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达医晓护的第5776篇文章
在充满陌生仪器的诊疗空间里,儿童常因认知水平限制产生理解偏差——他们可能将监护仪的声响误解为危险信号,或从医护人员交谈片段中虚构可怕情节。这种由信息碎片引发的焦虑不仅影响诊疗配合度,更可能形成长期心理创伤。心理准备作为系统性干预手段,通过认知重构与情感支持,帮助儿童及家庭建立医疗应对的"心理缓冲带"。
![]()
心理准备指为面临医疗程序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支持,增加其对疾病和诊疗过程的了解,提高儿童和家庭成员对潜在的难以承受的生活经历的可预测性和控制感,使其能够在各种情况下掌控感知、调整情绪、缓解焦虑、减轻恐惧、促进合作,即培养“准备就绪”的感觉。充分的心理准备可能有助于儿童和家庭对住院、医疗、疾病或其他潜在压力事件的最佳情绪调整。
心理准备的开展通常基于以下几个目的:
1认知校准
帮助儿童更准确地理解他们面临的情况和经历。
2应对预演
帮助儿童理解、识别、练习和实施可能用来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诊疗操作的干预策略。
3意义构建
帮助儿童调整情绪状态,使其意识到诊疗操作有意义。
![]()
心理准备并不是一个有明确的开始、中间和结束的单一过程,包含诊疗操作之前、诊疗操作期间和诊疗操作之后,实施心理准备贯穿儿童和家庭可能受到挑战的活动的所有阶段,提供或加强心理准备的过程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背景下与儿童和家庭一起启动。儿童医疗辅导专业人员与儿童和家庭的多次会面是心理准备工作开展的基础,在恰当的时机了解哪些干预对儿童有帮助,又有哪些挑战需要支持。工作中对应对方案进行持续的评估和评价,以增强儿童和家庭对未来挑战有效应的信心。例如,帮助儿童为即将到来的活动进行规划和排练。当事件即将发生或正在进行时,在事件展开时对事件的组成部分进行简要解释并促进应对的努力。
与纯粹的口头描述相比,使用由道具、图片和其他视觉展示支持材料对儿童开展心理准备干预更有效。有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在这种场景中互动,从而获得掌控感。实施心理准备干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纳入“感官”信息的方法来增强干预效果,即通过描述和演示的方式向孩子传达他们将看到、感觉、听到、闻到或尝到的感觉。
![]()
心理准备的实施过程应鼓励家长充分参与其中,父母对孩子既往经历、当前需求和期望最了解,他们可以是心理准备干预的主要实施者。一些父母或许会不确定自己的角色,需要适当的引导与教育,当父母明确自己的任务时,他们的支持可以促进心理准备的作用,已有证据表明:父母在儿童诊疗过程中的陪伴与支持可以帮助其减轻焦虑和恐惧,在增强儿童对事件和应对活动的理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康琼芳 主管护师
![]()
![]()
![]()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