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老周退休那年刚满六十,一辈子在中学教数学,手里攥着每月六千多的退休金,按理说该安享晚年了。可他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每天不是坐在阳台看报纸,就是对着墙上的挂钟发呆。儿子周明在外地做建材生意,女儿周婷开了家小服装店,俩孩子虽说孝顺,隔三差五就打视频电话,可老周知道,他们各自的日子都不好过 —— 儿子的建材店受大环境影响,资金周转时常出问题;女儿的服装店客流量越来越少,库存积压得厉害。
![]()
这天傍晚,老周在小区楼下散步,碰到了以前的老同事老张。老张比他大两岁,退休后天天乐呵呵的,精气神儿比上班时还好。两人坐在长椅上闲聊,老周忍不住倒起了苦水,说自己看着儿女发愁,却帮不上半点忙。老张听了,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周啊,不是我说你,你这退休生活过得太 “闷” 了。我跟你说,人过了六十,别总闷在家里,多去三个地方转一转,说不定就能帮到儿女,还能让他们多赚点钱财。”
![]()
老周眼睛一亮,连忙追问是哪三个地方。老张笑着说:“第一个地方,就是咱们家附近的菜市场;第二个地方......,你听我的,先从菜市场开始,保证有收获。”
老周将信将疑,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第二天一早,他就揣着布袋,去了离家两公里远的东风菜市场。
东风菜市场是市里最大的菜市场,每天天不亮就热闹起来,菜贩们的吆喝声、自行车的铃铛声、顾客们的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烟火气。老周平时很少买菜,家里的菜大多是老伴儿负责,他站在菜市场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一时竟不知道该往哪儿走。
![]()
他漫无目的地逛着,看到一个卖土豆的摊位前围了不少人,摊主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正忙着给顾客称土豆。老周凑过去,听到摊主和一位阿姨的对话。“大姐,您放心,我这土豆都是刚从地里挖出来的,新鲜得很,而且价格也便宜,才一块五一斤。”
摊主笑着说。“小伙子,你这土豆确实不错,我上次买了几斤,炖肉特别香,今天再买十斤。” 阿姨一边掏钱一边说。老周心里嘀咕,现在市面上的土豆大多是一块二一斤,这个摊主的土豆贵了三毛钱,怎么还这么多人买呢?
他忍不住问摊主:“小伙子,你这土豆比别人家的贵,怎么还卖得这么好啊?” 摊主抬头看了看老周,笑着说:“大爷,您有所不知,我这土豆是黄心的,口感比普通的白心土豆好,炖菜、炒菜都好吃,而且我每天都是现拉现卖,保证新鲜。现在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宁愿多花几毛钱,也想买点好的。” 老周点点头,觉得摊主说得有道理。
![]()
接着,他又走到一个卖蔬菜的摊位前,摊主是个年轻的姑娘,摊位上的蔬菜摆放得整整齐齐,颜色鲜艳。老周看到姑娘正在给蔬菜喷水,便问:“姑娘,你这蔬菜怎么还喷水啊?” 姑娘笑着说:“大爷,蔬菜喷水能保持新鲜,看起来也有食欲,顾客才愿意买。您看我这菠菜,现在喷水之后,是不是跟刚从地里拔出来一样?” 老周仔细一看,果然,菠菜的叶子翠绿欲滴,上面还挂着水珠,让人一看就有购买的欲望。
![]()
老周在菜市场里逛了一上午,听了不少摊主和顾客的对话,也观察到了很多细节。他发现,那些生意好的摊主,要么是产品质量好,要么是服务态度好,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