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抗美援朝,最“服”咱们的,可能还真是斯大林。这位苏联的钢铁领袖,战后在解密档案里直言不讳地承认了自己的最大失误——就是错误地认为,装备寒酸的志愿军,不如他一手“精装”的朝鲜人民军。
![]()
斯大林的“傲慢”:战前误判的根源
斯大林这“走眼”,可不是没来由的。
在1950年战争爆发前,不光是美国情报部队到处嚷嚷,把咱刚打完解放战争的解放军定义为“二流杂牌军”,认为我们装备落后、缺乏现代化训练。
![]()
估计斯大林自个儿心里,也是这么犯嘀咕的。
毕竟,一边是“小米加步枪”,另一边,是他更信赖的、按照苏军训练体系一手打造的朝鲜人民军。那可是“亲儿子”待遇,要装备给装备,要顾问给顾问。
斯大林本人就深受苏德战争的教训,迷信大纵深、大炮开路的“钢海”战术。可他忘了,苏军那套战术的“代价”之一就是死板。
而朝鲜人民军完美继承了这一点。资料里说得明白,人民军的将领“普遍缺乏应变能力”,对战争的预判也“屡屡出现严重失误”。
![]()
这种军队,顺风仗打得有多猛,逆风仗(比如仁川登陆后)就崩得有多快。
可惜,战前的斯大林,只看到了人民军的苏式装备,没看到志愿军的“战争经验值”。
来自东方的“震撼”:打出来的尊敬
真正让斯大林低头的,是志愿军用“硬实力”打出来的战绩。
咱的志愿军是“寒酸”,但指挥官可不“寒酸”。
志愿军的指挥官,像彭德怀、韩先楚、梁兴初这些,哪个不是“历经几十年战争的老将”?基层的军官,也大多是从土地革命一直打到朝鲜战场的“老兵和精兵”。
![]()
用毛主席的话说,这叫“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美国人那套战术,第一次战役打完,志愿军基本就摸清了。不就是飞机大炮先轰炸一遍,然后坦克掩护步兵进攻嘛。
咱的战士,在研究战术时“每个战士都有发言权”,主观能动性一激发,打法就活了。
这支“寒酸”的部队,愣是把武装到牙齿的美军给打懵了。
这才有了解密档案《斯大林与朝鲜战争》里的那句“名场面”——斯大林罕见地佩服了:
“中国指挥官的经验令人敬佩,他们能在无上级命令下灵活作战,这是苏军训练体系中未曾具备的能力。”
![]()
误判背后的“局”:大国领袖的真正算计
说到底,斯大林起初的“误判”,表面看是军事认知问题,里子上,全是地缘政治的算计。
这事儿的“引信”,得算到1950年2月14日。
那天,毛主席在莫斯科,跟斯大林签了那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个条约对中国是雪中送炭,但对斯大林来说,却有点“肉疼”。
核心就是,毛主席坚持要求苏联必须在1952年底之前,归还沙俄和苏联在东北攫取的旅顺港、大连港和中长铁路的权益。
![]()
旅顺可是不冻港,是苏联梦寐以求的太平洋“出海口”。
眼看“到嘴的鸭子”要飞了,斯大林能不急吗?
诡异的节点来了。就在1949年3月,金日成访苏时,斯大林还明确反对他动武;可到了1950年1月30日(也就是《中苏条约》签订前两周),斯大林突然给驻朝大使什特科夫发报,同意了金日成的计划,“开了绿灯”。
斯大林打的,是“一箭双雕”的算盘。
他显然已经预见到,这场战争无非两个结果:
第一,金日成赢了,并且是速胜(斯大林和金日成都以为北朝鲜打南朝鲜“绰绰有余”)。那么,苏联就能顺理成章地控制整个朝鲜半岛,用仁川、釜山这两个新的不冻港,完美替代即将失去的旅顺、大连。
![]()
第二,金日成输了(或者美国干涉,北朝鲜顶不住)。那美军必然会打到鸭绿江边上,直接威胁中国唯一的东北重工业基地。
这种局面下,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根本无力单独对抗美国,必然会反过来求助“老大哥”。
![]()
到那时,苏联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以“保护”新中国的名义,继续留驻旅顺和大连。
这不是猜,史料记载,就在中国1950年10月19日出兵援朝之前,苏联已经准备紧急调往中国东北的部队,光空军就有7个航空师又2个航空团,外加2个坦克师和1个机械化师。
说白了,无论金日成是输是赢,斯大林都能确保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
在这个“大棋局”里,斯大林当然“希望”他手里那颗苏式装备的“精锐”棋子(人民军)能打赢。
至于那支装备“寒酸”的志愿军?在斯大林最初的算计里,他们最好是“不行”的,他们“不行”,才最符合苏联的利益。
参考资料:
保障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试论朝鲜战争起因与斯大林的决策动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斯大林为何决定援朝?站苏联角度看朝鲜战争:大国间的利益角逐.网易.2024-11-28
斯大林最后同意打朝鲜战争的原因.知网
朝鲜战争是斯大林设局?毛主席真能“破局”吗?腾讯网.2024-12-07
读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知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