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也能“搞副业”?上海刚出的政策,直接把事业单位人员的创业顾虑给“焊死”了——离岗创业亏了能回原岗位,兼职全职都支持,这波操作,简直是给想闯又不敢闯的人吃了颗“定心丸”。
11月7日,上海在专业技术人才对接大会上放出“双创十五条”大招: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支持离岗创业、兼职创业、派出合作等四种创业形式,还专门设了“创新岗”“流动岗”,打通科研人员从“体制内”到“市场里”的通道。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离岗创业兜底保障”:支持“3+3”长周期创业,要是折腾了半天没盈利,可以回原单位继续上班。这相当于给科研人员发了张“创业体验卡”——既能下场闯市场,又不用怕“摔跟头”没退路。
![]()
为啥上海要搞这么“大胆”的政策?
说白了,是想把“躺”在实验室里的技术,变成真金白银的产业。很多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手里握着好项目,但“铁饭碗”的稳定,反而成了创新的“枷锁”——怕丢工作,不敢把技术变现。
现在好了:想全职创业?单位给你保留岗位;想兼职搞副业?允许在职创办企业;甚至可以被派到企业合作,把实验室的成果搬到生产线。既保住了“稳定”,又释放了“野心”,这不就是打工人最想要的“鱼和熊掌兼得”吗?
这政策一出来,网友直接炸了:“上海这是把‘试错成本’给包了啊!”“以后事业单位的‘斜杠青年’要变多了!”
其实这背后,是城市对“人才活力”的精准拿捏——比起把人困在岗位里,不如给他们“试错的底气”。毕竟,真正的创新,从来不是“稳”出来的,是“闯”出来的。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是一次“零风险”的机会:不用裸辞,就能把技术变成产品;对于城市来说,这是一场“双赢”的布局:既激活了人才,又盘活了科技成果。
只能说,上海这波“敢为人先”,是真的懂“给野心留条退路”。
你觉得这政策会让更多人“动起来”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