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太空总是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震撼,每一次深入探索,都会揭开一角神秘面纱,露出一丝令人惊讶的曙光。
![]()
探索太空,我们习惯性的让探测器着陆星球表面,然后挖土,分析大气成分,山川地貌。
金星,火星,月球,我们的探测器都成功着陆过,研究成果也让我们振奋不已。
我们人类成功登陆了月球,未来也会成功登陆火星,金星。
![]()
面对超大质量的气态行星,木星,我们该怎么探索呢?
探测器掠过木星绚烂的云带,我们总会忍不住遐想,若有一天,我们不慎坠入这颗太阳系最大的行星,将会遭遇怎样的命运?
木星,它没有固态表面,整体是一片由氢氦主导的气态海洋。
![]()
一旦向着木星坠落,那就注定是宇宙中最壮丽也是最残酷的旅程。
木星的引力是地球的2.5倍,航天器或者我们人类自己,进入它的大气层边缘时,就会以每秒数十公里的速度加速下坠。
![]()
这时候,周围是零下145℃的极寒环境,稀薄的氢氦气体因高速摩擦产生耀眼的光晕,就好像我们坠入了一颗燃烧的星球。
体表温度会在瞬间飙升至数百摄氏度,防护服或航天器外壳将面临剧烈的热负荷,就像在岩浆中穿行,任何常规防护都难以抵挡这种极端高温。
这才是真正的冰火两重天!
随着不断深入,大气层的密度急剧增加,空气阻力变得如同实质的墙壁。
![]()
这时候,下坠速度虽会略微减缓,但巨大的气压差开始发挥威力。
在距离木星表面约100公里处,气压就达到了地球表面的数十倍。
这时候的感受就好像潜入了深海一样,骨骼和内脏将承受难以想象的剧痛。
木星大气层中存在强烈的乱流和超级风暴,著名的大红斑就是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直径能容纳三个地球的风暴。
![]()
风速高达每小时640公里,是地球上飓风的数倍。
在这样的风暴中,下坠的物体将被肆意撕扯,旋转,就像狂风中的落叶,任何结构都会被轻易摧毁。
继续下坠至数百公里深处,环境变得更加诡异。
这里的气压已突破百万个地球大气压,氢气体不再是气态,而是转化为一种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超临界流体。
![]()
这种流体没有明确的相变界限,密度极大,粘性却极低,能像液体一样包裹物体,又能像气体一样流动。
温度同样上升至数千摄氏度,高温高压下的氢原子开始呈现出金属特性,形成所谓的金属氢海洋。
金属氢具有极强的导电性,木星强大的磁场就来源于此。
![]()
在这片海洋中,人体或航天器会被彻底挤压,熔化,原子结构都可能被破坏,任何生命形态都无法维系。
即便能奇迹般穿越金属氢层,抵达木星核心区域,等待的依然是毁灭。
木星核心被认为是一个由岩石和冰构成的致密核心。
质量约为地球的10~30倍,核心温度高达3万摄氏度,比太阳表面温度还要高5倍,压力更是达到地球核心的数百万倍。
![]()
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所有物质都会被压缩成高密度的未知形态。
生命存在的基础,细胞,分子结构,都会在瞬间瓦解,化为宇宙尘埃的一部分。
从概率上来说,我们坠入木星后存活的可能性为零。
木星没有可供着陆的固态表面,全程都是充满极端温度,高压,风暴和强辐射的致命环境。
航天器尚且需要特制的防护设备才能短暂探测,更何况脆弱的人体。
![]()
即便未来科技能制造出抵御高温高压的探测器,也无法应对木星内部剧烈的物质运动和磁场干扰,更无法为生命提供必要的氧气,温度和压力环境。
木星用它狂暴的气态身躯,守护着太阳系的秩序,也向人类昭示着宇宙的威严。
它超强的引力,为地球抵挡了很多小行星的撞击。
![]()
我们对木星的探索,始终带着敬畏之心,那些掠过它大气层的探测器,如同勇敢的信使,为我们传回珍贵的资料,却永远无法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