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来时路,
是谁塑造了今天的“我”?
我们的人生,还能改写吗?
![]()
生命中,究竟什么让我们不自由、不自在?看清这一点,才能去除障碍,自由自在。首先,是业力带来的不自由。
业就是行为。社会上,有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包括我们从事的慈善事业,也是一种业,属于善业。佛法把人的行为分为身体、语言、思想三种,即身、语、意三业。我们为什么会成为今天这样的存在?多数人是不知不觉的。
其中有各种因缘,比如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影响;文化教育中,文化传承、学校教育的影响;人际关系中,朋友、同事的影响;社会环境中,种种三观的影响……但外境并不是决定性的,能否产生作用,关键在于认知——我们是认同它、接受它,还是反对它,拒绝它。
每个人都有一套认知系统,然后带着这套系统看世界,或是接受某些信息,形成自身观念;或是排斥某些信息,拒绝受其影响。所以说,认知会产生观念,观念会引发行为。前面说过,行为有身语意三种。我们通常以为,说出的话、做出的事才是行为。其实,所有起心动念都会在生命中产生累积,包括每天思考什么,重复什么情绪。
所以说,无论是说过、做过还是想过的,都是人格形成的密码,是有规律的。比如你接受一种文化,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进而产生行为,并累积为惯性。一旦这些惯性具有力量,就会成为你的性格乃至人格,对生命具有主导作用。佛教中,将此称为轮回的力量。
说到轮回,我们往往想着前世今生,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不同的心理习惯、行为模式中轮回。
做慈善事业的人,有一份爱心,就是在善的惯性中轮回。做企业的人,每天想着怎么做好企业,就是在企业中轮回;从政的人,每天想着怎么经营仕途,就是在仕途中轮回;搞艺术的人,每天想着与艺术有关的事,就是在艺术中轮回。
我们在执著中做事,又在做的过程中产生更大的执著和需求,不断去做,做了又继续执著。一旦产生惯性,不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思维方式、兴趣爱好,都会主导甚至控制我们。在这样的惯性中,我们是身不由己的。如果把业力延伸到更长的时空,比如投生到什么家庭,也是不能自主的。
可见,生命发展是有规律的。一个人有没有福报,做事是否顺利,都有往昔业力的因素。虽然业力可以改变,但在改变之前,我们是不自由的。包括你的性格、做事方式,都在不知不觉地控制你,影响你。
从不同生命形态来说,鸟可以在天上飞翔,鱼可以在水中生活,都是人做不到的,这也是业力决定的。不同业力造就了不同的生命形态。在这样一种形态中,我们也是不自由的。
摘自《生命的自觉与自由》
作者:济群法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