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为什么精心准备的党建活动,大家却私下抱怨“不如加班”?

0
分享至

不是党员觉悟低了,而是活动的方法还停留在“过去式”。破局的关键,就藏在三组“关系”的重新定义里。

单位支部支委小张最近快抑郁了。
他花了一个月策划的“红色主题演讲比赛”,通知发下去,报名者寥寥无几。私下问大家,老王的回答很直接:“小张啊,心意我们懂,但手头项目报告后天就要交,实在没心思搞这个。”
“没心思”这三个字,像一根针,扎进了多少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心里?
你在组织或参与党建活动时,是否也遇到过这种‘上头热、下头冷’的尴尬?欢迎在评论区吐个槽,倒倒苦水。

首先,我们必须看透问题的本质:排斥的从来不是“党建”,而是“脱离业务、自我循环”的形式主义。

破局心法一:把“要你参加”变成“你想参加”

1.旧思路:按照上级文件,逐项对标,完成“政治任务”。

2.新思路:把党建活动视为一个 “产品” ,你的党员就是你的“用户”。你需要思考的是:这个“产品”能为他们解决什么痛点、提供什么价值

3.案例:与其组织封闭学习,不如开展 “走进一线”主题党日,把会场搬到项目工地、服务窗口,让党员在解决实际业务难题中,现场讨论“如何体现先锋作用”。党建与业务,从此不再是‘两张皮’。

破局心法二:把“单向灌输”变成“双向赋能”

1.旧思路:领导讲话、读文件、写心得,流程固定,氛围严肃。

2.新思路:打造 “价值交换场” 。让每次活动,参与者都能带走一点 “硬货”

3.案例:组织“公文写作提炼会”,请笔杆子党员讲解如何从重要讲话中提炼小标题,让材料瞬间“亮起来”。看,学理论变成了涨技能

破局心法三:把“额外负担”变成“成长积分”

1.旧思路:参加活动是义务,与个人发展关联不大。

2.新思路:建立 “党员价值可视化”体系。将他在活动中的贡献(如主讲微党课、解决技术难题)折算成“先锋积分”,与评优评先、骨干选拔适度挂钩。让“看不见”的奉献,变得“看得见”、“用得着”。

最后,请所有党务工作者思考这三个问题,或许答案就在其中:

  1. 你设计的活动,党员们是真心想发朋友圈,还是被迫签到打卡?
  2. 你的工作,是在增加大家的荣耀感,还是在消耗大家的精力?
  3. 如果剥离“强制”成分,你策划的活动,靠自身的魅力能吸引多少人?

各位书记、支委、党务同仁,以及每一位深感困扰的党员同志,你们单位有什么让党建活动“活起来”、“火起来”的妙招吗?或者,你心目中理想的党建活动应该是什么样子?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我们都拿出来晒一晒,共同为破解这个难题出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特特农村生活
特特农村生活
高分解说各个剧
2392文章数 1643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