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五五”规划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政策东风下,近日,震有科技(688418.SH)子公司深圳反重力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纯电动单人智能飞行器成功完成首次公开试飞。从起降悬停到自主返航,飞行器各关键科目表现稳定,标志着震有科技在低空经济领域的“通信+飞行”融合布局取得实质性突破,为万亿级低空市场的商业化落地注入强劲动能。
![]()
图片来源:震有科技
锚定新基建与未来产业,筑牢发展根基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对低空产业无疑是针强心剂,同时也预示着低空经济有望催生出规模达万亿级的新兴市场。。在此背景下,震有科技通过持续技术攻坚,已在相关领域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规划重点培育的低空经济赛道,据记者了解,目前震有科技正沿两条主线推进低空经济产品研发:一是迭代低空指挥调度系统,定位为“地面枢纽与后勤中枢”,融合飞行调度、设施监控、物资管理与数据分析能力,实现空地全链路实时联动;二是开发面向消费市场的VR无人机观光产品,作为连接大众的“空中门户”,推动低空经济向文旅与生活方式延伸。通过“地面中枢”与“空中门户”的双轮驱动,加速构建低空经济应用生态。此次震有科技首飞的纯电动智能飞行器,正是企业响应政策导向、布局核心赛道的标杆成果。此次试飞的成功,不仅验证了震有科技旗下飞行器在飞控算法、动力冗余、安全架构等方面的成熟度,也为未来城市低空交通和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的商业化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在基础设施层面,震有科技正布局“低空星舰基地”,深度融合低轨卫星通信能力,构建“空—天—地”一体化信息通路。随着5G-A/6G与卫星互联网(NTN)融合发展成为趋势,卫星通信将在未来低空智联网中发挥关键作用。该体系不仅满足本地低空枢纽的调度需求,还可依托低轨卫星实现跨区域、长航时的稳定通信与导航,为全国范围低空经济运行提供底层支撑,同时也为公司后续业绩的增量空间建立基础。
紧抓低空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寻求破局新风向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发布,其中提到,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鼓励打造涵盖全空间的文旅、政务、物流、卫星服务等应用场景,拓展工业生产、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综合立体交通、公共服务、安全防护、农业生产等无人体系应用场景。稳妥有序拓展低空经济等领域应用场景。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产业发展全面提速。不同于单一飞行器研发企业,震有科技依托自身二十余年通信技术积淀,构建了“通联+感知+控制”的核心技术体系,形成低空经济领域的独特竞争优势。此次反重力科技飞行器试飞成功,是震有科技在低空通信与飞行融合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也标志着公司低空产业布局不断深化和完善。未来,震有科技将携手反重力科技持续深化低空产业布局,共同打造一套集高精度自动驾驶、沉浸式第一视角与地面实时监控于一体的智能无人机旅游观光系统。不断开创低空旅游商业化运营的新模式,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随着低空经济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震有科技正以技术创新为笔、政策机遇为墨,在低空经济的新蓝海中书写发展答卷。从通信巨头到低空经济生态构建者,企业的转型突破不仅为自身发展打开增长空间,更将为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贡献“震有方案”,有望成为“十五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