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讯(记者赖志凯)京津冀三地经信(工信)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京津冀协同推进北斗时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实现北斗应用总规模500万台(套),打造超2000亿元产业规模的北斗时空产业集群,建成全国规模应用策源地、创新示范高地和产业聚集高地。
方案明确三地协同路径:北京聚焦创新研发,天津强化制造能力,河北搭建产业园区,形成“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布局。北京海淀、天津滨海、河北雄安新区等重点园区将承接国家级时空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等核心项目,引育10家行业头部企业和50家“专精特新”企业。
在技术攻关方面,三地将联合中国时空信息集团等央企,开展时空大数据、通导遥融合等关键技术研发,建设“动态时空基准与导航定位性能”专业实验室及氢能重卡、智能网联汽车等测试基地,构建天地一体的公共服务网络。 标准体系建设同步推进,拟筹建时空信息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统一互认的产品与数据标准,完善团体标准推广应用。
应用场景创新成为重点。方案提出,在城市安全治理、智慧物流等传统领域推动规模化应用,同时探索氢能重卡、低空经济、智慧康养等新兴领域跨区域应用,形成“京津冀解决方案”。目前三地北斗产业基础扎实,2024年产值已超900亿元,占全国20.6%,北斗星通等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
在政策保障上,三地将设立专项资金,通过政府采购、首试首用奖励、融资补贴等方式支持成果转化,并推进北斗与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等技术融合创新。未来,三地将强链补链延链,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推动北斗从“导航工具”向“城市大脑”升级,支撑区域数字化转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