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于艳彬 通讯员 张伟民
初冬时节,豫北大地寒意渐浓,而安阳市内黄县二安镇的生姜种植基地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绿油油的姜叶在微风中舒展,大型收获机械在田间来回穿梭,姜农们忙着捡拾、去土、分拣、装筐,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辛辣香气,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
二安镇地处卫河两岸,土壤肥沃、水质优良,独特的半沙质土壤渗水性好,为生姜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产出的生姜块大饱满、色泽鲜亮、表皮光滑、肉厚多汁,辣味浓郁,凭借优良品质深受市场青睐。近年来,二安镇以党建为引领,将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生姜特色产业,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动生姜种植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
“今年种了20亩生姜,亩产达14000斤左右,虽然鲜姜价格略低于去年,但一亩地仍能卖2万多元,20亩总收入40万元。”姜农张明广笑着说。作为种植生姜的“新手”,他从栽种、管理到储存、销售,全程都能享受到合作社的跟踪服务。而有着8年种姜经验的李刘军,不仅自己种植15亩生姜,还牵头成立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可容纳280多万斤的生姜储存窖,通过科学储存延长供应周期,待春节前价格上涨后再上市,进一步提升收益。
![]()
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二安镇生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今年已带动周边100多户群众发展生姜种植400多亩,年总产量达600多万斤,为种植户带来800多万元经济效益。同时,生姜产业还带动了周边1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季节性务工增收。
“我60多岁了,每年从种姜到收姜、储存,能在这儿干6个月,一天挣200块,一年下来能收入3万多。”合作社工人张国建边装姜边说。村民尚素社也表示,农闲时在姜地剪枝、装箱,一小时10块钱,一天能挣七八十,既不耽误接送孩子,又能补贴家用。
“我们持续加大对生姜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着力提升生姜附加值,推动产业做大做强。接下来,我们深耕特色产业,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让生姜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二安镇党委书记刘相飞表示。
编审:孙喜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