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法解释为什么,就是会莫名地渴望那些画面和感觉,事后又觉得空虚和懊悔,但下一次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我明明很爱我的伴侣,但我总是背着她做出伤害我们感情的事。我痛恨这样的自己,可就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走,无法回头。”
“这种感觉,真的比戒烟戒酒要痛苦百倍,它不只是身体上的冲动,更是心理上的一个黑洞,不断吞噬着我的理智和自尊。”
这些,是一些被“行为上瘾”困扰者的内心独白。他们在外人看来或许生活美满,内心却承受着难以言说的煎熬。
对于这种特殊的“瘾”,你了解多少?
![]()
需求旺盛,就是“上瘾”了吗?
首先要明确,“行为上瘾”的学名是冲动控制障碍,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问题。其核心特征在于,个体会出现一种强迫性的、反复出现的念头和行为。当这种冲动无法被满足时,会体验到强烈的焦虑和不安;而行为发生后,取而代之的并非满足感,而是更深的沮丧、羞耻和自责。
医生指出,正常的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之一。我们通常所说的“需求旺盛”,是指个体对亲密关系的渴望频率较高,但这与“行为上瘾”有着本质区别。
前者追求的是过程中的愉悦和亲密感的建立,行为是自主的;而后者常常是为了排解内心的焦虑与空虚,行为具有强迫性,个体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其目的不是获得快乐,而是暂时逃避痛苦。
![]()
“行为上瘾”,让大脑如同磕了药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研究人员通过大脑扫描发现,当“行为上瘾”者接触到相关内容时,他们大脑内的腹侧纹状体、前扣带回等区域会异常活跃。这些区域正是大脑的“奖赏中枢”,与人们对食物、金钱乃至成瘾物质的反应相关。
换句话说,一旦这种行为模式形成,它会像某些成瘾物质一样,劫持大脑的奖励机制。大脑会释放大量的多巴胺,产生短暂的兴奋感,但随之而来的是神经递质的失衡,导致情绪低落,并促使个体下一次寻求更强烈的刺激来达到同样的效果,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关于其成因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与心理创伤、长期的压力、焦虑情绪以及大脑内化学物质分泌异常等多重因素有关。
![]()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陷入困境?
如果你怀疑自己正被类似的问题所困扰,可以对照以下几点进行初步判断:
- 每天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或进行相关的行为。
- 这些念头和行为反复出现,严重影响了你的情绪,让你感到焦躁、易怒或沮丧。
- 曾多次尝试控制或减少这类行为,但都以失败告终。
- 即使明知这种行为会给自己的身心、家庭关系或社会声誉带来伤害,也无法停止。
- 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社交已受到显著影响。
如果以上情况你符合三项或以上,并且持续时间超过了半年,那么寻求专业的帮助或许是必要的。
![]()
如何正确地走出“泥潭”?
当意识到问题时,勇敢地面对是第一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至关重要。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都是目前有效的干预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的困扰源于对亲密关系的不自信或不和谐,这种挫败感可能促使他们向外寻求补偿,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重建和谐、高质量的伴侣关系,是打破这个循环的关键一环。在改善生理层面的体验、重建自信方面,有些辅助手段可以提供帮助。例如,盐酸伐地那非片就是一种选择。它通过松弛平滑肌、扩张血管,增加动脉血流量引起身体的积极反应。其优势在于,多数人10分钟左右就能感受到效果,少量饮酒通常不影响其作用,而且对于常见的三高人群也适用。
![]()
当然,任何药物都有其注意事项。它主要的不良反应仅仅是头痛、头晕、消化不良等,且多为轻度、短暂。但需要强调的是,有严重心血管问题的朋友,或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要谨慎使用。
![]()
除了必要的医疗帮助,自我调节同样不可或缺。要像戒除其他不良习惯一样,下定决心并长期坚持。学会转移注意力,当冲动来临时,可以尝试跑步、听音乐、与人交谈等方式来分散精力。培养健康的减压方式,是与内心欲望和平共处的有效途径。
本文内容仅作知识科普,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如有相关困扰,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在其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