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让老师理直气壮拒绝非教学任务摊派

0
分享至

撰稿 / 刘辰(媒体人) 编辑 / 何睿校对 / 穆祥桐

不得要求教师承担巡河护林、上街执勤、创城庆典、汇演展览等非教育教学任务;严禁以打卡留痕、填报总结等方式验收活动,不得将参与情况与考核评优挂钩。


▲资料图:老师们在参加教师节活动。图/新华社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对深化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再次作出系统部署。

此次《通知》提出的8条措施,再次明确严禁强制要求师生参与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并以其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引发广泛关注。

切实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集中精力教书育人的重要性,早已经不言而喻。为此,早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相关意见,提出20条措施,给中小学教师减负。

此次《通知》则是针对给教师减负的“老大难”问题,对减负工作进行了细化与深化,为具体落实提供了明确依据。

要落实这8条新的减负措施,关键还在于建立动真格的问责机制。比如,当地教育部门或其他行政部门给教师布置这些任务,就属于违规。但对于这种违规行为,如何应对与处理?这涉及两个问题。

一是,教师能否理直气壮地拒绝非教学任务?

从过去几年的实践看,各地其实都制定了减负清单,明确了哪些事项能进校、哪些事项不能,但清单制度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对于上级教育部门或其他行政部门布置的不合理、非教学任务,不论学校还是教师都难以拒绝。

其现实原因是,考核、评价学校和老师的权力掌握在上级部门,如果学校、教师拒绝完成这些任务,或者完成情况“不理想”,不但会影响到考核、评价、评优,还将被追责。这一问题如不解决,减负新8条也难以执行。

为此,此次《通知》也明确,非教学任务不得与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硬性挂钩。这就让学校、老师有了拒绝不合理任务的底气。

当然,这也需要同步改革对学校与老师的管理与评价。要推进专业评价,不再由行政部门主导评价,更不能把非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评价范畴,进而以评价改革,推进学校回归育人本位、教师回归教书育人。

二是,对违规的有关部门有无严肃追责与问责?

三令五申之下,有关部门仍违规给教师布置不合理的非教学任务,无疑是对有关减负规定的漠视,以及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干扰,应当被严肃追究责任。

此次《通知》要求,推动发挥各地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教师减负工作的统筹协调作用,将教师减负治理与整治形式主义作为基层减负重点工作统筹推进。这也需要强化监督指导,对执行不力、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单位进行约谈通报,严肃追责问责。

对此,可借鉴“双减”监管方式,在教育部官方网站等公共平台上,开通专线监督反映渠道,方便各地教师留言投诉、举报当地有关部门违规布置的不合理教学任务。

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则须对教师们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核实、处理与反馈。对于核实的违规地方党政部门,要动真格进行公开问责、处理。

一些基层教师反映,给教师减负这么多年,负担并没有减轻。对于新的减负措施,他们甚至担心地方教育部门以组织学习减负文件的方式来应对“减负”,反而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在此现实情况下,比发布减负措施更重要的是,必须让每一条规定都落实到位。如此,方能切实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教书育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值班编辑 古丽

星标“新京报”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点击“在看”,分享热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京报 incentive-icons
新京报
好新闻,无止境
546851文章数 250537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