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要从投资型经济转向消费型经济,为什么发达国家多是消费型经济?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仅仅有现实的数据支持是不够的,要理清三大经济指数之间的逻辑链。
GDP、 生产者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这三大经济指标,谁是撬动经济增长的杠杆?
杠杆是什么?是乘数效应。
我们每年最核心的计划目标是GDP,它是既经济增长的底盘,也是国家税收的底盘。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路挖了修,修了挖,乐此不疲,似乎并不增加财富。其实很重要,尤其是在通缩期。
这和中国的税制有直接关系,中国的税收跟着生产走。
![]()
如果只收所得税,当楼市供过于求时,就会斩断供应端,因为房子盖了卖不出去,就收不上所得税,但是,中国是以增值税为主,不管房子能不能卖出去,增值税只要一生产就已经产生了,如果房子卖出去了,增值税就转嫁给了消费者,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如果卖不出去,企业承压,增值税已经收了,从而保住了GDP,保住了GDP也就保证了财政收入;而企业亚力山大,如果没有抵扣额不能退税,即便有抵扣额,即便十年卖不出去也不可能全部退税,明白了这一点,就清楚了中国为什么会选择林毅夫,而不会选择张维迎。
在通缩期,GDP也是生产性需求和就业的重要支柱。它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与就业,但可以避免出现更大的缺口。
那么 ,GDP是经济增长的杠杆吗?
不是,因为它没有乘数效应,不但没有,如果效率低下,还会叠加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
我们再看生产者价格指数,看它是否是撬动经济增长的杠杆。
生产者价格指数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先行指标,它上升了,说明市场有了景气度,企业会做扩表,但是,是什么因素能推动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是需求。如果市场需求递减,生产者价格指数会同步下降,这就是中国目前遭遇到的情况。所以,生产者价格指数也不是杠杆,相反,如果是靠货币超发拉动的指数上涨,也意味着金融风险在加大。生产者价格指数只是晴雨表,那么 ,现在天晴了吗?没有,到9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已经是连续36个月同比下滑了。
真正的杠杆是消费者价格指数。
我们生产的目的是需求,这个需求不是个体的主观欲望,而是有真金白银支撑的有效需求。专家谈房地产,为了证明是永恒的朝阳产业,会去与美国比较城镇化率,比较人均住房面积,比人口基数,就是不比口袋里有多少钞票,我有在美国买6000平米的豪宅梦想,这是欲望,而曹德旺已经买下了,不是他有超强的创造生命的能力,是因为他不差钱。很多人用人口论去解释楼市趋势,其实出生率下降是楼市价格下滑的一种相关反应,是结果,不是原因,它对楼市价格的反噬是慢变量,至少目前中国缺的不是人口,是居民口袋里的钞票。
![]()
为什么说消费者价格指数才是杠杆,因为所有的直接税归结到最后都是消费税,如果钱流向消费者,就有了乘数效应,疫情期间,清华李稻葵在上海做了一个测试,通过发券可以有四倍的乘数效应,钱在流通领域转上几圈,大部分又会以税收的形式回到财政的口袋里。消费起来了,企业有了利润,财政有了税收,整体经济就有了内生力。
在系统循环中,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上涨,的确可以说是撬动整体经济的杠杆。
当然,不能靠无限印钞来实现消费者价格指数的计划目标,最好的做法,是唤醒银行264万亿的天量资金,“三资四则”或许就是奔这个方向去的:盘活国有资源,赋能其“资本”的价值,通过证券化的碎片处理,降低参与者门槛,国资再推动一把拉出一条“大阳线”创造氛围,向全社会借钱,愿者上钩。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