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旗下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宣布,在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的研发上取得颠覆性重大突破。
这不仅是实验室里的一小步,更是足以改变世界能源版图的一大步。有外媒惊呼:中国正在开启“核能2.0时代”,一场由中国主导的清洁能源革命,已经拉开序幕。
![]()
01何为“钍基熔盐堆”?为何说它“颠覆”?
先给大家科普一下,“铀反应堆”和“钍基熔盐堆”两者的主要区别。
传统核电站最怕冷却系统失灵导致堆芯熔毁。而钍基熔盐堆的燃料本身就溶解在熔盐中,工作状态就是液态。
一旦遭遇异常,底部的“冷冻塞”会自行熔化,燃料液会全部流入应急储存罐,物理上就不可能发生堆芯熔毁,堪称“固有安全”。
传统核废料需要隔离数万年,而钍反应堆产生的核废料量极少,且其放射性钚-239等超铀元素含量极低,主要放射性废物的半衰期缩短到几百年。这极大地降低了核废料处理的难度和长期环境风险。
最重要的是,钍-232在反应过程中极难产生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钚-239,从源头上杜绝了核扩散的风险,是天生为和平利用核能而设计的“乖孩子”。
实际上,我们目前的核电技术,主流也是“铀反应堆”,而中国又是一个“贫铀富钍”的国家,长期依赖国外铀资源。
如今,已探明的钍工业储量高达28万吨,足以保障我国数千年的能源需求,彻底把能源安全的钥匙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在钍基熔盐堆核能上的突破,是颠覆性的。
![]()
02重大突破的“震源”何在?我们走到了哪一步?
此次突破的核心,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或纸上。据报道,我国已经在关键材料、核心设备、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首先,成功研制出能够耐受高温、高辐射、熔盐腐蚀的镍基合金材料,这是建造反应堆容器的基石。
其次是主泵、换热器等核心部件的研发取得决定性进展。
再者,位于甘肃武威的全球首座实验性钍基熔盐堆已经建成并达到临界状态,正在为后续的商业化示范堆积累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这意味着,中国不仅是理论上可行,更是在工程实践上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
03震动世界!中国为何必须抢占此赛道?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能源不能自主,发展就难免受制于人。当前我国在油气、铀资源上仍高度依赖进口,这是一块必须卸下的“外部枷锁”。
钍基熔盐堆所使用的钍资源,中国储量丰富,足以支撑我国能源系统走向真正意义上的“自给自足”。有了稳定、自主的能源供给,我们在全球棋局中才能更加从容。
核能是稳定、高效、几乎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而钍基熔盐堆,更被誉为“核能技术的未来形态”。
它安全性高、核废料少、资源利用率高,正为我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一条现实而可靠的技术路径。
有了它,风电、光伏等间歇性清洁能源,才能与稳定的核能共同构建起一个真正清洁、坚韧的新型电力系统。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能源体系的颠覆。谁掌握下一代能源技术,谁就主导未来的规则。
钍基熔盐堆,欧美日都曾投入研究,却因种种原因放缓。而今天,中国率先实现工程化突破,这意味着我们不仅是在做技术追赶,更是在成为未来全球核能技的“规则制定者”与“系统输出者”。
从核心设备制造、电站建设,到技术标准输出、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一条全新的、高附加值的战略新兴产业正在形成。
这背后,是巨大的市场空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以及中国在全球新能源科技竞争中的话语权。
因此,抢占钍基熔盐堆这条赛道,不仅是为了能源安全、为了低碳转型,更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为人类未来能源问题交出的一份“中国方案”。
![]()
04写在最后
当中科院的科学家们在戈壁滩上点亮钍基熔盐堆的灯光时,他们点亮的,不仅仅是一盏灯,更是中国乃至世界能源未来的一个全新可能。
前路依然有挑战,商业化、规模化仍需时间。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已经拿到了通往下一代核能大门的“首发门票”。这场由中国人主导的“核能静默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我们奔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