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1日讯在济南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批直径可观的海上风电过渡段连接件正在加紧制作。这批即将发往英国的大型部件,将用于15兆瓦级海上风电场。投运后,每年可为近200万户家庭提供清洁电力,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助力全球能源转型的又一例证。
几乎同一时间,在青岛的一场发布会上,山东重工集团透露,预计到2025年,集团出口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对比2020年200亿元的出口规模,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实现五年翻五倍的增长。若计入海外子公司收入,其海外业务占比将超过60%。
这两家企业的发展轨迹,折射出山东装备制造业的“拔节生长”。从更高维度观察,装备制造已崛起为山东出口的重要支柱。
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今年前三季度,山东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9%,占出口总额近半。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表现尤为亮眼——电子元件、游戏机、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出口分别增长22.3%、102.8%、133.9%、81.1%。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正在向“新”而行的外贸大省。前三季度,山东货物进出口总额2.62万亿元,同比增长5.5%,展现出稳健增长态势。
支撑这份成绩单的,首先是日益完善的产业体系和持续强化的科技创新能力。山东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与此同时,市场多元化战略成效显著。山东积极开拓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前三季度对共建国家进出口增长9.2%,占比提升至64.2%。其中,对128个共建国家进出口均实现增长,带动全省进出口增长5.7个百分点,有效对冲了单一市场波动风险。
政策赋能同样功不可没。从“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行动,到跨境电商产业带培育,从建立外贸优品库到搭建国际营销平台,一系列稳外贸举措持续发力,为山东外贸稳量提质提供了坚实支撑。
随着这些积极因素的持续释放,山东外贸将积蓄更强动能,在复杂多变的全球贸易格局中稳步前行。
闪电新闻记者 贺晓菲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