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观察:从“多App混战”到“超级App整合”
打开手机应用商店,搜索“银行App”,结果页可能比你的购物车还长。中国银行的“缤纷生活”、北京银行的直销银行App、渤海银行的信用卡专用入口……这些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独立应用,如今正以每月一家的速度从应用商店消失。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对比2019年116家直销银行App的盛况,如今存活下来的不足十分之一。北京银行近日宣布关停直销银行入口,中国银行则将“缤纷生活”的功能全部迁移至主App。表面看是技术操作的常规调整,实则是银行业对“多入口获客”策略的集体反思——当用户连密码都记不住时,再多的App也只是手机里的电子垃圾。
深层动因:三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第一把剑叫合规成本。央行对金融App的备案要求越来越严,某股份制银行年报显示,单个App的年均合规投入超过800万。当监管红线与用户活跃度形成剪刀差,关停就成了最经济的解决方案。
![]()
image
第二把剑是千万级的运维黑洞。建设银行曾披露,独立信用卡App的年均运维成本高达1200万,而月活用户不足主App的十分之一。这种“用劳斯莱斯运白菜”的生意,连银行自己也看不下去。
第三把剑直指体验困境。某第三方调研显示,75%的用户更愿意用主App处理所有业务。毕竟没人想为了还信用卡专门下载一个应用,再经历注册、绑卡、刷脸的三重折磨。
![]()
image
行业进化论:从野蛮生长到精细化运营
有人将这场关停潮视为银行业的“战略溃败”,但数据给出了相反答案。2024年信用卡App平均月活下降23%,而整合后的建设银行“主App+建行生活”模式,用户停留时长反而提升了17%。
早期直销银行盲目模仿互联网平台,却忽略了金融服务的特殊性——用户要的不是花样百出的界面,而是能一键查清所有资产的统一入口。正如南开大学田利辉教授所言:“未来银行数字化将是主App搭台,小程序唱戏的生态组合。”
用户权益的“光明与阴影”
利好的一面很直观:中国银行信用卡还款步骤从5步缩减到2步,北京农商银行整合后交易失败率下降40%。风险管控也因功能集中得到强化,去年某城商行就因分散式架构导致用户信息在多个App间裸奔。
但抱怨声同样刺耳。社交媒体上,“主App广告多到像逛拼多多”的吐槽获得上千点赞,还有老年用户抱怨:“刚学会用旧App,新界面又全变样了。”某银行客户经理私下透露:“现在KPI考核主App装机量,我们只能劝客户卸载独立应用。”
尾声:减法背后的金融科技新命题
这场关停潮的本质,是银行业从“流量焦虑”到“价值深耕”的认知跃迁。当北京银行把直销银行功能塞进“京彩生活”,当中国银行放弃运营12年的“缤纷生活”,它们真正放弃的是对用户注意力的贪婪索取。
下一阶段的竞争焦点,将是主App的开放银行能力——能接入多少社保、税务、生活缴费场景,而非堆砌多少华而不实的独立入口。用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的话说:“集约化不是退却,而是为了更精准地出击。”
看看你手机里那些落灰的银行App吧,是时候给数字生活来次“断舍离”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