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地儿邪门,一张地图,一支笔,就能把人家祖祖辈辈的地给划拉走,这事儿放今天你信吗?
可这事儿在一百多年前,就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
在中国西南角上,有那么一块肉,三面都让邻居给包着,像个钉子,硬生生楔进了缅甸那边儿。
这个地方,当地景颇族人管它叫“片马”,意思是堆木头的地方。
可这名字背后,哪是堆木头那么简单,那是一百多年的血和泪,是一场长达七十年的“寻亲记”。
![]()
这事儿得从根儿上刨,刨到大清朝快咽气那会儿。
1886年,英国人把缅甸给吞了,成了他们在亚洲的一块肥肉。
吃饱了就得溜达溜达,一溜达,眼睛就瞄上了边界上那些不清不楚的地方。
![]()
片马,就是他们看上的其中一块。
那会儿的清政府,自己家里都乱成一锅粥了,哪还有闲工夫管这天高皇帝远的地界儿。
英国人拿着自己画的地图,说这片地是我们的,清政府嘴上抗议几句,实际上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
可朝廷是朝廷,老百姓是老百姓。
住在片马的汉族、傈僳族、景颇族老乡们可不认这个。
他们祖祖辈辈都在这儿打猎、种地,这山这水都是命根子。
![]()
你说你是英国人,你拿张纸说这地儿是你的,谁搭理你?
官府管不了,我们自己管。
于是,村里的猎户、农民,扛起了平时打兔子的火药枪,拿起了削竹子的长刀,自个儿组织起了队伍。
![]()
这群人里头,有个叫勒墨夺扒的傈僳族汉子,是个硬骨头。
他不是什么大官,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山里人,但他就认一个死理:脚下的地是祖宗的,谁也别想抢走。
英国人看硬的不行,就来软的,拉着清朝的官员要“谈判”,想把抢来的地通过一纸合约给“合法化”。
![]()
勒墨夺扒一听就火了,带着各族乡亲们直接把这事儿给搅黄了。
英国人的算盘,硬是被这群山里汉子给砸了。
这下可把英国人给惹毛了。
![]()
1910年,他们调了两千多号正规军,带着洋枪洋炮,分好几路摸进片马,想把这帮“不听话”的土著一次性给收拾了。
一场硬仗就这么开打了。
一边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英国兵,一边是勒墨夺扒领着的一帮猎户,武器就是打了半辈子猎的土枪、毒箭和祖上传下来的砍刀。
![]()
看装备,这仗没法打。
但勒墨夺扒他们有英国人没有的宝贝——高黎贡山。
这片大山就是他们的家,哪儿有沟,哪儿有坎,哪儿的林子能藏人,他们闭着眼睛都摸得清。
![]()
英国人的排兵布阵,进了这山里就跟瞎子一样,完全施展不开。
勒墨夺扒带着人,今天在这儿放冷枪,明天在那儿设陷阱,把英国大兵折腾得够呛。
打了好几天,愣是靠着对地形的熟悉和不要命的劲头,把这两千洋兵给打了回去。
![]()
这一仗,打疼了英国人,也打出了一点道理:他们不得不承认,法理上,片马这地方,姓“中”。
勒墨夺扒的这一仗,算是给片马人争了口气。
可这口气还没喘匀,中国就变得更乱了。
![]()
大清亡了,军阀们你打我我打你,后来日本人又打进来了。
中原腹地都自身难保,谁还顾得上来管这西南边陲的一块小地方。
英国人一看机会来了,又偷偷摸摸地回来了。
![]()
刚独立的缅甸也觉得这块地不错,跟着占便宜。
片马这地方,虽然名义上还是中国的,但实际上又成了别人家的后院。
但这片土地上的人,骨子里的那股劲儿没断。
![]()
勒墨夺扒的故事,就像火种一样,在山里头传了一代又一代。
后来又出了像余有福、曹保祥这样的硬汉,他们接着干勒墨夺扒没干完的事,带着乡亲们跟占着他们土地的各路人马周旋。
他们不求当什么英雄,就一个念想:守住老祖宗的地,等着国家真正强起来的那天。
![]()
这一等,就是几十年,从爷爷等到了孙子。
时间一晃就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
天安门城楼上的礼炮声,也传到了高黎贡山的深处,给漂泊的片马带来了回家的希望。
![]()
可刚成立的新中国,家里穷得叮当响,一堆事儿等着处理,边界这点事儿,只能先放一放。
那边,缅甸独立了,把英国人留下的那套东西全盘接收了,对片马这块地是既成事实,绝口不提历史。
真正的掰手腕,是从1955年开始的。
![]()
那时候,周恩来总理亲自抓这个事。
中国主动找缅甸,说咱们是邻居,有什么事不能坐下来好好谈呢?
这一谈,就是八年。
![]()
这八年,比打一仗还费劲。
问题的核心,是英国人当年留下的两条乱七八糟的边界线,一条是“1894年线”,一条是“1941年线”。
缅甸刚独立,心里发虚,总怕旁边这个大块头邻居欺负他们,所以在谈判桌上咬死了“1941年线”不松口,那条线可是把片马和另外一些地方都划进了缅甸。
![]()
谈判僵住了。
这时候,中国这边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决定。
周恩来总理拍板,我们主动把驻扎在“1941年线”西边的军队撤回来,并且提出,为了表示诚意,在问题解决前,片马的行政管理可以暂时还由缅甸管着。
![]()
这一招“以退为进”,一下子就让缅甸人放下了戒心。
他们一看,中国人不是来抢地盘的,是真心想解决问题的。
中国还鼓励边境上的老百姓多走动,多来往,把民间的气氛也搞得热乎乎的。
![]()
人心都是肉长的。
你拿出诚意,别人也看在眼里。
到了1960年,中国和缅甸在北京正式签了友好条约和边界协定,把事情定了下来。
![]()
这个条约在当时不得了,是亚洲国家之间第一个和平共处的条约,给全世界都看了一遍新中国是怎么处理国际关系的。
1961年6月4日,这一天终于来了。
两国交换了条约的批准书,从法律上,从道义上,片马这块漂了七十多年的地,正式回家了。
![]()
回归是回归了,可接手的是个烂摊子。
穷,是真穷。
但这里的人,最不缺的就是韧劲儿。
![]()
国家号召保护环境,他们就把这片养育了祖祖辈辈的青山绿水当宝贝一样护着。
后来搞活经济,他们发现,这独特的地理位置,这独特的民族文化,才是真正的金饭碗。
以前打仗的边境线,现在成了做生意的口岸。
那些曾经因为名字而来的木材,现在通过正规贸易,给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更值钱的是这儿的文化。
傈僳族的“刀杆节”,小伙子们光着脚丫子往插满快刀的梯子上爬,那股子悍勇劲儿,跟当年勒墨夺扒一模一样。
还有彝族的“火把节”,漫山遍野点起火把,大家围着火堆唱歌跳舞,那是在庆祝生命。
国家的扶持也到了,水泥路直接铺到家门口,以前的茅草房都换成了漂亮的新瓦房。
今天,那些界碑就那么静静地立在那儿。
一块石头,两面国徽,一边是今天的中国,一边是今天的缅甸。
勒墨夺扒的后人,现在就在这碑的这头过日子。
参考文献:
宋凤英. (2010). 中缅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1949-1961).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74-80.
朱昭华. (2006). 片马事件与中英滇缅界务交涉再研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16(2), 79-88.
高德敏. (2011). 周恩来与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 党史博采(下), (10), 4-8.
本文旨在弘扬社会正能量,倡导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或修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