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辛辛苦苦让你读书受教育,难道是为了让你反过来嫌弃父母的吗?
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句话太有分量了,像一记重锤,能把人砸得满心愧疚。
它背后是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是“我们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却这样对我们”的失望。
但今天,我很想聊聊,这句话背后,到底是什么意思?
![]()
女孩(图与文无关)
1、
问问大家,不读书的孩子,就不会和父母有矛盾吗?就不会在心里对父母有看法吗?
答案你我都很清楚,绝对不是。
你去问问我们父辈那一代,多少没念过几年书的人,和父母的关系也是一言难尽。
那种因为沟通不畅、因为不被理解、因为“我都是为你好”带来的压抑感,是普遍存在的,它和学历高低,没有必然联系。
那为什么大家总是把“读书”单独拎出来说事?
因为它成了一个最显眼的“变量”。
父母付出巨大心血,把孩子送进学校,期盼着孩子能过上比自己更好的生活,这本是天下最无私的爱。
但当孩子真的通过读书,见识了更广阔的世界,形成了独立于父母的思想时,一些父母感受到的,可能不是欣慰,而是一种“失控”的恐慌。
他们会觉得:你翅膀硬了,不听我的了。
而“不听我的”,在很多传统家庭观念里,几乎就等于不孝和嫌弃。
于是,“书都白读了”成了最现成的指责。
这句话,其实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它回避了问题的核心——我们之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问题的核心,从来不是书本知识本身,而是教育让孩子“看见”了一些过去被忽略的东西。
![]()
女孩(图与文无关)
2、
我们通过读书,学会了一个词叫尊重,学会了人格平等,学会了情绪管理。
于是,我们回过头看,终于能清晰地为童年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委屈和痛苦,找到一个准确的注脚。
比如,很多父母有一种模式,叫“对外懦弱,对内凶狠”。
他们在外面可能是老好人,受了气不敢吱声,但回到家,却把家人、尤其是孩子,当成了出气筒,通过吼叫、贬低甚至打骂,来找回自己在外面丢失的“自尊”。
更让人伤心的一种情况是:当你在外面被欺负、被嘲笑,最需要家人维护的时候,他们非但不保护你,反而会加入指责你的行列,肯定是你哪里没做好,别人才会这样对你!
他们这么做,潜意识里是为了和你的“错误”划清界限,向外界证明:“看,不是我的教育问题,是他自己不行。”
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无能和懦弱,它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因为它摧毁了孩子对家庭最基本的信任——家,本应该是最后的港湾啊。
读书,就是让我们终于看明白了这套行为模式。
所以,请相信,绝大多数子女所产生的疏离感,厌恶感,其矛头指向的,绝不是父母这个人本身,更不是他们辛劳付出的恩情,而是寄生在他们身上的那一套陈旧的、有毒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这就好像,我们和父母,共同待在一个房间里,时间久了,我们发现房间里的空气越来越污浊,让人窒息。
我们爱他们,所以好言相劝,甚至想拉着他们的手,一起走出去透透气,告诉他们外面的空气很新鲜。
但他们习惯了房间里的环境,觉得外面充满了未知和危险。
他们不但自己坚决不肯出去,还用力地把想往外走的你,一次次地拽回来,骂你不懂事、瞎折腾。
请问,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
![]()
女孩(图与文无关)
3、
为了不窒息,为了能活下去,你只能自己先跑出去。
这种远离,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嫌弃父母”的铁证。
但它的本质,是一种无奈之下的“自我保全”。
这不是无情,恰恰是因为太看重情分,不忍心在日复一日的争吵和互相伤害中,把最后一点亲情也消磨殆尽。
而读书的另一个重大意义,就在这里体现出来:它让我们下定决心,要在我们这一代,把这个代代相传的伤害链条给掐断。
我们看清了上一代教育中的创伤,便不愿让它再完整地复制到我们的下一代身上。
这种觉醒,是读书带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之一,它体现在未来我们为人父母的每一个选择里。
比如,当我的孩子将来想做一个我完全不理解的决定时,我绝不会像我的父辈那样,仅仅因为“不认可”,就粗暴地骂他愚蠢、不听话。
我会努力去学习、去了解他的世界,我会和他一起分析利弊,把我的担忧有理有据地讲出来,但最终,我会尊重他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选择权。
我要让他知道,无论发生什么,家都是他坚实的后盾,而不是第一个站出来嘲笑和打击他的地方。
![]()
女孩(图与文无关)
我觉得,人,永远不会因为身体的老去而被真正厌恶。
父母的白发、皱纹和蹒跚的步伐,只会让我们心疼。
真正让子女感到无力并最终选择远离的,是思想的彻底封闭和顽固,是那种“我永远是对的,你永远是个孩子,你得听我的”的大家长姿态。
不愿承认自己观念可能需要更新的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责任全部推给对方。
他们会把“你嫌弃我老了,没用了”挂在嘴边,因为责怪别人,永远比反省自己要轻松得多。
所以,回到最初那个问题:“父母辛辛苦苦让你读书受教育,难道是为了让你反过来嫌弃父母的吗?”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父母让我们读书的初衷,一定是希望我们变得更好。
而“变得更好”,本身就包含了能明辨是非、能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能拥有一个自己不委屈、下一代不受伤的家庭。
我们通过读书,看清了问题,选择了不重复那条老路,这本身,正是对父母“望子成龙”期盼的一种更深层次的实现。
而我们远离的,从来不是那个生我们、养我们的至亲,而是那个房间里令人窒息的空气。
我们奋力跑向的新生,不仅是为了自己能够自由呼吸,也是为了有一天,当我们也成为父母时,能为自己的孩子,打造一个永远空气清新、可以安心依靠的家。
![]()
女孩(图与文无关)
作者介绍:
欧小希,希望通过我的文字,带你体会世间“人情冷暖”。
喜欢请在下方点赞、分享、收藏和评论。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