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成立仅两年的机器人新锐,正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悄然构建其庞大的“机器人帝国”蓝图。
![]()
11月10日,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工商变更,正式更名为智元创新(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其股改工作落地。
股改,通常被视为公司迈向资本市场,特别是冲刺IPO的前奏。对于智元这样一家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创业公司而言,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此次智元创新完成股改前,宇树科技、乐聚机器人等同行也相继完成股改,并随后启动了IPO计划,行业内头部企业的资本化进程正逐步加速。
在此之前,智元机器人多次被传出IPO相关消息,包括拟在港股上市等,但公司方面均予以否认。
明明已箭在弦上,越是否认,则显得越发神秘,仿佛在下一盘大棋。
巧合的是,这一动作距离上纬新材官宣智元系公司部分要约收购清算过户手续已经办理完毕,仅仅过去3天时间。
两大资本动作密集落地,勾勒出这家具身智能头部企业“技术+资本+产业”的三维战略蓝图。
智元机器人的资本棋局步步为营。7-9月,其通过“协议转让+原控股股东放弃表决权+要约收购”的“三步走”策略,以约21亿元代价拿下上纬新材控制权。这种操作既规避30%全面要约义务,又通过表决权安排快速锁定控制权,60天完成交割的效率远超传统IPO或借壳流程。
要约收购完成后,上纬新材股价年内暴涨近19倍,市场用脚投票印证了对协同价值的看好,智元也收益颇丰。
由于过于火热,市场因此也出现不少智元机器人“借壳上市”以及上纬新材将成为A股“具身智能企业第一股”的言论。不过,上纬新材公告称智元机器人不存在通过上市公司借壳上市的计划或安排。
实际上,对智元而言,虽非借壳,但控股上纬新材远非一次简单的财务投资。
上纬新材在特种复合材料、树脂基体等领域的深厚积累,恰恰是智元机器人核心部件灵巧手、关节模组乃至外骨骼装甲,实现轻量化、高强度与耐腐蚀性的关键。
智元看中的,是上纬新材能够为其提供从材料端切入的、量身定制的新型复合材料解决方案。
机器人,特别是人形机器人,对自重、强度、能耗有着极致要求。控制上纬,意味着智元在最底层的材料环节掌握了自主权,这是摆脱对外部供应商依赖、构筑技术壁垒的关键一步。
此举将显著优化智元机器人的供应链。通过内部协同,智元有望降低核心材料的采购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并严格保障产品一致性。上纬新材的上市公司平台,更可为智元后续的融资与资本运作提供极大便利。
将控股上纬新材与自身股改两件事联系起来观察,智元机器人的战略图景逐渐清晰——它正在下一盘整合产业链、构建生态的大棋。
纵向整合,掌控核心。通过控股上纬,智元将触角延伸至上游关键材料领域,实现了从基础材料到整机设计的垂直整合。这种对供应链的强控制力,在未来规模化量产和成本控制中,将转化为巨大的竞争优势。
资本先行,构筑平台。积极的股改和未来的上市预期,展现了智元利用资本杠杆加速发展的决心。
一个强大的资本平台,不仅能输血研发,更能通过投资、并购,将更多拥有核心技术的团队和公司纳入其生态体系。
智元机器人的资本布局远不止于此。今年,智元正式推出了“智元A计划”,旨在未来三年内孵化超过50个早期项目,构建一个产业集群。通过设立基金、孵化初创企业、发起并购、以及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的深度绑定,努力描绘出一个涵盖“零部件—本体—应用场景”的完整产业生态图谱。
现阶段而言,宇树科技无疑是人形机器人的当红炸子鸡,它在产品、市场、营收和成熟度上全面领先,是当前中国机器人行业的标杆企业。
而从智元的生态布局来看,显然在未来更有想象力。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近期公开表示:人形机器人发展最关键是机器人大模型。而这一点恰恰是智元机器人的优势。
我们简单做一个比喻:宇树科技像是机器人界的“本田”或“大众”,通过可靠、实用的产品一步步占领市场;而智元机器人则像是“特斯拉”在早期,那个天才少年“稚晖君”更像是马斯克,正用颠覆性的理念和技术,试图重新定义整个行业的方向。
免责声明:本号原创文章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内容仅供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信息和数据均来源于网络及公开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