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等软组织缺损,不仅影响外观,更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传统的皮瓣移植手术,好比“拆东墙补西墙”,会在患者身上造成新的创伤。
现有的扩张器虽能促进自身组织再生,但需要反复多次注水,患者必须频繁往返医院,过程痛苦且感染风险高。
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近日,浙江省人民医院牙科主任杨帆主任医师团队与浙江大学赵骞教授团队在国际材料学顶级期刊 《Advanced Materials》(中科院TOP一区,影响因子IF=26.8) 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创新利用4D打印技术,成功研制出一种像“智能种子”一样的水凝胶扩张器。它能在体内精准“自我扩张”,为修复外伤、肿瘤切除等导致的软组织缺损,提供了微创、高效且个性化的全新解决方案。
![]()
杨帆工作中(资料图)
这项题为“4D printed hydrogel expanders for personalized and accelerated soft tissue regeneration”的研究,已可通过DOI号(10.1002/adma.202512662) 在线查阅,标志着团队在医工交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
水凝胶扩张器制备及体内植入示意图
薄如蝉翼 精准变形
面对临床瓶颈,杨帆主任团队联手浙江大学,带来了破局的关键——4D打印区域溶胀差异型水凝胶扩张器。
微创植入:这款扩张器初始厚度仅1.0毫米,如同一张薄薄的“卡片”,可以微创植入,极大减轻了患者的手术创伤。
精准扩张:它最大的亮点在于“智能”。植入后,它在体液环境中能按预先设计的模式自行膨胀、程序化变形,实现精准定向扩张,有效避免“误伤”周围正常组织。
高效再生:动物实验证实,该扩张器修复效率显著。植入仅5天,皮肤面积与重量便显著增加,且胶原合成活跃,未出现组织坏死,展现出优异的生物相容性。
前沿科技 服务患者
这项研究不仅拓展了4D打印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边界,更将实验室的创新成果,指向了清晰的临床转化路径。
杨帆主任团队始终秉持“科研服务患者”的宗旨,聚焦口腔软硬组织修复难题。目前,团队已就相关技术成功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展现了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与临床转化实力。
未来,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推广,有望让更多软组织缺损患者告别多次手术的痛苦,享受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宣传统战部综合整理编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