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里标价12.8元/斤的红富士与产地果农手中2.3元/斤的收购单,正演绎着2025年中国苹果产业最荒诞的现实。当山东烟台的小商贩用三轮车拉走最后一批统货时,陕西静宁的果农正对着冷库外的秋雨发愁——这场持续一个月的降雨,让三成苹果沦为果汁原料,却让终端市场的苹果价格同比上涨17%。消费者抱怨“吃不起”,果农哭诉“卖不掉”,中间差价如同一道无形的墙,隔开了产业链两端的血泪与无奈。
一、“减产谎言”与“真实危机”:3424万吨产量背后的结构性塌陷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苹果总产量达3424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但这个“乐观数据”背后,是果农手中越来越小的果个、越来越多的次果,以及冷库中悄然蔓延的疫腐病。甘肃静宁某合作社负责人透露:“今年80#以上的大果占比不足15%,往年能到40%。60#以下的小果,多半只能送去果汁厂,一斤才卖几毛钱。”
更致命的是秋雨的“洗劫”。陕西洛川果农李建国的果园里,三分之一的苹果带着水渍斑,“雨下了一个月,摘果时果子泡得发胀,入库没几天就烂了。”据行业测算,今年全国苹果原料果占比或突破30%,总量超千万吨,相当于3个陕西省的年产量。这些苹果最终以每吨800-1200元的价格流向果汁厂,仅为优质果价格的1/10。
二、优质果“抢破头”,次果“无人问”:价格体系的撕裂与疯狂
“优质果6元/斤抢着要,次果2元/斤没人收”,这是今年苹果收购市场的真实写照。山东烟台客商王强告诉记者,他今年在栖霞包园收购优质果,价格从开园的4.5元/斤一路涨到6.8元/斤,“晚一天就被别人抢走了”。这种疯狂背后,是优质果供给的断崖式下跌。陕西眉县农业局数据显示,当地优质商品果占比从去年的65%降至今年的38%。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次果的“贱卖潮”。甘肃秦安果农赵小梅家的10亩果园,一半苹果遭冰雹袭击,“轻微雹点的能卖4元/斤,严重的只能卖2.2元/斤,还得求着商贩来拉。”更惨的是雨锈果和水裂纹果,收购价低至1.5元/斤,“扣除摘果、包装成本,基本不赚钱。”
价格混乱的根源,在于品控体系的缺失。当前苹果收购仍以“统货”为主,缺乏分级标准。山东某冷库老板透露:“同一车苹果,好果次果混在一起,商贩压价时就挑次果说事,果农根本没议价权。”
三、冷库“赌一把”还是“加速逃”?入库苹果的生死倒计时
“今年入库就是赌命。”这是果农们私下流传的一句话。截至11月初,全国苹果入库量已达1800万吨,同比增加12%,但质量风险让冷库老板们如坐针毡。陕西咸阳某冷库检测显示,今年苹果疫腐病发病率达8%,远超往年的2%,“往年能存到明年5月,今年估计3月就得清库,不然全烂在库里。”
疫腐病的“杀伤力”远超霉心病。“霉心病是局部烂,疫腐病是整箱烂,还会传染。”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刘伟解释,秋雨导致果园湿度超标,疫腐病孢子通过雨水传播,“带菌果入库后,20天就会发病,整批货都可能报废。”
为了规避风险,不少果农选择“即摘即卖”。甘肃静宁果农张建军说:“往年能存30万斤,今年只敢存5万斤,剩下的哪怕贱卖也赶紧出手。”这种“恐慌性抛售”进一步压低了次果价格,形成恶性循环。
四、消费者“吃不起”,果农“卖不掉”:产业链的“吸血鬼”是谁?
超市里红富士标价12.8元/斤,拼多多上“产地直供”的苹果也要6.9元/斤,消费者直呼“吃不起”。但果农拿到手的钱,却只占终端售价的30%-40%。陕西某电商平台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优质果收购价6元/斤,加上分拣、包装、物流、平台抽成,到消费者手里至少10元/斤,中间环节加价近70%。”
中间商层层加价,是“果贱伤农”与“价高伤民”并存的核心原因。传统流通链条中,苹果要经过果贩、批发商、商超等5-6个环节,每个环节加价10%-15%。更隐蔽的是“分级损耗”,某批发商透露:“收100斤统货,挑出30斤优质果卖高价,剩下70斤次果低价甩,整体算下来稳赚不赔。”
五、破局之路:从“靠天吃饭”到“靠链吃饭”
苹果产业的困局,本质是“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要破解这一难题,需从三方面发力:
一是建立标准化体系。推广“按级定价”,通过机器分拣替代人工,让果农明明白白卖果。今年山东威海试点的智能分拣线,已能实现糖度、硬度、瑕疵的精准检测,优质果溢价达30%。
二是完善冷链物流。当前苹果损耗率高达20%,而发达国家仅为5%。加大冷库建设、推广气调贮藏技术,可延长货架期,缓解集中上市压力。
三是推动“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让果农直接对接商超、电商平台。甘肃静宁已开通“苹果专列”,通过拼多多“农地云拼”模式,优质果从果园到消费者手中,价格降低20%,销量提升40%。
![]()
尾声:
当果农赵小梅在寒风中看着最后一车次果被拉走时,上海某超市的红富士仍贴着“精品果”标签,标价15.8元/斤。这荒诞的一幕,拷问着中国农业的未来:如何让农民的汗水不白流?如何让消费者吃到平价果?答案或许藏在每一个标准化的果园里,每一条畅通的冷链中,以及每一次“从田间到舌尖”的透明化变革中。
这场苹果产业的“阵痛”,终会倒逼出更健康的生态。但在此之前,我们或许还得忍受一段时间:超市里昂贵的苹果,和果农眼中无奈的泪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