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号,黄梅县革命老区发展促进会一行赴太湖县徐桥镇开展红色历史文化调研。黄梅县革命老区发展促进会长周国联、副会长石国祥、刘江水,黄梅县作协主席石雪峰等一行参加调研,徐桥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及宛希先后系亲属陪同。
宛希先,湖北黄梅人,中国工农红军早期重要领导人,革命先烈。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秋到武汉,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5连当兵,后任连长。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1团1营党代表。起义部队到达三湾后,宛希先响应毛泽东的号召,是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坚决革命到底的人。三湾改编后,任1团政治部主任兼1营党代表,并被增补为前敌委员会委员,随毛泽东进军井冈山。井冈山斗争中,他屡立奇功,参与建立全国首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挫败陈浩叛变阴谋挽救革命队伍,开辟九陇山根据地作为井冈山屏障,领导 “永新困敌” 创造战史奇迹,是当仁不让的井冈山元勋。他始终是毛泽东革命路线的坚定追随者,关键时刻稳定队伍、落实指示,是毛泽东的“左膀右臂”,二人结下深厚革命情谊。1930年宛希先被错杀,年仅24岁,1945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毛泽东曾赞许:“实践证明,宛希先是一个很优秀的同志”。
宛希先胞妹宛锦春嫁至太湖县徐桥镇,丈夫黎立武是当地著名开明士绅。秋收起义之前,宛希先的父亲(即黎立武的岳父)遭黄梅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其时,正值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之际。宛希先奉命回到湖北,筹措秋收起义资金,并顺路回到黄梅老家宛家大屋,偷偷安葬了父亲,随即把母亲送到太湖县徐桥镇黎立武家,以无后顾之忧的决绝投身革命。
在黎家,宛希先见缝插针,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做法,把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道理讲给黎立武听。黎立武颇受教益,对共产党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并当即拿出500块大洋交给宛希先,委托其交给秋收起义红军,希望能为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尽一点微薄之力。打这以后,黎立武时常免费为穷苦人看病施药,黎家药铺则成了镇上穷苦人求医问药、借钱借粮的“救助”铺。
1939年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时任中共鄂皖地委书记李丰平和时任中共鄂皖地委副书记、新四军江北游击队第8大队政治委员的桂林栖,队伍被击散后处境危急,被国民党到处搜捕追杀。经桂林栖堂舅黎济寰引荐,二人被秘密送至徐桥镇黎立武家中寻求庇护。黎立武不顾全家安危,与母亲一同接纳二人,巧用家中佛堂夹楼作为隐蔽点,成功避开敌军视线,庇护桂林栖、李丰平二人40余天,最终将二人安全送至潜山地下联络点,助其顺利抵达无为新四军驻地。
![]()
调研组一行先后到徐桥老街参观宛希先胞妹宛锦春故居以及宛希先安顿好母亲后毅然投身革命的行船码头遗址,追忆宛希先投身革命、不畏牺牲的奋斗历程,聆听革命年代里黎立武一家不顾安危、赤诚护党的英勇事迹,并就徐桥镇与黄梅县的红色历史关联、革命事迹挖掘、红色文化传承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
徐桥镇的红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除宛希先与黎立武一家的革命渊源,更留存着多个重要革命印记。1936年3月,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二四五团在梁从学带领下奔袭徐家桥,于铁石滩召开群众大会,枪决恶贯满盈的守护队长喻长伦;1949年,二野四兵团司令员陈赓在徐桥小学内的天主教堂设立渡江战役临时指挥部,统筹指挥筹粮、练兵等关键工作。当地群众也以赤诚之心支援革命,船民汪旭东等多位志士在渡江作战中奋勇争先,最终壮烈牺牲,用生命践行了对革命的忠诚。
一直以来,徐桥镇始终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此次黄梅县调研组的到访,为两地深化红色文化交流搭建了重要桥梁。徐桥镇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深挖革命事迹、擦亮红色名片,让更多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被听见、被铭记,推动革命精神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朱景宁)
| 申明:本文转载内容(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仅用于信息传播。如发现来源标注错误或内容侵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将“徐桥论坛”设置为星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