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过三代,不在于宅子留不留财,而在于人心留不住德。”
这句话是隐世的风水大师在《玄门家训》中留下的告诫。
世人皆知风水能聚财,却不知“德”才是镇宅之宝。
一个宅子的风水再好,如果后代德行有亏,财气就会如同无源之水,被“人”的邪念和贪婪迅速耗尽。
大师直言,想要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并非靠改动祖坟或大兴土木。
只有真正做好“三件事”,才能让德行与财气共存,家业永固。
故事,要从一个坐拥金山的家族,突然遭遇“败德”之劫开始说起……
![]()
01.
赵承志是赵氏家族的第三代传人。
他的祖父白手起家,置下了这栋占地极广的“聚宝宅”。
这座宅子依山傍水,布局巧妙,被公认为本地风水格局最好的豪宅。
然而,到了赵承志这一代,家族的财富虽然还在,但“人丁”和“家风”却出了大问题。
他的父亲沉迷古董赌博,输掉了祖父一半的产业。
他的叔叔更是声名狼藉,因“德行有亏”而被商界彻底排挤。
“为什么?明明有这么好的风水,为什么家业还是守不住?”
赵承志不甘心,他请来了一位在风水界极有声望的周先生。
周先生绕着赵宅走了三圈,表情从最初的赞叹,变成了深深的疑惑。
“赵先生,这宅子的风水布局,简直是天衣无缝的聚宝盆!”周先生惊叹。
“您看,大门朝向‘财星位’,院中水池正好是‘活水聚财’,它能聚拢方圆十里的财气。”
“按理说,住在这宅子里的人,应该越来越旺才对!”
赵承志苦笑:“可事实是,我们这一代,已经快把祖父的心血败光了!”
周先生再次仔细勘察。
他发现,宅子里的气场虽然强大,但总有一股说不出的“阴郁之气”,像是厚重的灰尘,压在所有家具和人身上。
尤其是宅子中心,那股气味最为浓烈。
“赵先生,您带我去宅子的‘气脉’之处。”周先生说。
宅子的气脉,位于一座被精心布置的假山后。
当赵承志推开假山后面那扇隐藏的石门时,周先生猛地停住了脚步。
![]()
石门后的房间,没有供奉神佛,只摆着一块巨大的“墨玉屏风”。
屏风上雕刻着一条栩栩如生的“聚财龙”。
周先生脸色大变,他指着屏风说:“屏风是聚财之物,但它周围环绕的,不是财气,而是‘败气’!”
“这败气……不是从外面来的,而是从宅子的主人身上散发出来的!”
周先生一语道破:“这宅子能留财,但住的人,留不住德!”
“这屏风,就像一面镜子。它把你们赵家人心里的贪婪、邪念、骄奢,全部吸附了上去!”
“这才是真正的‘败家之兆’!”
02.
周先生的诊断,让赵承志感到一股寒意。
他开始细思极恐。
他的父亲,就是从接管这栋宅子开始,性情大变的。
开始时只是喜欢古董,后来就变成了疯狂的赌博。每一次输光,都会在家里大发雷霆。
赵承志回忆起,父亲每一次发怒时,都会经过这块“墨玉屏风”。
而屏风上的“败气”,也似乎在一点点腐蚀着赵家人的心智。
周先生说,这块墨玉屏风,虽然聚财,但也聚人心。
“宅子越富,屏风聚的财气就越旺。”
“但赵家后代德行有亏,这屏风就会将他们的‘恶念’也吸附进来,让财气与败气共存。”
“这叫做‘德不配位,反遭其害’!”
败气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赵承志的堂弟,原本是一个有为青年,但自从他开始频繁出入祖宅后,性情变得极为傲慢。
他开始瞧不起任何人,甚至当众羞辱公司的老员工。
他的事业因此遭受重创,投资连连失败,败光了家里留给他的一大笔钱。
赵承志的妹妹,迷恋上了奢侈品,挥金如土。
她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害怕失去财富带来的虚荣。
她的“败气”,体现为对金钱的无止境的贪恋。
赵承志自己,也未能幸免。
他虽然努力工作,但他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多疑,不信任任何人。
他开始怀疑所有的商业伙伴,怀疑所有的亲戚。这种多疑,让他错失了无数次合作的机会。
“周先生,难道我们赵家,只能眼睁睁看着这财气被我们自己败光吗?”赵承志痛苦地问。
周先生摇了摇头:“宅子是死物,人是活物。这宅子给你留了‘财’,但它无法帮你留住‘德’。”
“德要靠人来修,靠心来养。”
“你祖父当初留下这宅子时,一定留下了什么‘规矩’。”
“那是比风水更重要的东西,是用来镇守人心的‘德行之法’!”
周先生最终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要救赵家,不是改风水,而是要找到你祖父留下的‘三件事’。只有做到了这三件事,才能‘以德镇宅’!”
周先生离开后,赵承志开始在祖宅内,疯狂地寻找祖父留下的任何线索。
03.
赵承志在祖父的书房里,找到了一本尘封已久的日记。
![]()
日记里,祖父详细记载了创业的艰辛,以及他邀请那位隐世风水大师来勘察宅子的过程。
在日记的最后一页,祖父用苍劲的笔迹写下了那位大师的告诫:
“财气易聚,德行难留。”
“你虽有聚宝之宅,却无传德之法。若想家业长久,需立下三件‘不改之规’,以‘人德’补‘天道’。”
赵承志心中一震,他找到了“三件事”的线索!
日记里,祖父只写下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 “每年重阳,必须以长者之礼,在祖宅最高处,‘祭拜清贫’。”
第二件事: “家中子弟,无论贵贱,必须亲手参与宅内‘一土一木’的修缮。”
赵承志不解,他再次动用关系,找到了那位隐世的周大师。
周大师如今已是耄耋之年,深居简出。
赵承志恭敬地将日记本递给大师,请教其中玄机。
周大师看完日记,目光中充满了赞许。
“你祖父是个明白人。他知道,风水是天机,德行是人道。”
大师解释道:
第一件事:“祭拜清贫”,不是祭拜祖先,而是祭拜“贫穷和简朴”。
“赵家后代从富贵中长大,不知创业之苦,必然骄奢淫逸。祭拜清贫,是为了让他们不忘本,不让‘骄奢’的败气滋生。”
“只有心中常存敬畏,财气才不会被‘傲慢’吞噬。”
第二件事:“修缮一土一木”,是为了让赵家后代亲力亲为。
“他们衣来伸手,坐享其成,必然失去‘劳动’带来的心气。心气一散,就会被‘懒惰’的败气侵蚀。”
“亲手参与修缮,是为了让他们懂得珍惜。只有亲手建造,才能真正爱护。”
周大师叹息道:“你赵家子弟就是因为没有坚持这两件事,所以‘骄奢’和‘懒惰’的败气,才将财气消耗殆尽。”
赵承志听得冷汗直流。
“大师,那第三件事是什么?祖父没有写,那才是最关键的!”
周大师缓缓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一个讳莫如深的笑容。
“这第三件事,不在日记里,在你的眼前。”
04.
赵承志没有急着追问第三件事。他决定先将前两件事做到极致。
他立刻召集了父亲、叔叔和所有堂兄弟姐妹,宣布了祖父立下的“不改之规”。
这引发了巨大的冲突。
他的叔叔和堂弟们,早已被“骄奢”和“懒惰”的败气侵蚀,根本不愿动手。
“开玩笑!让我去扫院子?我是赵氏企业的股东!”叔叔愤怒地拍桌。
赵承志态度坚决:“这是祖训!要么遵守,要么搬出祖宅!因为,你们身上的败气,已经污染了这块聚宝盆!”
他利用自己手中最后的权力,强行推行了这两项规定。
行动一:祭拜清贫。
每年重阳,赵承志在祖宅最高处的露台,摆上了三碗“清茶淡饭”。
他要求所有家族成员必须穿上最朴素的布衣,像最贫苦的百姓一样,对这三碗饭深深鞠躬。
一开始,所有人都带着不耐烦和嘲讽。
但赵承志以身作则。他鞠躬时,是发自内心的虔诚。
他观想自己如果失去了一切,这份清茶淡饭,就是救命的恩德。
在连续三次“祭拜清贫”之后,赵家后代中,最奢侈的妹妹,竟然开始主动做慈善,她将自己的部分奢侈品变卖,换成了生活用品,捐给山区。
她身上的“败气”,开始消散!
行动二:修缮一土一木。
赵承志规定,祖宅的修缮工作,必须由家族成员轮流、亲手完成。
他的叔叔一开始敷衍了事,拿着铲子只做样子。
赵承志没有批评,只是默默地在旁边将叔叔没修好的地方重新修缮。
一个月后,叔叔看到自己亲手修缮好的那段围墙,竟然产生了一丝“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是他多年赌博、挥霍金钱从未体验过的。
他身上的“懒惰”败气,也开始慢慢被“劳动”带来的正气取代!
赵家家族的运势,开始出现微妙的反转。
虽然财富还没有完全回来,但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开始减少,精气神开始回归。
赵承志知道,他已经用“德行”开始镇压了“人心”中的败气。
他再次找到了周大师。
“大师,前两件事我已经做到了极致!您看,祖宅的墨玉屏风上,那股阴郁的败气,是不是消散了?”
周大师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凝重的表情。
“败气散去,是人道有功。但财气还没有彻底回归。”
“因为你还没有完成那第三件事,也是最难的一件事!”
赵承志心中焦急万分。
“大师,第三件事到底是什么?是风水阵?还是供奉什么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