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乾清宫“四大案”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的乾清宫,是故宫(紫禁城)内廷区域的首座宫殿,建筑体量、建筑等级亦居内廷建筑之首。乾清宫在明代为皇帝寝宫,自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在明代,乾清宫中发生了许多历史事件,其中的典型案例正德九年(1514)失火案、嘉靖二十一年(1542)壬寅宫变、泰昌元年(1620)红丸案及移宫案。上述四大历史事件,分别与正德皇帝朱厚照、嘉靖皇帝朱厚熜、泰昌皇帝朱常洛、天启皇帝朱由校有关(图1)。以下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解读。
![]()
图1 乾清宫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四位皇帝
一、正德九年失火案
明正德九年(1514),乾清宫失火,并殃及坤宁宫(当时没有交泰殿),其主要原因是,正德皇帝在乾清宫内存贮烟花并不慎引燃所致。正德皇帝不仅不指挥救火,反而以此为乐。
这年的元宵节很热闹,因为之前宁王朱宸濠搞到了一些新奇烟花,献给了正德皇帝。朱宸濠说把这种东西挂到墙上、柱子上,屋里面会辉煌如同白昼一般。正德皇帝大喜,赶紧命人将这些东西挂到乾清宫里面。他还觉得不过瘾,在乾清宫里面搭起一座大帐篷,在其中贮存烟花。结果在正月十六日晚上,这些火药因缺乏戒备突然被引燃,造成大火。大火从晚上十点左右,一直烧到第二天早晨,偌大的乾清宫化为灰烬。(《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108:“偶弗戒,遂延烧宫殿,自二鼓至明俱尽,火炽盛”)。
正德皇帝既没有指挥人员灭火,也没有表现得忧心忡忡,而是在太监的簇拥下,离开了紫禁城,起驾前往“豹房”,好像这场火灾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在路上的时候,正德帝回顾燃烧中的乾清宫,居然表现得很高兴,还和旁边的人开玩笑,兴奋地说道:“好一棚大烟火!”(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29:“时上往豹房,回顾火焰烛天,戏谓左右曰:‘好大一棚烟火也’”)。
那么,正德皇帝当时为什么不住乾清宫,而要住在豹房呢?因为他不甘宫内枯燥的生活。正德二年(1507)八月,正德皇帝下令建造豹房,具体位置在西华门外、今北京北海公园附近。正德七年(1512),正德皇帝又下令扩建豹房200余间,费银24万两。豹房建好后,正德皇帝将其作为寻欢作乐及处理政务场所,而很少回宫(清·吴伟业《吴梅村诗集笺注》卷6:“武宗厌苦大内弗居,始以豹房为家”)。
火灾后的第三天,正德皇帝穿上浅淡色服,在奉天门(今太和门)上朝,发布“罪己诏”。其主要内容为:他恭承天命,嗣守祖宗成业,夙夜孜孜,勉图治理;乾清宫失火,他作为皇帝感到非常惊惶,认为敬天事神的礼仪没有尽到,祖宗列圣的法令没有能够遵守,用人或舍弃人才有不当之处,刑罚或奖赏有不够公正的地方,或者其他方面没做好,因而上天就通过乾清宫火灾的方式惩戒他;希望此次火灾让他有所警惕和畏惧,以回应上天的仁爱谴告(《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108:“庶俾朕有所警惧,以答上天仁爱,谴告之意”)。
正德十六年(1521)十一月,乾清宫复建完工;嘉靖元年(1522)九月,坤宁宫复建完工。
二、壬寅宫变
在明代,为保证皇帝晚上睡觉时的安全,乾清宫内有二十七张床,皇帝可任意选择一张床。这样一来,万一有刺客闯入,也不知道皇帝睡在哪张床上。根据史料记载:乾清宫内部分南、北两部分;其中北部有二层木制隔断,称“仙楼”;乾清宫仙楼的每个开间都安放了三张龙床,或在一楼,或在二楼(图2-图3)。其中:明间一层摆放三张龙床;东侧第一间,通过室内楼梯(天桥)上到二楼,设三张床;东侧第二间,下到一楼地面,设三张龙床;东侧第三间,再上二楼,设三张龙床;东侧第四间,再下到一楼地面,设三张床;西侧四间与东侧完全对称,布局相同。上述九间房安放龙床二十七张(清·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34:“凡九间,有上有下,上下共置床二十七张,天子随时寝居,制度殊异”)。然而即使这样缜密的安防措施,也避免不了皇帝被刺的事件发生。
![]()
图2 乾清宫二十七张床布置立面示意图
![]()
图3 乾清宫东二间、东三间仙楼现状照片
根据史料记载,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二十一日凌晨,宫女杨金英等人趁着侍寝之机,合谋刺杀嘉靖帝朱厚熜。她们趁皇帝熟睡时,用绳子勒住他的脖子,但因打错了绳结未能勒死,皇帝侥幸存活(《明世宗实录》卷267:“伺上寝熟,以绳缢之,误为死结,得不殊”)。宫女张金莲的见事情败露,急忙跑去报告皇后。皇后赶来施救,皇帝得以脱险。后经刑部官员审讯查明:杨金英与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梅秀、刘妙莲、陈菊花、王秀兰、张金莲、徐秋花、邓金香、张春景、黄玉莲等十几位宫女行刺皇帝;宁嫔王氏是主谋,端妃曹氏虽未参与行动,但前期参与过谋划。皇帝下诏:不分主犯从犯,一律在闹市凌迟处死。此事件因为是在嘉靖壬寅年,因而史称“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嘉靖帝的暴政,以及采集宫女经血炼丹,造成了对宫女严重的伤害。嘉靖帝性格多疑暴戾,宫女稍有微过便施以酷刑。另嘉靖帝又为追求长生不老,竟听信方士胡言,通过强迫宫女采集经血,来炼制所谓“长生药”。明代王世贞的《西城宫词》载“自缘身作延年药,憔悴春风雨露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宫女们不堪凌辱,最终选择“殊死一搏”。
“壬寅宫变”后,嘉靖帝因受过度惊吓,从此移居西苑(今北京市北海公园附近),潜心修道,长期怠政。
三、红丸案
“红丸案”,即泰昌帝朱常洛登基不足一月,却因连吃两颗红丸而暴毙的历史事件。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初一,朱常洛登基,年号泰昌。母妃郑贵妃借机进献了四位美女(有史料称八位),不久泰昌帝身体出现异常。八月十二日,郑贵妃内侍崔文升开了一副泻药。朱常洛服用后,一昼夜腹泻三四十次,身体极其虚脱,只能瘫卧在床榻间。八月二十九日上午,泰昌帝感觉到了大限已至,召集大臣到乾清宫,在讨论册立李选侍为皇贵妃一事时,提及了自己的“寿宫”(明·顾秉谦《三朝要典》卷15:“又语及寿宫,辅臣以皇考山陵对,则自指云:是朕寿宫”)。
这天中午时分,鸿胪寺官员李可灼来到乾清宫,敬献了一种红色药丸。求生欲极强的泰昌帝立刻来了精神,问是什么药。李可灼回答说“药名三元丹,是红铅、秋石、人乳、辰砂所制”(《三朝要典》卷15)。此处的“红铅”,就是少女的经血与朱砂的混合物,李可灼认为对应年轻女子的先天元气;“秋石”就是童子尿与盐的混合物,李可灼认为对应未成年男性的先天元气;“乳”即哺乳期妇女分泌的乳汁,李可灼认为对应成年女性的元气。李可灼又认为:这三种“药材”均源于人体的真正元气,能补益人的真气,因而能治愈泰昌帝的病。
为了让泰昌帝放心,李可灼当着众臣的面吃了一丸以验药。随后,他在众人的监视下,用人乳调制了一颗药丸,请泰昌帝服用。泰昌帝让众臣在乾清宫外等候,片刻后,召众人进殿,夸赞这药效果很好:之前心慌得片刻都熬不住,现在心里安宁踏实,喉咙也不疼了,身上暖洋洋的,连脸色都瞧着不同了(《三朝要典》卷15:“先时心慌时刻不能待,朕今心上宁帖,喉中亦不痛,身上觉温和,或颜色亦不同”)。
当天下午四点半左右的时候,李可灼从乾清宫出来,对外面的众人说:“皇上担心药效可能维持不了太久,想再服用一颗红丸。”(“圣上恐药力不继,欲再进一丸”)(《明史》卷240)。众官员都劝阻说此时不宜连续用药。但宫中催逼的命令却愈发急切,李可灼只得又进献了一颗红丸。等李可灼又从乾清宫出来,众臣问他皇上再次服药后情况如何,他说和之前一样平稳正常。众臣才稍微放心,此时又天色已晚,于是大家各自出宫。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是小月,只有二十九天,因此第二天就是九月初一。这天凌晨四点左右,泰昌帝在乾清宫驾崩,在位仅仅一个月,享年39岁。
四、移宫案
“移宫案”是指在以杨涟为首的众大臣合力下,将李选侍逐出乾清宫的历史事件。李选侍即李康妃,为朱常洛嫔妃、明熹宗朱由校养母。李康妃本来是选侍(选入宫中而未有名封的侍女),受到了朱常洛宠爱。泰昌帝即位后,其长子朱由校与李选侍一起迁住乾清宫。泰昌帝准备册封她为皇贵妃,但由于他登基不足一月就驾崩,因而未能封成。李选侍与魏忠贤密谋,意图留在乾清宫,以“垂帘”之名挟持朱由校,控制朝政。此举受到了宫中群臣的极力反对。
泰昌帝驾崩当天,群臣们听闻后纷纷进宫哭灵。在去乾清宫的路上,周嘉谟、张问达、李汝华等大臣考虑到皇长子朱由校既没有嫡母,生母王氏也已早逝,孤立无援、势单力薄,打算共同将皇长子托付给李选侍照料。时任都给事中的杨涟则坚决反对,说:“天子怎能托付给妇人?况且李选侍先前在先帝召见群臣时,强行闯入后又将我们推出,如此行径岂可托付幼主?”(《明史》卷244:“天子宁可托妇人?且选侍昨于先帝召对群臣时,强上入,复推之出,是岂可托幼主者?”)。众臣商议:护送皇长子出乾清宫,暂时安置在慈庆宫(今南三所一带,图4),并请皇长子于九月初六日登基,接受群臣朝贺。需要说明的是:南三所在明代曾被称为“慈庆宫”,为皇子的居所。
![]()
图4 南三所入口门廊
九月初五,宫中有传闻,说要延缓移宫日期。杨涟认为:李选侍表面上假托保护之名,暗中图谋专权之实,宫禁之地必须移出。有人说李选侍也是顾命大臣之一。杨涟斥责道:诸臣受顾命于先帝,先帝自然最挂念自己的儿子,何曾先顾念宠妃?请李选侍到九庙前对质,你们难道吃的是李家的俸禄吗?他说:“能杀我则罢,否则,今日不移宫绝不离去!”(《明史》卷244:“能杀我则已,否则,今日不移死不去!”)。在以杨涟为首的众大臣声讨下,李选侍在当日终于移出乾清宫,迁居仁寿殿哕鸾宫(位于今故宫东部宁寿宫附近)。
九月初六,皇长子朱由校登基,年号天启,并移居至乾清宫。
综上可知,明代乾清宫内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乾清宫承载的制度记忆、文化密码的缩影,亦为明代皇家宫廷生活、政治文化的反映。从乾清宫的保护与研究角度而言,上述历史事件也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依据。
(《北京晚报》2025年4月24日第20版刊载,有修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