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反直觉的事,古代致命的那些疾病往往是急性病,而现在致命的疾病更多是慢性病。与此相反的是,现代医学能彻底治愈的往往是急性病,而对致命的慢性病却无法根治,只能缓解病情。
急性病往往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外伤导致,在抗生素发明之前,任何一次感染都可能夺去一个人的生命。抗生素发明之后,感染问题就变得微不足道。
当急性病不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人类的寿命变长了。这时候,慢性病就找上门了。
慢性病的特点是病期长,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癌症等,一旦患上往往伴随终身。慢性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首要健康挑战。我家人患有多种慢性病,我和慢性病之间的“战争”已经好几年了。我现在把我的经历和理解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但是我说的不一定都对,我提的建议也不一定都有用,大家甄别着看。
1、活又活不好,死又死不掉
自从家里人患上慢病后,我的生活就和医院挂上了勾,这几年断断续续往医院里跑,接触了很多医生,看到了很多患者,听到最扎心的一句话就是:活又活不好,死又死不掉。
我在肾内科看到一个小女孩,得了红斑狼疮,父母都是农村人,父亲还有残疾。由于缺乏常识,刚发病的时候以为是感冒,不断吃感冒药、输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最后不得不透析。女孩已经没法正常上学,家里得有人照顾人,微薄的收入根本支撑不了大额的医疗费。看着她家人无奈的目光,我也忍不住想,她的结局会怎样?她这么小,那个终点何时会到来?
在妇科肿瘤病区,我看到一个9岁的小女孩得了卵巢癌,无比惊愕。这是我见过的年龄最小的癌症患者。我跟值班医生聊起她的情况。医生也说不清她患病的原因。即使这么小,治疗方案也是手术+化疗,没有别的更好办法。医生告诉我,他们已经尽全力保住女孩的生育功能,让她的家人能够看到更多活下去的希望。医生也不敢保证以后不复发。没人知道她将来要承受多大痛苦。
“活又活不好,死又死不掉”是很多慢性病患者——特别是癌症患者的心声。那种痛苦,不亲身经历很难切身体会。医院就像一个道场,每个生病的人都在这里接受命运的修炼。而这个过程是一段极其痛苦的漫漫长路,有很多人永远也等不来光明。
![]()
2、一个残酷的真相:一人患病,全家遭殃
有个西双版纳的女孩,19岁就患上卵巢癌。第一次见她长得很秀气,白白净净的,一头黑发披到肩膀。第二次见她,因为脱发而剃了光头,我都认不出来了。化疗的时候她不停呕吐,白天吐,晚上也吐,整个人虚弱无力。女孩的爸妈都是农村的,靠打工为生。她生病后,她妈妈只得到医院来照顾她。家庭负担全压在爸爸一个人的肩上。女孩也不说话,经常蜷缩在病床上刷短视频消磨时间,目光无神,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和癌症相比,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要好一些,这些病初期不会有很严重的症状,但也更容易被忽视。以脑梗为例,这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病急性发作的表现,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300至400万人,发病率正以每年8.3%的速度增长,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这个数字背后,和人们的重视不够有很大关系。脑梗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即使得到快速治疗,也极容易留下后遗症,很多脑梗病人生活都不能自理。
另外,肾病也很麻烦,要不停吃激素,往往会导致全身浮肿,整个人都变形,身体要忍受疼痛,心理也要承受巨大压力。
慢性病治疗需要持续不断投钱,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你身上划开一个口子,持续放血,直到把血放干。家人住院期间,隔壁床有个农村来的中年妇女,护士每帮她换一次液体,她就要问:这瓶针水多少钱?护士并不会每次都告诉她。她就经常念叨:“一头小猪钱没了!”“一头胖猪钱不在了!”到出院的时候,她还会跟同病房的人说:“这次住院又睡了3头牛。”
一场疾病掏空全家积蓄的情况并不少见。有个大理的老人,手术后不久肠梗阻,前后住了40天。肠梗阻病人需要插胃导管或肠导管,不能吃不能喝,生命全靠输液维持。老人的儿子是大理某地的领导,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差。但是出院那天,我听到他家人在走廊上说话的时候不停抱怨:费用太高了,老爷子一次性把存款都消费光了。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家里有高血压患者的朋友都知道,为了控制血压,得不停吃药,每月药费少则三五百,多则上千,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定期去医院检查,根据身体指标适时调整用药。检查费也不便宜。另外,这些药都有副作用,虽然稳住了血压,但是会对肠、胃、肝、肾等器官造成损伤,又引发新的疾病。
在疾病面前,经济、精力、情感都需要巨大投入,病人和家属都要承受巨大压力。在漫长的病程中,很少有人能一如既往坚持到最后。
3、面对来势汹汹的慢性病,我们亟需转变观念
慢性病的快速发展其实是社会高速发展和老龄化加速的必然结果,三者存在必然关联。
我们都知道,中国从改开到现在只有47年。在这短短半个世纪里,国家把大部分精力、经费投入到急性病治疗,我们现在的医疗体系仍以急性病治疗为核心。这使得我们在慢性病防治上出现了短板。
上文说过,慢性病的特点是病期长,伴随终身。应对慢性病,要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这需要个人、家庭、社区和医疗系统共同努力,进行终身性、综合性的管理。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国家显然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开始重视基层医疗体系的建设,发挥社区卫生院的作用,加大宣传和科普。
但是,很多人的观念仍然没有转变,对慢性病还把停留在急性病的治疗观念上。平时不注意健康管理,大鱼大肉、烟酒奶茶加咖啡,发病了又急急忙忙到处找名医。
慢性病前期干预要比后期治疗成本低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所有人——特别是中年人,都要尽快意识到一点,健康是1,其他都是0,没有健康,其他东西都是没有意义的。房子、车子、工作跟健康相比啥都不是。不生病、少生病才是人生最大的红利。
4、从今天开始健康管理,别让慢病掏空钱包
新加坡总理演讲时说过一句中国顺口溜:“保护好自己的健康,自己不受累,家庭不受罪,减少医药费,有益全社会。”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为了能够“无病无灾到八十”,从今天开始健康管理。
动起来,拒绝久坐和“葛优躺”。生命在于运动,常运动,常健康。但是大家也不要陷入误区,一个误区是把运动等同于去健身房健身,一个误区是超量运动等于超强健康。事实上,运动的概念十分宽泛,跑步、徒步、散步、游泳等等甚至冥想都是运动,而健身房的一些器械,缺乏专业指导容易受伤。运动也要量力而行,过量运动并不等于超强健康,反而会损害健康。凡事都讲究平衡,平衡打破,适得其反。
戒烟控酒。抽烟、酗酒有害健康,这个事情已经宣传了很多年,其中利害大家都懂。我本人不抽烟。我一直在劝我爸戒烟。他也知道抽烟不好,但就是戒不掉。这个只能靠个人了,别人真帮不了忙。
控制体重。《癌症密码》这本书里说:“在欧洲和北美,大约20%的癌症病例是由肥胖引起的。”这本书里还说:“间歇性禁食是预防癌症的一种很有前途的营养方法,因为它可以预防许多危险因素,如肥胖症、2型糖尿病和炎症。”男性腰围超过90cm,女性超过80cm,患二型糖尿病的风险就会成倍增加。人到中年特别容易发胖,一则是代谢慢了,二则是胡吃海塞吃得更多了。所以,中年人务必把体重当回事,提前介入,少吃糖、少喝奶茶、饮食清淡,管理好自己的身材,让自己既有型又健康。
开始学习。三天不学习,脑子就迟钝。关于健康管理的书非常多。我自己读过的有《每个人的战争:抵御癌症的有效生活方式》《超越百岁:长寿的科学与艺术》《癌症密码》,都是很好的书,很有启发意义。
帮助父母拥抱Ai。父母的思想都比较轴——我不知道其他人的父母是怎么样的,反正我父母是这样。我经常跟他们说一些健康常识,他们都听不进去。手机短视频上那些模棱两可的说法,他们却深信不疑。所以,我们可以多给老人关注一些高质量的健康管理账号,适当买一些有健康提示的Ai穿戴设备,让它们代替我们监督老人。
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体检。人到中年,更应该把体检这件事做好。体检一定要有针对性。我在妇科病房里遇到一位51岁的大姐。她每年都参加公司组织的体检。但是去年突然就检查出卵巢癌,而且已经是中期。这样的事情在网络上更常见。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个别器官进行重点检查。家族里有癌症病人的,一定要针对该类型的癌症进行定期筛查。长期抽烟的,每年都要做CT检查。无论男女,每3到5年要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女性要尽早打HPV疫苗,要针对卵巢等隐蔽器官进行检查。
买一份健康保险很有必要。医保就不用说了,每个人都必须买。父母年龄大了,商业保险可能买不了,可以关注当地社保机关和保险公司联合推出的普惠性保险,比较便宜,是医保的很好补充。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购买一份适合自己的商业健康险,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
文章写到这里,也差不多了。我把这篇文章给朋友看。他让我再补充一点:有条件的情况下多生几个孩子。他这一说,让我想起在医院里遇到的两个病人。有个女孩只有21岁,得了卵巢癌。女孩妈妈跟我聊天的时候,得知我还有个妹妹、我家有两个小孩的时候,眼神里充满羡慕。她只有这一个女儿,早年和老公离了婚,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现在孩子还没结婚就得癌症。说着说着,泪水就流了出来。我能读出她的潜台词:要是这个女儿走了,她在这世上就彻底无依无靠了。还有一个老太太,68岁得了卵巢癌,她只有一个女儿,去美国留学就没回来。现在她生病了,老伴已经79岁,没法照顾她。做手术前,79岁的老伴颤颤巍巍来签字,她坐在旁边不停地哭。另外,我高中同学的妈妈已经80岁高龄,三年前患上慢性肾衰竭,每三天要去透析一次。同学告诉我,家里要专门安排一个人照顾她的起居饮食。“幸好我家有兄妹3人,可以相互帮助,如果靠我一个人,是真没法支撑下去。”
其实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生一个孩子真不是坏事。
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请点赞关注。转发时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