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筒子楼里,早上五点半,王秀兰就在厨房熬粥了,两个女儿一个四十二岁一个三十九岁,起床后不说感谢的话,只抱怨粥太淡、没油条、冰箱里没有草莓,她们不去工作也不做家务,生活费用全靠父亲的退休金来维持,每个月三千块钱,买菜买药都紧巴巴的,可女儿们开口就要买三十块一斤的草莓,还要买护肤品,王秀兰不敢多说话,只能默默地去超市挑最便宜的东西。
张建国今年六十八岁,以前在机床厂干活,腰早就坏了,医生说要三万块钱做手术,不然可能瘫在床上,女儿们听了就说忍忍吧,医院收费太黑,王秀兰六十五岁,还在社区扫地,工资很少,她和老伴当年省吃俭用供两个女儿上大学,结果大女儿没考上,小女儿上了也干不长,从一九九八年到现在,大女儿十八年没工作,小女儿十年没收入,家里的钱全靠张建国那点退休金撑着。
女儿们想着父母的钱反正以后会到自己手里,现在花掉也没什么,张莉莉说过一句让人难受的话,她说隔壁七十岁的老头还能去看大门,你们怎么就不能去干活,好像父母年纪大了还得继续打工来养着她们,张敏说得更直接,她讲当年要是不逼着她去考大学,她现在也不会过得这么难,把自己人生不顺的责任都推到父母过去的选择上,可张建国年轻的时候一天干十二个小时的活,腰上受伤也没抱怨过,现在被女儿们嫌弃,只能低着头喝粥,咸菜吃得眼泪都流下来。
吃完早餐,女儿们就躺在沙发上刷手机、追剧,声音开得很大,盖过了母亲洗碗的水声,王秀兰站在阳台上,看着楼下赶早班的年轻人、买菜的老人、背书包的孩子,她心里明白,自己这一代人拼死拼活地工作,换来的却是女儿们在家躺平过日子,没有人来劝她们,也没有人管这件事,社区里没有社工帮忙,政策也没有覆盖到这种情况,连亲戚朋友都不提一句,这个家就像一座孤岛,外面热热闹闹的,里面只有沉默和不停地索取。
在2016年的时候,躺平这个词还没流行起来,大家也不常讨论养老的事,社交媒体用得不多,很多中老年家庭的事情都藏在家里不说,张建国有腰伤,王秀兰要付电费,冰箱里放着豆腐乳,这些就是普通家庭的日常,不是孩子不愿意努力,而是社会没给那些遇到困难的人重新开始的机会,很多人想努力却不知道怎么做,也没人帮他们一把。
女儿们不去找工作,也不向人求助,更不会反思自己,她们觉得父母天生就该养孩子,不管孩子年纪多大,这种想法不是突然有的,是慢慢形成的,小时候被宠惯了,长大了没人教她们怎么独立,社会也没给她们提供成长的路,结果父母一天天变老,孩子还一直依赖着,日子过得越来越紧张,心情也越来越压抑。
张建国走路变得很慢,王秀兰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做饭,两个女儿坐在那里一直刷手机,偶尔抬头问今天吃什么,然后又低头看手机,家里没有争吵也没有温暖,只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感,要是问她们为什么不去工作,她们会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工资太低,又或者身体不舒服,可是张建国六十八岁还在支撑全家人的生活,她们三十九岁却觉得这是应该的。
这事听起来像极端情况,其实挺常见,很多三四线城市的老人家庭都在默默承受这种压力,子女没有独立起来,父母也不敢变老,谁都不敢提分家或停止资助的事,因为一说出来,就会被当成不孝顺或冷血的人,可现实是,父母的钱不是无限的,身体也不是铁打的,女儿们还在等着父母继续出钱,等着社会给机会,等着命运好转——但这些不会自己送上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