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抽得起烟的,到底是哪两类“狠人”?
如今市面上的香烟价格真是越来越离谱,随便走进一家便利店,普通香烟起步价就奔着20元去了。不算不知道,一天抽一盒的话,一个月就是600元,这可是不少家庭三个月的水电费总和。更有意思的是,现在抽烟还抽成了“面子活”,兜里揣着20多块的烟,有时候都不好意思在酒局、饭局上掏出来,生怕被人笑话“档次不够”。而身边的朋友近两年都在扎堆戒烟,不是不想抽,实在是自己掏钱买烟太心疼,抽到最后连过滤嘴都想嗦两口,浪费半口都觉得肉疼,说白了就是抽不起了。
第一个观点:现在抽烟已经不是“瘾”的问题,而是成了“阶层筛选器”。 为啥这么说?以前几元、十几元的烟就能满足需求,现在翻倍的价格,过滤嘴没变长,烟丝没变好,变的是“社交属性”。数据显示,近五年香烟均价涨幅超80%,远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这就把普通工薪族直接挡在了门外。能轻松自掏腰包买烟的,要么是收入不受物价影响的“有钱人”,要么是根本不用自己买的人,抽烟不知不觉成了区分“花钱自由”和“被迫节俭”的标签,这哪是抽烟,分明是“烧钱买存在感”。
说到这个,那些不用自己买烟的“有权人”更有代表性。他们的烟都是别人送的,清一色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一盒的“高端货”,抽起来也格外“大方”,常常抽一半就随手掐掉,完全不心疼。第二个观点:“免费好烟”本质是“人情硬通货”,抽烟成了“权力附加值”。 据媒体报道,每年节日期间,高端香烟的“礼品需求量”能占到总销量的30%,这些烟根本不是用来自己抽的,而是用来维系关系、打通关节的“敲门砖”。送烟的人送的是面子,收烟的人收的是“尊重”,抽烟不过是这场“人情交易”的附属动作,那些抽一半就扔的烟,扔的不是烟草,是“不在乎钱”的姿态。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现在几十元的烟,到底比以前几元、十几元的好在哪?口感没提升多少,劲儿没大多少,反而价格翻了好几倍。以前抽烟是花点小钱找乐子,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现在花几倍的钱,抽的不是享受,是焦虑和压力。第三个观点:香烟涨价背后是“消费绑架”,烟民成了“被动买单者”。 烟草行业的利润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某上市烟草公司去年毛利率高达78%,说白了就是把烟民当“提款机”。他们抓住烟民的成瘾性,一步步抬高价格,反正“瘾君子”离不开,再贵也得买,这种“趁瘾打劫”的操作,让抽烟从“消遣”变成了“负担”。
其实大家纠结的不是戒烟难,而是不甘心被这种畸形的消费逻辑绑架。以前抽烟是个人爱好,现在抽烟被附加了太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价格涨了,乐趣没了,只剩心疼钱的纠结。未来大概率会出现“两极分化”:要么是不差钱的人继续为“面子烟”买单,要么是更多普通烟民彻底戒烟,摆脱“被收割”的命运。
抽烟本应是个人选择,现在却变成了“阶层秀”和“人情场”的工具,你身边还有坚持抽烟的朋友吗?他们是自己花钱买,还是有“免费渠道”?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见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