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70岁父母到城里住两天,一天遛弯8趟,儿媳:我们回家
我手里端着妻子做的油焖大虾,放到餐桌上,“爸,您别老站着,到沙发上坐一会儿。
![]()
还有一菜一汤,就可以吃饭了。
![]()
”“小俊啊,我和你爸想去公园遛个弯,消消食,一会儿就回来。
![]()
”“妈,都快吃饭了,我老婆忙乎了两个小时。
![]()
再说都是饭后散步,哪有饭前消食的,吃完饭再去吧。
![]()
”我妈看了我爸一眼,老两口搓着手,小心翼翼坐到椅子上。
![]()
父母一辈子住在大山里面,很少出门,来儿子家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沙发都不肯坐。
![]()
这次五一放假被我强烈邀请,不,应该是威胁,才来我家住几天。
![]()
老家的电话信号断断续续,我对着手机喊:你们再不来,走到大街上,儿媳妇和孙女都不认识你们,见面都不会打招呼!我一点都不夸张,我家住在大山里,到城里要倒两次车。
![]()
这到没什么,关键是离我家里最近的汽车停靠站要步行一个多小时,走的是山路。
![]()
因为是山区,手机信号时有时无,平时打电话都不方便。
屯子里的年轻人都搬到镇面上居住了,只剩下不到二十户老人坚守在山里。
我女儿从出生到现在,一次都没去过奶奶家,她就知道那是个遥远的地方。
“爸妈,吃饭吧。
”老婆夹了一只大虾放到婆婆吃碟里。
“好好好,我自己来。
”我妈激动地用双手端起碟子。
女儿也赶紧给爷爷夹了一只大虾。
我这次让父母来,就是想增进一下婆媳关系。
我知道我这样的人被称为“凤凰男”,拼到30岁才考上公务员,34岁承蒙老婆不嫌弃,才得以成家立业。
我住的婚房是老婆的陪嫁房,房产证是老婆一个人的名字。
结婚那天,父母站在门口的脚踏垫上,说什么也不肯进屋。
“小俊找了个好媳妇,房子很漂亮,我俩别进去踩脏了。
”母亲把一个尼龙包塞到我手上。
等他们走了,我打开一看,那是一摞被码得整整齐齐的票子,新旧不一,应该是父母的全部积蓄了。
老婆生女儿是岳母伺候月子,我家这情况,老婆压根儿也没想用我妈伺候。
但是为这事,老婆还是有意见的:人见不到,钱见不到。
到底是我嫁给你,还是你嫁给我?“小俊、儿媳,我俩吃饱了!”父母的话把我从记忆里拉回现实。
他俩吃的不多,只夹了几口离自己近的盘子里的菜,而且只沿着盘子边夹了几口。
“爸妈,你们吃的太少了……”“小俊,我和你妈遛弯去了。
”我爸唯恐我说下去,站起来还拉了我妈一把,老两口逃也似的夺门而出。
剩下我们一家三口面面相觑,老婆皱着眉头说:你爸妈是不是嫌弃我做的饭菜不好吃?“怎么可能,别瞎想,他们一个劲儿夸你贤惠,会做饭!”饭后,我和妻子把冷藏室里父母带的山菜拿出来,想摘洗一下。
我俩打开袋子,山蕨菜、水芹菜、刺嫩芽、大叶芹被父母一把一把绑好。
我老婆喜欢吃大叶芹包饺子,刺嫩芽蘸酱,所以这两种野菜明显多一些。
“老公,你发现了吗?你父母其实特别细心,每次送来的山货比市场卖的净菜都干净。
”她哪里知道,我每次回家母亲都缠着我问城里人的生活习惯。
在家手机都刷不了,我就给她讲一些城里衣食住行和农村不一样的地方。
“老婆,其实我妈……”我几乎哽咽,“我上次过年回家才发现,我妈有一个记账本,里面全是记着城里人的生活习惯,还有你我、孙女、你爸妈喜欢吃的。
”春天的“第一鲜”山野菜,父母一小把一小把摘好,捆整齐;夏天山里的鸡枞菌,父母采来焯水后冷冻;秋天的大鹅蛋、跑山鸡蛋,他俩用草木灰蹭得干干净净,用旧报纸包好;冬天杀的大肥鸭和跑山鸡,被处理得一个毛根都没有。
这些山里顶好的特产,父母从来不舍得吃,老两口走山路送到车站,跟司机商量价钱,让返程车给我捎到城里。
开始,妻子和丈母娘对此不屑一顾,城里还有什么买不到的。
但我父母捎来的山货真的是绿色、新鲜,渐渐的,这些山货变成全家人难得的美味。
父母散步回家之后,我妈就学着妻子的样子蹲到地上擦地。
“妈,您别干了!”“儿媳,我和你爸在家从来不闲着,这一闲下来就浑身不舒服,你让我干吧。
你看家里还有什么粗活我能干的,我就当锻炼了。
”“妈,你喝水。
”我倒了一杯水递过去,想让我妈休息一会儿。
地都擦了一个多小时了,沙发茶几都挪了,犄角旮旯的老灰都被她抠了出来。
“我不喝水!”老妈一嗓子把我吓了一跳,我看看手里的水杯,这水难道是洪水猛兽吗?“小俊,我不渴。
小俊,家里鸡鸭鹅狗一大群活物,我和你爸不在家可不行啊,这两天我托你邻居二婶帮着照看一下,不能住久喽。
”“老婆子,该遛弯了!”我端着水杯,站在原地没半天动地方,这是怎么回事?太莫名其妙了,这话都没说完,我父母就又遛弯去了。
我站到窗前,看这老两口急匆匆从楼下走过,像赶时间似的。
望着行色匆匆的父母,不对劲,绝对不对劲,这老两口一定有什么秘密。
“老公,怎么回事?”晚上八点半,我父母再次出门遛弯的时候,我和妻子悄悄尾随,跟了出去。
老两口出了小区大门往右拐,匆匆走在方砖道上,我和妻子不远不近跟在后面。
有夜色掩映,再加上路上还有行人,他俩没发现有人跟踪。
前面是一个很大的十字路口,有红绿灯,穿过这个路口大约200米,右侧胡同穿过去,就是一个小公园。
公园不大,有十几棵古树,中间是一群跳广场舞的大妈。
父母绕过这群大妈,往公园西北角去了,分别走进男女公厕。
一会儿出来,两人走出公园,明显脚步放慢了,我和老婆继续跟在后面。
走着走着发现,父母竟是往家的方向走。
一切真相大白了,我觉得嘴角有点咸,那一不是眼泪的味道。
我的父母在儿子家尽竟然不用马桶,一天八趟跑去公厕解决问题。
妻子不知什么时候握住我的手,“老公,我想好了,今年夏天等妞妞放暑假了,咱们一家三口回农村住几天。
”我反握住妻子的手。
记得她第一次去我家走山路,虽然已经提前做了心理建设,但是一个小时后,她还是不顾形象脱掉了皮鞋,脚指头磨出了大水泡。
进我家旱厕方便的时候,摇摇晃晃两块石板横在茅坑上,下面翻动的蛆虫把她吓得“啊—”一声尖叫,从里面冲了出来。
我俩快走几步追上父母,一起往家走。
“小俊媳妇、小俊,你们也出来遛弯了?”“小俊,这次来看到你们过得好,对我俩也好,我和你爸太知足了。
我们明天就回了,你们好不容易放假休息,我俩在这小俊媳妇还得做饭,受累了。
”“妈,我和小俊结婚这些年,也攒了一些钱,我俩想再买套房子。
过两年,你俩农村的活儿干不动了,就来城里住。
我俩先把房子准备好,你们再来就不用和我们住在一起,你们也方便。
”“你们结婚生孩子,我俩都没帮上什么忙,不用考虑我俩,你们过得好就行!”“那怎么行?我们是一家人!”我和妻子异口同声地说。
一字一句心中言,嬉笑怒嗔皆成文。
愿我的故事,能与读友交流互动!如若喜欢,欢迎点赞、留言、收藏、转发!(本文取材现实生活,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作者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