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收尾,合肥新房量价齐涨,二手房价格止跌上涨。
NO.1 | 壹
新房市场的“虚假繁荣”:价格战下的结构性上涨
据金刚石数据统计,10月份,合肥商品住宅成交量18.04万㎡,环比上涨13%;成交均价21737元/㎡,环比上涨6%,实现了“量价齐涨”。然而,这组数据的背后,是市场深度调整与激烈分化的现实。
![]()
首先,区域冷热不均极为显著,“价格战”成为主旋律。数据显示,滨湖区以28626元/㎡的成交均价领跑全市,涨幅较高;包河区则凭借多项目集中销售,成为月度成交量榜首。但深入分析便可发现,包河区的高成交量正是建立在“价格战”的基础之上。报告明确指出“该区域目前多项目集中销售,价格战现象严重”,这意味着成交量的大幅攀升,并非源于需求的自然增长,而是开发商以价换量的结果。这种以牺牲利润为代价的促销,虽然短期内刺激了成交,却可能进一步加剧市场观望情绪,透支未来需求。
从成交结构看,刚性需求和初级改善需求占主导。主力成交面积段集中在100-110㎡,总价段集中在300万以下,总占比高达68%。这反映出当前市场的绝对主力是刚需和首改客户,他们对价格极为敏感。而高端市场(如总价500万以上)占比极小,且多依赖于个别项目的首开集中备案,难以形成趋势性支撑。
![]()
因此,10月新房市场的“上涨”,更多是一种结构性的、由特定区域价格战和个别高端项目入市带来的现象,而非全面的、健康的复苏。
NO.2 | 贰
二手房市场的“价格探底”:成交量缩下的筑底尝试
与新房市场的“热闹”相比,合肥10月二手房市场显得更为理性,也更能反映真实的市场供需。根据七七说数据,10月全市二手房住宅网签4481套,环比下降3.61%,但成交均价为12279元/㎡,环比上升5.10%。这“量缩价升”的组合,同样需要深入剖析。
成交量的小幅下滑,延续了市场的调整态势。同比高达20.62%的降幅表明,二手房市场的活跃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从区域看,除瑶海区(成交量815套,环比上升8.38%)和庐阳区外,其余区域成交量均环比下降,尤其是政务区降幅最大,约18.88%。这反映出核心区的高总价房产流动性进一步减弱,而总价较低的瑶海区等区域,因其较高的性价比,吸引了部分预算有限的刚需客群,成为市场中的一抹亮色。
成交均价的环比回升,更可能是一种“价格探底”后的阶段性企稳,而非趋势性反弹。经过长时间的下跌,二手房价格已逐步接近卖方的心理底线和买方的心理价位。部分急售房东经过多轮调价后,价格降至市场能够接受的区间,从而带动了成交,并小幅拉高了整体均价。政务区成交均价虽环比下降14.23%至17373元/㎡,但仍为九区最高,这说明核心地段资产的价值支撑依然坚固,但价格回调的压力也最大。
![]()
合肥楼市航拍图
从成交总价段来看,市场基底依然是低总价房源。50-100万之间的房源占比最高,为37.48%;100-200万占比为33.54%。两者合计占比超过70%。与9月相比,50万以下房源占比涨幅最大,上涨了6.92%。这清晰地表明,二手房市场的支撑力量完全来自于对价格极其敏感的刚性需求。
因此,二手房市场的“价升”并非意味着市场即将反转,而是市场在深度调整后,买卖双方博弈达到一个新平衡点的表现。它更多地反映了房价经过一轮显著回调后,对刚性需求的吸引力开始增强,市场正在尝试寻找底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