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在大规模抗议中黯然下台,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临危受命组建临时政府,承载着全国对变革的期待。
然而短短数月,政坛就陷入“刚联手推翻旧政权,转头就刀兵相向”的荒诞剧:新成立的国家公民党街头示威施压,老牌政党集体抵制改革宪章,临时政府直接抛出“不听话就自己干”的最后通牒。
这场突如其来的政治地震,究竟是权力重新洗牌的必然阵痛,还是外部势力干预下的失控危机?
尤努斯的强硬表态,真能打破僵局吗?
![]()
权力重构与内外矛盾交织
尤努斯政府的“最后通牒”绝非一时冲动,而是内忧外患夹击下的无奈之举。
2025年5月,在国家公民党的强烈施压下,尤努斯被迫签署政令取缔前执政党人民联盟,这一决定直接撕裂了原本脆弱的政治同盟。
以BNP为首的老牌政党公开指责此举“破坏民主程序”,而背后真正的顾虑是,人民联盟倒台后腾出的政治空间,正被受美国支持的国家公民党快速蚕食。
政府律师顾问阿西夫・纳兹鲁尔提出的“一周内达成改革共识”通牒,本质上是试图用强硬手段打破“新党要激进变革,老党要稳守利益”的死循环。
但这种“非黑即白”的施压方式,为何反而让冲突愈演愈烈?
![]()
答案藏在利益格局的深度撕裂中。
国家公民党的崛起堪称“颜色革命”的典型样本,其前身组织长期接受美国国际开发署资金支持,核心诉求是推翻现有政治框架建立“第二共和国”。
而BNP等老牌政党则希望尽快举行大选,在人民联盟倒台后的权力真空期抢占先机。
曾经并肩对抗哈西娜的盟友,如今变成“你支持取缔旧党,我反对激进改革”的对手,这种分歧早已超越政见之争,而是“新势力要颠覆规则,旧势力要维护格局”的结构性冲突。
更危险的是,美国正借机渗透——美军太平洋陆军司令亲自赴孟推销武器,甚至有游骑兵部队低调现身边境,外部势力的介入为何让国内矛盾更加难以调和?
![]()
结构性分歧与外部势力干预
这场内斗的核心焦点“七月宪章”,远比表面看起来更复杂。
这份2024年10月推出的改革文件,看似旨在重构选举程序和司法监督,实则暗藏争议:其中“成立独立选举委员会”条款,被BNP解读为削弱政党提名权。
“限制宗教政党参与政治”的内容,则引发伊斯兰大会党的强烈反对。
更关键的是,宪章背后隐约可见的美国影子,让印度等邻国深感警惕——印度不仅庇护流亡的哈西娜,还公开谴责“未经正当程序取缔政党”。
而孟加拉国10.5%的高通胀率(2024年世界银行数据)和4.2%的GDP增速放缓,已让民生压力濒临临界点,为何政府还要在此时推动争议性宪章?
![]()
大选时间表的反复更凸显局势的混乱。
尤努斯政府最初承诺2026年初大选,后又推迟至4月,而选举委员会最新登记的1.27亿选民中,近千万新选民多为年轻人,他们正是推翻哈西娜的主力,如今却因政治内斗失去耐心。
更严峻的是经济困境:作为支柱产业的服装出口同比下降15%,外汇储备仅能覆盖3个月进口,4.7%的失业率让街头抗议风险持续攀升。
当政治博弈凌驾于民生之上,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大选,会不会变成新的动荡导火索?
![]()
聚焦民生与凝聚改革共识
国际博弈的暗流更让局势雪上加霜。
美国试图通过扶持亲美势力,将孟加拉国纳入“印太战略”,不仅推动武器销售,还试图建立军事存在。
印度则将孟加拉国视为传统势力范围,对美国的渗透强烈不满。
而中国作为孟加拉国最大武器供应国,也在密切关注局势变化。
国内政党分裂恰好给了外部势力插手的空间,尤努斯政府既要应对内部党派纷争,又要在大国博弈中保持平衡,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真的能靠“自己干”打破吗?
孟加拉国的政治动荡,是转型国家权力重构与大国博弈交织的缩影。
内斗虽难避免,但民生经不起消耗,1.7亿民众渴望的是稳定与发展而非无休止的纷争。
唯有放下党派私利,聚焦通胀、就业等核心民生问题,在改革中寻求最大共识,才能让“自己干”变成“大家一起干”。
相信这个历经考验的国家,终将在团结中找到破局之路,在稳定中实现发展跨越。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