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摘两串红透的山茱萸,背后突然传来腥风——53岁的顾大姐还没回头,一只黑熊就猛地扑了上来,锋利的牙齿咬住她的头和手腕,利爪在皮肤上划开几道血口子。三四分钟的撕咬后,黑熊悻悻离去,等村民发现她时,顾大姐已经瘫在山路上,浑身是血,连动一下的力气都没有了。
![]()
这惊魂一幕,发生在周至县十亩地村的秦岭深山里。顾大姐家的老房子就守在山边,每年山茱萸成熟季,进山采药材换钱,是她坚持了十几年的老传统。可谁也没想到,今年的“收成”,换来的是满身伤痕和两万多元的手术费——她的手腕被咬得血肉模糊,耳朵撕裂,经过紧急手术才保住,如今还在医院养伤。
“第二天接到消息,腿都软了!”顾大姐的儿子连夜赶回老家,把母亲送进医院。目前村里已向林业局上报情况,政府承诺给一笔临时补助,但保险理赔还在协商中。可这笔钱,远远抵不上老人受的罪,更解不开村民心里的恐慌:“以前只听说山里有熊,从没见过这么凶的,现在谁敢随便进山?”
十亩地村贴近秦岭北麓,山高林密,原本不是黑熊常出没的地方。但这些年秦岭生态越来越好,野生动物数量增多,黑熊的活动范围也慢慢向北扩展,从深山往村庄附近挪。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人,采药、拾柴全靠自己,“祖祖辈辈都这么干,没想着要结伴,更没带过防熊的东西”。
没人把“山里有熊”当回事,直到悲剧发生。可这并非偶然——去年甘肃就出过类似惨剧,一位采药人遭遇黑熊袭击,最终没能救回来。就在上个月,陕西省里还发过通知,提醒“野生动物活动异常”,但这份通知没说清具体哪个村子有风险,更没教村民该怎么防范。
村里既没装驱熊灯,也没组织巡逻队,连最基本的预警系统都没有。而十月份,当地监测站已经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区域,装了好几台红外相机。这些相机拍到,黑熊频繁在采药人常走的小路上出没,可这些关键数据一直藏在“抽屉里”,没公开,没做成警示地图,更没传到村民耳朵里。
“采药是为了活命,不是去送命!”村里的老人都在念叨。山茱萸每年都会红透枝头,秦岭的黑熊也不会凭空消失,生态变好是好事,但不能让村民用生命去换。该装的防护设备得装,该公开的预警信息得公开,该组织的巡逻队得组织,不能总等出了事才想着补救。
如今顾大姐还在医院养伤,秦岭深山里的山茱萸还挂在枝头,黑熊的身影依旧在林间穿梭。人和动物如何和平共处,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落实到每一盏驱熊灯、每一张预警地图、每一次村民培训里。否则,下一个遭遇黑熊的,可能就不只是受伤那么简单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