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月末,我国敲定了第十五个五年规划,也就是“十五五”规划,尽管完整规划纲要要等到明年“两会”才会正式发布。但从现有文件与各方分析来看,“十五五”规划透露出的三个核心战略方向。
其一是科技自主战略的升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出击,直接回应中美科技竞争加剧的现状;其二是“AI+”战略的提出,对标十三五时期的“互联网+”,寄望催生新的产业变革和全球竞争力;其三是消费升级首次成为优先事项,标志着政策方向从投资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
这三条主线有望成为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轨迹,深刻影响我国未来的产业结构与社会发展。
![]()
“科技自主”:不新鲜但更主动
中央“十五五”建议明确,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定为核心发展目标。“科技”一词在《建议》中被提及46次,“创新”则高达61次,凸显了科技创新,特别是科技自主的重要性。
“十五五”规划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首要任务。这表明我国既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升级传统产业,决策层仍将工业视为主要增长动力。
“十五五”规划的显著之处在于,我国首次明确表示希望在基础研究等多个技术领域占据制高点,而这正是中美竞争的关键所在。
过去五年,中美科技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芯片、高端材料、稀土等领域的竞争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在全球科技链条上被动求生的风险。面对美国对高端芯片的出口管控,我国不仅在稀土和基础材料上拥有谈判筹码,更开始布局基础研究、量子科技、下一代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所以“十五五”规划不仅强调科技自主,更提出要占领技术制高点。两者紧密相连,这个目标既是“十四五”规划的延续,也是一种加强,意在弥补我国在过去几年中美竞争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
过去五年与美国的交锋,特别是在经历了一系列高层谈判后,我国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出击,例如在稀土管制和反制美国科技出口限制等方面。为实现抢占科技高地的目标,我国的另一种方法是构建人才库。为此,我国已调整了签证政策以吸引高科技人才移民,学习美国和欧洲,追求在全球人才竞争中领先。
虽然该政策在网络上引发争议,但对科技自主而言,这是一场必须的布局。
未来五年,在我国生活的人可能会发现,获得高薪或轻松的工作将愈发困难,因为中美科技战已无退路。国内有一个压倒性共识,即必须赢得这场竞争。为此,政府已准备好在未来五年投入大量资源并做出政策承诺,即便代价高昂。
![]()
“AI+”:复制“互联网+”的战略路径
“十五五”与“十四五”规划的一个显著不同,在于明确提出了“AI+”行动。《建议》文件中,“人工智能”一词共出现8次。其中第14条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AI)+’行动”,并强调“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结合,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人工智能+”这一提法,让人联想到“互联网+”的成功经验。十年前,“互联网+”推动了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产业的爆发,催生了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巨头,并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互联网+”是上届政府的重要行动计划,2015年3月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次年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整个“十三五”正是我国互联网产业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尽管带来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但总体而言,它是我国过去十年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而“人工智能+”的雄心更大。它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工具,更是国家科技竞争的核心武器。从英伟达高端芯片禁售,到国产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引发欧美关注,这一领域的全球博弈正在加速。通过“AI+”,我国希望在下一轮科技革命中占据先机,将人工智能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作为中美科技角力的新战场。意图用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就像之前“互联网+”一样,为整个社会带来巨变。
但作为前车之鉴,“互联网+”在带来全新行业和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科技企业也在过去几年经历了来自监管的巨大压力。2020 年末,“十三五”规划收尾的最后几个月,多年来风头正劲的互联网巨头们迎来了暴风骤雨般的监管压力。
在上一个五年计划中,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转变——从“软技术”转向“硬技术”。当时似乎电商企业表现不佳,在大家关心的领域造成扰乱,对政府的战略以及监管权威提出挑战。
而现在,在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时代,这些企业突然又变得非常重要起来。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重新转向软件公司,或至少是那些拥有AI专业知识的公司。
其中一个标志就是,在一次“民企座谈会”上,马云出席未发言,而AI领域的新贵、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获得在最高领导人面前发言的机会。
![]()
消费升级: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
“十五五”规划的另一大亮点是将居民消费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过去,我国经济长期依赖投资驱动与出口导向,但近年来外贸摩擦和房地产市场调整让投资增长承压。消费成为稳定经济的重要支撑,这在规划文件中首次被明确提出。
消费被列为重点优先事项,这一点值得关注。从乐观角度看,中央开始意识到这是经济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不能只靠供应端,还需要需求端支撑。如果国内需求不足,一旦陷入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紧张局面,经济将显得脆弱。这是积极信号。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约40%,远低于美国68%的水平,存在明显提升空间。穆迪评级指出,“十五五”规划重视服务型消费,并进一步向外资开放服务业,包括教育、医疗、娱乐、文化等领域,这不仅改善消费结构,也为经济韧性提供了保障。
至于这种消费驱动到底能有多大后劲,眼下国内尚无定论。不难推断,政策转变多半是个慢慢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从各项数据能明显感觉到,我国消费结构正在变化中。以前家里花钱,大多围着买房、买家电这些大件转,现在不一样了,钱开始更多往服务消费、文化娱乐这些方面转移。
![]()
2025年前三季度数据(来源于百度)显示,城镇居民消费中,食品烟酒支出占比29.5%,居住成本占比21.6%,而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速达11.6%,成为增长亮点。
服务消费占比从2017年的30%提升至2024年的45%,文旅、医疗保健、交通通信等发展型消费快速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2% 。
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的服务业——包括家庭和商业服务、教育培训、医疗、娱乐和文化——具有显著增长潜力。这将支持私人消费增长以及服务业企业的发展。
综合来看,“十五五”规划不仅是五年发展路线图,更是一份对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期战略布局的前瞻性设计。它体现出我国在全球格局变化中的敏锐判断:过去以对标美国为主的战略已经不足,应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换句话说,我国正从简单模仿、对标美国,转向抢占科技高地与全球战略主动权。
防失联,加备用号《经天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