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门诊时,一位怀孕26周的准妈妈拿着血糖报告,急得眼圈发红。她孕前体重标准,孕期也没明显发胖,可妊娠糖尿病却在短期内加重。
空腹血糖从5.1mmol/L上升到了6.3mmol/L。她不解地问:“我明明没怎么胖,血糖怎么会失控?”
很多人认为,肥胖是妊娠糖尿病的“头号帮凶”。但临床实践告诉我们:真正让血糖快速恶化的,往往是许多孕妇每天都在做的事——过量摄入精制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
这并不是说肥胖不重要。肥胖确实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但它通常不是导致病情在短期内迅速加重的主要原因。
我曾经管理过一位体重指数(BMI)达到32的孕妇,属于医学上的“肥胖”。但她从孕早期开始就非常重视饮食管理,坚持用杂粮替代白米饭、白面条,加餐只选择低升糖指数的水果,整个孕期血糖都控制在理想范围。
![]()
相反,另一位体重正常的孕妇,因为觉得自己“底子好”,每天一杯奶茶、两顿甜点,结果不到三周,就从血糖临界值发展到必须使用胰岛素干预的程度。
这两个例子的对比,提醒我们关注一个常被忽略的关键点:日常饮食的“质”比“量”更容易直接影响血糖稳定。对妊娠糖尿病来说,控制精制糖的摄入,比单纯控制体重更为紧迫。
那么,哪些是容易被忽视的“糖弹”呢?
生活中的“隐形糖”
很多看似健康或常见的孕期食物,其实是隐藏的“血糖杀手”。
比如传统观念里认为适合“补气血”的甜汤类,如银耳莲子羹、红枣桂圆汤等。虽然食材本身有益,但为了让口感更好,往往会加入大量冰糖或红糖。一碗甜汤下肚,糖分摄入可能远超想象。
还有一些被认为是“健康粗粮”的食品,比如市面上很多杂粮面包,为了改善口感会添加糖和油脂;某些裹着糖霜或蜂蜜的坚果、号称“营养麦片”实则含糖量很高的早餐谷物等。这些食物看似健康,却会悄悄推高血糖。
错误的进餐习惯
除了食物选择,不当的进餐方式也会让血糖像“过山车”一样波动。
有些孕妇因为孕吐或怕胖,选择减少正餐、增加加餐次数,以为这样能控制血糖。
殊不知,频繁进食,尤其是摄入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会让胰岛素系统持续处于“工作状态”,没有休息的时间,长期下来反而可能加重胰岛素抵抗。
我曾遇到一位孕妇,每天除了三顿正餐外,还有五顿加餐,每顿加餐都是一小把饼干或一小块蛋糕。结果她的血糖全天大幅度波动,医生提醒,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可能增加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风险。
正确的做法是:三餐定时、定量,营养均衡;如果确实需要加餐,尽量选择黄瓜、圣女果等低升糖指数的蔬菜,或者少量坚果、无糖酸奶等。避免长时间空腹,也要避免过于频繁地进食含糖或精制碳水的零食。
![]()
妊娠糖尿病的管理,重点在于“防止恶化”。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大多数孕妇都能将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1)学会看食品配料表
这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步。购买包装食品时,仔细查看配料表。如果白砂糖、果葡糖浆、麦芽糊精等排在成分表的前三位,说明含糖量较高,应尽量避免。
2)调整主食结构
把部分精米白面换成杂粮饭、玉米、红薯等富含膳食纤维的主食。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糖分吸收,帮助平稳餐后血糖。
3)坚持适量运动
“动比补更重要”。无需高强度运动,每天饭后散步20分钟左右,就能有效帮助降低餐后血糖。有研究表明,适度的饭后活动可以使餐后血糖降低10%–15%。
![]()
4)加强血糖监测
如果已经确诊妊娠糖尿病,建议每周至少监测3天血糖(包括空腹和三餐后血糖)。如果连续两天出现血糖超标,应及时就医,请医生调整管理方案。
妊娠糖尿病绝不是“孕期的小麻烦”。如果放任不管,不仅会增加孕妇自身发生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风险,还可能引发胎儿生长过快(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问题。
亲爱的准妈妈,我知道怀孕已经很辛苦,控制饮食和监测血糖更是额外的负担。你可能偶尔会因为不能随心吃喝而感到委屈,或因为血糖波动而焦虑。
但请相信,你为控制血糖所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在为你和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愿你平稳度过孕期的每一天,安心迎接那个健康、可爱的宝宝。
策划:Ceci
作者:红艳
配图:三诺讲糖自拍
相关合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