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红书用户「眼下鼻梁痣」抛出一段号称揭露梓渝嫌弃CP粉的录音时,整个粉圈瞬间炸开了锅。有趣的是,这段「重磅炸弹」还没等路人听清内容,就被迅速贴上「AI伪造」的标签,其反转速度之快,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一场自导自演的危机公关预演。毕竟在当今娱乐圈,但凡涉及人设崩塌,「AI合成」已成为万能挡箭牌,比消防队的灭火器还好用。
![]()
录音真假成谜:嘈杂背景成最佳保护色
这段号称揭露「拒绝与CP粉交流」「转型卖CP粉」的录音,被精心设计在嘈杂环境中发布,音质模糊得连声纹鉴定都望而却步。发布者先是信誓旦旦指控,后又改口承认「AI合成」,这般操作行云流水,堪比精心编排的悬疑剧。更妙的是,粉丝们立即统一话术,高呼「图片录音都是AI」,这条件反射般的澄清速度,恐怕连当事人自己都要叹为观止。
礼盒售罄与法律程序的微妙时机
就在录音风波发酵当日,梓渝的限量礼盒创下9秒售罄1034万元的佳绩。这不得不让人「佩服」团队的精明——负面新闻与商业成绩同步推进,既赚足了话题度,又让粉丝在「护主心切」的情绪下疯狂消费。而所谓的「已启动法律程序」,不过是去年8月旧闻的冷饭新炒,既无具体进展,也无追责结果,俨然成了明星危机公关的标准化套餐。
![]()
技术滥用的完美闭环
从之前的「合照AI事件」到如今的「录音门」,梓渝团队似乎找到了应对负面消息的黄金法则:先让消息流出引发讨论,再用「技术伪造」全盘否认,最后引导粉丝关注商业活动完成流量变现。这套「黑红也是红」的玩法,简直把AI技术用出了行为艺术的新高度。更讽刺的是,当普通人的隐私在数字时代无处遁形时,明星们却总能借助「技术争议」实现选择性透明。
结语:当真诚成为稀缺品
在这场闹剧中,最可怜的莫过于那些真心实意的CP粉——她们的真情实感在资本眼中不过是待价而沽的商品,她们的捍卫与支持在危机时刻成了最好的防火墙。若录音为真,那便是赤裸裸的背叛;若为假,则暴露了娱乐工业利用技术操纵舆论的娴熟。无论真相如何,这场风波都再次印证:在这个真假难辨的时代,明星与粉丝之间,早已隔着一层名为「利益」的厚壁。而「用作品说话」的承诺,终究敌不过「用争议变现」的诱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