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特朗普不仅人长得高,这手也是真长啊,都伸到中俄后院儿来了。
![]()
当地时间2025年11月6日,白宫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特朗普首次在此主办美国与中亚五国的“C5+1"领导人年度峰会。
这场被美国媒体称为"历史性会晤"的外交活动,不仅标志着美国对中亚地区的战略投入升级,更将全球目光聚焦于这片连接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
在本次峰会中,特朗普与中亚五国领导人举行了多场双边会谈与工作晚宴,核心议题直指关键矿产合作与地区安全架构重塑。
![]()
当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与乌兹别克斯坦达成350亿美元贸易协议"时,这场峰会的真实意图已然浮出水面。美国正试图以资源合作为敲门砖,撬动中俄在中亚的传统影响力版图。
从表面看,此次峰会成果颇丰。根据白宫发布的联合声明,美国与中亚五国在三大领域达成共识:一是启动"C5+1关键矿产对话机制",美方承诺为中亚矿产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与投资保障,其中美国科夫资本已与哈萨克斯坦主权财富基金签署协议,收购两处钨矿矿床70%股权,同时与乌兹别克斯坦矿业部达成地质勘探合作;
二是乌兹别克斯坦宣布未来三年内向美国航空、关键矿产、农业和信息技术领域投资采购近350亿美元,十年内总额将超1000亿美元;三是美方提出打造"跨里海国际运输通道",计划将中亚能源与矿产资源通过里海-高加索-欧洲路线输送至西方市场。
![]()
此外,哈萨克斯坦还同意加入美国主导的"亚伯拉罕协议",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中亚国家,为特朗普政府的中东战略再添"政绩"。这些成果被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称为"重塑全球供应链的关键一步",但深入分析便会发现,美国的收获远不止于经济层面——它成功获得了介入中亚资源开发的"合法身份",为后续地缘渗透埋下伏笔。
特朗普政府对中亚的突然重视,本质上是资源焦虑与地缘野心共同驱动的结果。从资源角度看,中亚地区堪称"地球的矿物宝库"——哈萨克斯坦的铀产量占全球43%,是全球最大铀生产国,其新发现的稀土矿床资源量超2000万吨,若开发到位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稀土资源国。
乌兹别克斯坦黄金产量居全球第十位;土库曼斯坦拥有全球第四大天然气储量;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锑、钨矿床更是军工制造的关键原料。
![]()
这些资源恰恰击中了美国的"战略软肋"——目前美国90%以上的稀土加工品依赖东大进口,而稀土是制造芯片、导弹、无人机等高科技产品的核心材料。
这种资源饥渴催生出美国的"全球矿产布局":从澳大利亚85亿美元的"准备就绪"项目,到马来西亚的稀土出口保证,再到日本的供应链框架协议,特朗普政府试图构建一个"去东大化"的矿产供应链,而中亚正是这个链条中最关键的一环。
地缘政治考量则更为深远,可以说美国在中亚的每一份投资,都带着明确的地缘算计。中亚地处欧亚大陆几何中心,这里不仅资源丰富,更重要的是,它处于中俄传统影响力范围的交汇地带。
![]()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对中亚的资源投放能力减弱,这为美国"填补真空"提供了良机。美国的地缘目标主要有三:一是通过控制中亚矿产资源,削弱中俄在全球关键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二是借助"跨里海运输通道"分流俄罗斯对欧洲的能源供应,动摇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根基;三是在中俄边境地带建立"战略支点",通过安全合作渗透中亚防务体系,形成对中俄的"东西夹击"态势。
这种图谋在峰会联合声明中已初露端倪——美方特别强调"加强安全合作是维护中亚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必要基石",实则是在暗示中亚国家疏远与俄罗斯的安全联系。
总而言之,和中亚五国拉近关系,控制中亚矿产,既能缓解美国资源困局,又能削弱中俄地缘影响力,是一举两得的战略选择。
![]()
中亚的传统外交是“平衡”二字。既不想惹毛俄罗斯,也不想被东大掐脖子,同时还得和西方保持一定的联系。过去三十年,中亚五国靠这种柔性平衡活得不错。但今天不一样了。俄乌战争打乱了棋盘,中国的“一带一路”越走越深,美国重返中亚势在必行。中亚必须在这场权力新博弈中选边。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如今他们最明智的选择。无疑是继续深化与中俄,尤其是东大的全方位合作。因为在中亚与中俄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现实利益交织,这是美国说完全没法比的。
从历史维度看,中亚与俄罗斯的联系可追溯至沙俄时期。19世纪末沙俄已完全控制中亚地区,1922年苏联成立后,中亚五国先后成为加盟共和国,在长达70年的苏联时期,俄语成为通用语言,中亚的工业体系、交通网络、教育制度均与俄罗斯深度绑定。
![]()
这种历史遗产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亚:哈萨克斯坦30%的人口使用俄语,俄罗斯是中亚国家最大的移民目的地,仅塔吉克斯坦就有近100万人在俄务工,每年汇款占其GDP的47%;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更是吸纳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为成员国,双方贸易额占中亚国家外贸总量的35%以上。
东大与中亚的合作则呈现出"经济引擎"的鲜明特征。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东大已成为中亚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尤其是在资源领域,东大与中亚的合作,在为中亚国家带来稳定收入的同时,更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创造了数十万就业岗位。
另外在安全领域,上合组织已成为中亚国家应对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的核心平台,东大与中亚国家的联合军演每年定期举行,共同维护了地区稳定。这种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绝非美国短期的"矿产协议"所能替代。
![]()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对中亚的"示好"充满历史欺骗性。2005年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事件后,美国以"人权问题"为由对乌实施长达9年的棉花制裁,导致乌棉价暴跌、损失超百亿美元;而当2018年美国需要乌兹别克斯坦支持其阿富汗战略时,又迅速解除制裁并签署"战略伙伴关系文件"。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权逻辑,与东大始终坚持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美国的投资往往附加着苛刻条件:科夫资本收购哈萨克斯坦钨矿时,要求获得70%控股权;与马来西亚签署稀土协议时,强制对方放弃出口配额限制。这种"资源换主权"的模式,早已在非洲、拉美留下诸多后遗症——当地资源被掠夺殆尽,而民生改善却步履维艰。
总的来说,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依赖外部势力的“恩赐",而应植根于地区的和平稳定与互利合作。中亚五国地处欧亚大陆心脏地带,中俄始终是他们搬不走的邻居。与中俄深化合作,意味着接入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最庞大的消费市场、最稳定的安全架构。反之,那可能就是四面楚歌,进退维谷了。
![]()
所以特朗普想要来这里挖墙脚,可能没那么容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