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AI眼镜爆款清单!8家硬核公司改写人机交互
2025年,消费电子行业迎来历史性拐点——AI眼镜不再是极客专属的小众装备,而是成为科技巨头与创新企业争相布局的“下一代计算终端”。IDC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暴增至406.5万台,同比激增64.2%,中国市场以55.6%的五年复合增长率领跑全球,成为行业核心引擎。从CES 2025的集中亮相到双11战场的销量爆发,从“单一功能配件”到“全场景AI助理”,这场人机交互革命已全面来袭。
本文精选8家兼具技术硬核实力与市场爆发潜力的企业,它们中既有手握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行业龙头,也有打通生态壁垒的科技巨头,更有精准卡位细分场景的创新先锋。透过这份爆款清单,不仅能看清当前AI眼镜的技术迭代方向,更能捕捉到下一代智能终端的发展趋势。
雷鸟创新:融资王背后的AR技术领航者
作为2025年国内AI+AR眼镜领域的“资本宠儿”,雷鸟创新以中信金石领投的新一轮融资,创下该赛道单笔融资金额最高纪录,用资本热度印证了其行业地位。这家成立仅4年的企业,已构建起无可替代的技术壁垒——是业内唯一拥有核心光学方案全链路自研及量产能力的AR企业,更是全球唯一实现量产双目全彩MicroLED AR眼镜的玩家。
在消费级市场,雷鸟创新的表现堪称“现象级”:产品远销25个国家和地区,Air系列连续三年稳居中国消费级AR眼镜销量榜首。其爆款产品V3 AI拍摄眼镜更是集多项黑科技于一身:39克超轻钛合金机身搭配0.36cc萤火光引擎(行业最小彩色光引擎),重量直降25%,搭配充电盒可实现30小时超长续航;光学上采用RayNeo波导技术,5层镀膜+16mm广角设计让暗光进光量提升30%,5000nits峰值亮度轻松应对强光环境。影像系统搭载索尼IMX681传感器与定制猎鹰镜头,配合虹软算法实现HDR拍摄与电子防抖,AI响应速度仅1.3秒,携手阿里通义定制大模型,支持智能广播、扫码支付等多元功能。
更具前瞻性的是其技术布局:X系列作为全球首款量产双目全彩MicroLED+光波导AR眼镜,双目光学堆叠厚度仅5mm,等效3米100英寸巨幕带来沉浸式体验;柯南联名款创新性融入IP情怀与科普教育,新增AI推理问答彩蛋,成为青少年市场爆款。本轮融资资金将持续投入技术研发与生态建设,进一步巩固其全球消费级AR市场的领先地位。
XREAL:空间计算的场景革新者
凭借在CES 2025上的惊艳表现,XREAL成为空间计算领域的焦点品牌。其旗舰产品XREAL One Pro搭载自研X1空间计算芯片,彻底改变了传统AR眼镜视野过窄的弊病,120Hz高刷新率搭配清晰图像显示,连接MacBook后可实现高效办公体验,该产品将于2025年3月正式上市。而模块化AI相机XREAL Eye的推出,更是为摄影爱好者、Vlog创作者解锁了第一人称视角拍照的全新可能,进一步拓宽了创作边界。
XREAL的核心优势在于对“空间交互”的深度理解:通过精准的空间感知与运算能力,将虚拟屏幕与现实环境无缝融合,134英寸虚拟大屏让用户在狭小空间也能享受巨幕体验。产品设计上兼顾性能与便携,重量控制在行业主流水平,长时间佩戴无压力。在生态适配方面,XREAL已与多家电脑、手机厂商达成合作,实现跨设备无缝流转,无论是商务办公的多屏协同,还是居家娱乐的沉浸式观影,都能提供流畅体验。
资本市场对其前景高度看好,作为空间计算赛道的领军者,XREAL正通过技术创新重新定义移动办公与娱乐场景,有望在千亿级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
阿里巴巴:生态赋能的全场景AI助理
当AI技术遇上阿里的生态护城河,诞生了夸克AI眼镜S1这样的“全能选手”。这款产品堪称生态整合的典范,采用高通AR1与恒玄BES2800双芯片架构,既保障了运算性能,又兼顾了功耗控制,而双目衍射光波导显示技术则解决了AR眼镜“显示清晰度”与“佩戴舒适度”的核心矛盾。
阿里的核心优势在于场景落地能力:深度整合高德近眼导航、支付宝安全支付、淘宝AI比价等高频应用,让AI眼镜从“功能设备”升级为“生活中枢”。用户骑行时可通过语音指令开启导航,购物时能实时对比全网价格,甚至支持“看一眼支付”的无感交互,彻底解放双手。算法层面,依托通义千问大模型,夸克S1的语音识别准确率、翻译响应速度均处于行业第一梯队,77种语言实时翻译覆盖跨国出行、商务会谈等场景。
3999元的定价精准卡位中高端市场,既区别于平民化拍摄类眼镜,又比专业级AR设备更具性价比。其供应链整合能力同样亮眼,成功将国产芯片厂商恒玄科技的BES2800纳入供应链,展现出对国产产业链的扶持与整合实力,也为产品迭代降低了成本门槛。
百度:技术普惠的大众市场开拓者
百度以小度AI眼镜Pro切入市场,走出了一条“技术普惠”的差异化道路。这款定价2299元的产品,搭载高通AR1芯片,聚焦“拍摄+基础AI”的高频需求,支持1200万像素4K照片拍摄和1440P视频录制,让普通消费者以亲民价格享受第一视角记录的乐趣。
在AI功能落地方面,百度发挥文心大模型优势,集成AI风格滤镜、实时识物、多语言翻译等实用功能,覆盖旅行记录、亲子互动、外语学习等场景。硬件设计上兼顾实用性与便携性,重量控制在主流水平,长时间佩戴无压力,配合Type-C接口支持边充边用,解决了户外使用的续航焦虑。
百度的市场策略尤为巧妙:不追求全功能堆砌,而是聚焦“解放双手”这一核心痛点,通过高频场景的精准突破打开市场。依托百度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技术积累,小度AI眼镜Pro的语音指令响应速度快至0.3秒,噪音环境下识别准确率仍达95%以上,成为2025年双11期间销量增长最快的AI眼镜产品之一。
联想:轻量化革命的生产力工具
联想V1 AI眼镜用“38克超轻设计”重新定义了AR设备的佩戴体验,这一重量甚至低于普通光学眼镜,配合单/双目显示切换功能,让长时间办公、出行佩戴成为可能。作为老牌科技巨头,联想在硬件整合与场景适配方面展现出深厚积累,这款产品精准卡位商务办公、跨国沟通等生产力场景,定价3999元与阿里夸克形成直接竞争。
技术上,联想V1采用树脂衍射光波导技术,在保证显示清晰度的同时,将镜体厚度压缩至行业领先水平,避免了传统AR眼镜的“厚重感”。AI功能围绕效率提升展开:实时翻译支持40种语言,误差率低于3%,跨国会议中可生成多语种文字纪要;演讲提词功能通过AI语义分析提取关键词,浮动字幕滚动误差小于0.1秒,成为商务人士的“隐形助手”。
联想的优势还体现在供应链与渠道整合:依托全球供应链体系,实现核心部件的稳定供应与成本控制;线下门店网络则为用户提供试戴、售后等沉浸式服务,解决了AI眼镜“体验为先”的消费痛点。其“轻量化+生产力”的定位,精准击中商务人群需求,成为职场场景的热门选择。
Rokid:显示技术的极致追求者
在CES 2025的展台上,Rokid AR Spatial虽非新品却凭借极致的显示效果惊艳全场。这款产品搭载300英寸索尼Micro OLED屏幕,亮度达600尼特、刷新率120Hz、对比度10万:1,还具备智能近视和瞳孔调节功能,仅重75克,售价648美元。而Rokid另一款新品同样表现亮眼:重量仅49克,佩戴舒适,内置12MP摄像头,功能涵盖发短信、打电话、导航与AI助手,还能监测姿势,展现出强大的场景适配能力。
作为与BOLON暴龙联名推出跨界产品的科技方,Rokid将自身软件研发实力与传统眼镜品牌的设计、渠道优势完美结合。联名款AI眼镜搭载高通AR1芯片,集成了基础AI功能:语音控制拍摄、实时识物、简单翻译等,满足日常记录、旅行出行等高频需求,2199元的亲民定价成功切入大众市场。
Rokid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显示技术的极致追求,从高亮度、高刷新率到精准的视觉适配,每一项技术指标都瞄准行业顶尖水平。同时,通过跨界合作与场景深耕,Rokid正加速AI眼镜的大众化普及,让更多用户体验到显示技术与AI融合的魅力。
小米:全生态联动的智能中枢
小米AI眼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融入“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成为连接8.6亿台小米IoT设备的关键入口。用户通过语音指令即可控制智能家居、汽车相关功能,实现“出门导航-车内控制-家居联动”的无缝体验,这种生态协同能力是其他单一产品难以企及的。
硬件配置上,小米AI眼镜展现出满满的“诚意”:电致变色镜片可在0.2秒内切换四档透光率(18%-59%),轻松适配室内外光线突变场景;拍摄系统搭载索尼IMX681传感器与105°超广角镜头,支持2K视频录制+EIS防抖,骑行、运动时能稳定记录第一视角画面。AI功能则围绕生活场景展开:食物热量分析、多语言翻译、语音助手交互等,其中“看一眼支付”功能通过摄像头扫码+语音确认完成交易,进一步简化操作流程。
小米的定价策略延续了“性价比”基因,在配置拉满的同时保持亲民价格,配合小米商城、线下门店等全渠道布局,快速抢占大众市场。其生态联动的模式,也为AI眼镜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不再是孤立的设备,而是智能生活的“超级入口”。
Gyges Labs:差异化创新的探索者
在AI眼镜赛道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Gyges Labs以独特的技术路线脱颖而出。其推出的Halliday AI智能眼镜跳出波导镜片常规设计,将光学显示系统置于镜框上方,35克的超轻重量搭配399-499美元的亲民售价,成为追求极简体验用户的首选。这种独特的显示方式能在视野角落投射交互信息,避免遮挡视线,既保证了实用性又兼顾了安全性。
产品功能上,Halliday AI智能眼镜内置麦克风与AI助手,功能近似Meta Ray-Ban却更轻盈便携,支持语音交互、基础导航与信息推送等核心功能。其创新性的设计思路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AI眼镜不一定需要复杂的显示模组,轻量化、差异化的功能组合同样能满足特定用户群体的需求。
作为行业的创新探索者,Gyges Labs通过打破传统设计框架,在细分市场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赛道。这种聚焦差异化创新的思路,也为中小科技企业在AI眼镜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2025 AI眼镜:人机交互的全新时代
从8家企业的产品布局可以看出,2025年AI眼镜赛道已进入“技术差异化+场景精准化”的竞争新阶段。核心技术层面,MicroLED与光波导的组合成为高端产品标配,骁龙AR1、X1等专业芯片提供强大算力支撑,端云协同的AI架构解决了设备体积与运算能力的矛盾。国产芯片、光学部件的突破则持续降低行业门槛,让更多企业有机会参与这场技术革命。
市场层面,两条清晰的路径正在形成:一条是“平民化路线”,以拍摄、基础翻译为核心,定价2000-3000元,主打大众消费市场,满足日常记录、旅行出行等高频需求;另一条是“高端化路线”,以AR显示、全生态联动为核心,定价3000-4000元甚至更高,聚焦商务办公、专业创作等细分场景,提供极致的交互体验与生产力提升。
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AI眼镜的核心逻辑已不再是“参数堆砌”,而是“场景适配”:商务人士可关注联想、Rokid的轻量化设计与翻译功能,科技爱好者可选择雷鸟创新、XREAL的空间显示技术,生态用户则适合小米、阿里的全场景联动产品。随着供应链的成熟、AI大模型的轻量化落地,以及消费者对“无感交互”的需求升级,AI眼镜正从“可选消费品”加速变为“必备工具”。
IDC预测,到2029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有望突破4000万台,这场“视界革命”的核心,本质上是人机交互的重构——当眼镜不再只是辅助视觉的工具,而是具备感知、思考、交互能力的AI伙伴,一个全新的智能终端时代正在到来。上述8家企业正是这场革命的领跑者,它们的技术突破与市场探索,不仅改写着AI眼镜的产品形态,更在重新定义人类与科技的互动方式。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工业元宇宙等新兴场景的落地,AI眼镜的应用边界还将持续拓展,为人机交互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