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早些时候坊间传闻,今年海口的中小学秋季研学会有变化,可能会出现资源集中倾斜的情况。
![]()
把小孩拉去游乐场,算不算研学?
基于阴谋论爱好者的八卦天性,对这种说法自然兴趣盎然,哪怕“谣言”仅源于评论区一些随口编造的评论,哪怕有朋友在群里拿出证据力证这些说法纯属子虚乌有,本人亦是嘴硬辟谣,心中却暗自窃喜吃瓜。
综合此说法的相关因素考量,事情的可信度颇高。之所以会有朋友能拿出来辟谣证据,很大的可能就是靴子落地需要时间。
一个“谣言”传出到落地成为事实需要的时间不会太短,起码难以如神仙变戏法般瞬间成真。传出风声、试探性执行到常态化执行,整个过程不会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间可能还有诸多试错、修正、优化的操作,稳定后才能定稿。反复拉扯会是常态,所以事情很容易变成薛定谔的猫。
秉持八卦心态,观群内争论此事。八卦之事,来去匆匆,加之有各不同学校年级的家长朋友们拿出证据打脸,谣言“仿佛”不攻自破。
不曾想,近日家里小朋友的研学通知出来,看着宣传页的内容,那前阵子“仿佛”已经消散的谣言它回归了,并且有了要凝聚出实体的迹象。
试探性进攻的号角已经吹响!
作为家长,花点钱让小朋友去开心玩半天我觉得是挺正常。可是想起小朋友一上车就说他不想去参加此次的研学,我也大概率知道是什么原因。他还强调班里同学间沟通过,不少同学打算在家里蹲,理由就是此次研学地点他们之前已经去过尽兴了,不想重复再去。与其故地重游,不如在家睡懒觉,偷得浮生半日闲,人生惬意不过如此。为了确认同学们的想法,小朋友回到家后还和亲近的同学互通电话确定每个人的想法,我大概听了一下,没听到有愿意参加此次研学的说法。
于是,班级群里报名接龙时出现了令人尴尬的一幕。
老师在群里发出来的不参加研学学生请假接龙,结果接了一大串,看了下接龙人数,全班只有四五个同学要参加研学,因此没请假。尴尬只是我的内心感受,但看着这请假人数,再结合前面提到的小朋友们在班级里'串联'的说法,或许并不仅仅是他们一个班有这种现象,更可能是整个年级各个班都差不多。
如果整个猜测准确,那么一个年级也就仅仅能凑够一个班的人数,十分之一都不到,这个参加人数比例显然是难以开展研学活动的。不出所料,第二天老师们重新发了接龙信息,却是报名参加研学的接龙,同时也说明了研学的意义所在,坚持还是有效果的,所以在之前想参加研学的同学人数基础上又多了几个报名参加研学的同学,但是总体而言比例还是很低。
那么低的参与人数比例显然不具备研学条件,加之天公不作美,天气预报显示研学当天将有大暴雨,于是学校宣布本次研学改期,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小朋友们偷闲睡懒觉的美梦就此破灭,只得乖乖回到课堂。
究其原因,小朋友们不想参与本次研学主要还是不想重复去同一个地方,且高年级的小朋友们自主意识相对要强一些,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同学间沟通后发现大家想法都差不多,于是无形的默契让他们被动抱团也不奇怪。
重点不在于去不去,而是为什么本次研学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噬”最后落得尴尬改期的局面?
当小朋友们诉说不愿前往的理由,当宣传页上的研学地点映入眼帘,当早先的‘谣言’似乎成了真,这些事情交织在一起,竟透出几分黑色幽默。
![]()
海口研学,应该更具本土特色
(二)
前面说过,其实我个人或者说很多家长并不反对研学,不管小朋友们在研学过程中是否学到东西,只要他们能安全游玩觉得开心就好。但是为了某些目的(未考证)而引导小朋友们故地重游其实挺没意思的。
若小朋友们通过投票选出该地,自然无争议,这表明他们确实心仪此地,故而再去一趟很有必要。从接龙情况来看,不难发现大多数小朋友其实并不想去。其中或许有家长干涉的因素,比如有家长觉得重复去同一地方、重复花钱没必要,但从小朋友们的交流中可知,此事的主要决策者还是他们自己。
毕竟,在宣传页拿回家前,家长们并不知晓目的地,而小朋友们却在拿宣传页回家前就已互通信息,无意间完成了一场民主表决,在我看来此行为值得表扬。
前面也说了,反复拉扯会是常态。
所以拉扯就来了。
![]()
海南,其实有不少博物馆,例如咖啡博物馆、南海博物馆,研学好去处
正常上课放学后,小朋友回家说他打算参与本次研学,地点不变。我问他为何转变如此之快,他说是因有同学改变了主意要参加,所以他也想跟着参加。我说先等等嘛,反正时间还早。接着就看到班级群里开始报名接龙参加研学的同学名单。
新的研学接龙名单上,人数比之前多了十一二人,并未出现大逆转。我猜,或许是之前的研学计划取消后,老师重新宣讲,有些小朋友心动了,但更多小朋友仍坚持己见,不参加。于是,我反复向小朋友确认,这是否出自他的个人意愿,有无受到不公对待?(从报名人数来看,这种疑虑实属多余,甚至略显刻薄,否则新增报名人数后,占比亦不会如此之低。)他说,只是看到有同学报名,便也想一同参与。我劝他不必着急,因研学时间尚未确定,可留些时间再作考虑,只要在截止日期前报名,便不会影响参与。
拉扯,开始了。
这种拉扯于学生、家长关系不大,但是我严重怀疑部分学校会有压力,至于压力来自何方只能乱猜。学校本身不从这些事情中获利,作为组织方是有选择权、谈判权的,但是某些情况下却未必能够完整地行使这些权利,也就是说学校可能成了被献祭到前台吸引火力的焦点,够惨的!
![]()
研学,可以是一项特色运动体验
(三)
如前所述,我并非关心小朋友们是否去研学(游玩)。此次对研学事件如此触动,实乃多方面因素所致。坊间谣传、时间地点吻合、报名比例极低,种种迹象令我不得不往负面揣测,即便花费不多,亦无人愿做冤大头。
据我观察,前几年研学地点皆不重复,为何今年要故地重游?若无谣传,我或许只会认为海口周边研学地点有限,为让小朋友们开心完成任务,只能从旧地中择一前往。然而,谣言在研学活动前便传至我耳,后续细节亦与谣传吻合,我顿时觉得自己似被愚弄,心中不悦在所难免。
目前的经济环境不景气是很多人的共识,地方政府、企业都在想办法拉动经济、刺激消费。企业通过产业结合增加创收、促进地方消费,此举颇为可行,但需合规合理合情。
企业若仅凭自身背景强势入局,以“你好我好大家好”为借口,忽视市场调研与现实情况,简单粗暴推广合作,终将自食其果。
无论是企业员工敷衍塞责、领导干部不作为,还是经过认真调研评估,此次研学均未达到各方预期效果。我相信听过谣言的家长是极少数,传播谣言的家长也没有(起码本人没有传播,也未曾听到小朋友他们班其他家长有提过这方面的传言。),所以我认为接龙报名请假不想参与本次研学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再结合小朋友们的串联言论去看,更加说明此次研学计划的失败。
大家都知道所谓研学大概率不是真的研究什么、学习什么,其实就是给个理由让小朋友们去游玩,大家开开心心组团去放松。正常讲这种事情应该是很受欢迎的,不曾想翻车成这样,估计组织的相关方也始料未及。
不论事情背后真相如何,相关方都应深刻反思,而非一味拍脑袋决策!频繁拍脑袋决策,恐会陷入思维混乱!当你们高高在上以固有思维解读社会、安排想象中的群体时,却未料到会被他们用实际行动狠狠打脸,你们是否该反思自己是否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如此态度与思维,何以推动发展?何以提升消费?真那么牛逼,何不掏钱补贴打窝?起码去玩的小朋友们能带回去真实地反馈给他们身边的人,不是吗?
观平日里,一些企业老板喜欢高谈阔论做人做事之道,一副过来人姿态,爹味十足。自认为阅历丰富,便以为稳操胜券?面对客户时却手足无措,到底是哪里除了问题?真的是黑色幽默。
这次翻车我相信只是小朋友们的有心无意之举,他们背后的家长们并没有下场。这也侧面证明了社会是在往积极的方向前行,家长们愿意听小朋友们说话、尊重他们的意愿,而不是一味以父之名行一言堂之实。在这件事情中,家长们显然比某些所谓的企业、单位、老板、领导更加能适应社会发展节奏,更能跟进社会的前进步伐。
如果下次面对的是家长们,这类事情会仅仅只是这么简单地翻车吗?!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作者简介:溪北愚人,海南文昌铺前人,图片拍摄,应先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