液泡沫多且长时间不散
![]()
排尿时尿液表面偶尔出现少量泡沫,且几秒内消失,多是排尿过急、尿液冲击液面导致的正常现象。但若是泡沫密集如啤酒沫,且静置5-10分钟后仍不消散,需警惕蛋白尿,这是肾脏受损的信号。
肾脏是人体的滤过器,健康状态下会阻止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入尿液,但当肾小球受损时,蛋白质会漏入尿液,形成蛋白尿。长期蛋白尿会持续损伤肾小球,导致肾功能逐渐衰退,最终发展为尿毒症。相关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慢性肾病患者若不及时干预,5-10年内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寿命较健康人缩短10-15年。
若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若出现泡沫尿,更需警惕,这可能是并发症损伤肾脏的早期表现,若不控制,会同时加重原发病与肾病,形成恶性循环。
异常3:排尿频率骤变
![]()
每日排尿4-7次是正常范围,若频率突然大幅改变,且排除大量饮水、服用利尿剂等外界因素,需警惕是尿路感染,还可能是前列腺增生或糖尿病。
若出现少尿或无尿这是急性肾衰竭的典型信号。可能因脱水、严重感染、药物中毒、尿路梗阻等导致。肾脏无法正常生成尿液,代谢废物会在体内堆积,引发高钾血症、酸中毒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在数天内导致多器官衰竭。
异常4:排尿时伴随疼痛、灼热感
很多人出现排尿时尿道刺痛、灼热感,会误以为是上火,自行喝凉茶缓解,但这可能掩盖潜在的感染或肿瘤问题,除了尿痛、灼热感,还可能伴随尿急、尿频、尿液浑浊。若不及时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可能上行至肾脏,引发肾盂肾炎,长期反复发作会损伤肾功能;对于女性而言,还可能诱发盆腔炎等妇科疾病。
也有可能是尿结石在作祟,结石在尿道或膀胱内移动时,会摩擦黏膜,导致排尿疼痛,严重时伴随血尿。若结石长期堵塞尿路,会导致肾积水,压迫肾实质,使肾功能逐渐衰退,有数据显示,长期肾积水患者,5年内肾功能损伤率超30%。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原创出品,作者木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