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职劳动教育催生出技能大赛。视频提供:张萨萨
李争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任明超
一块荒草丛生的校园边角地,在张萨萨和师生的共同改造下变身“农耕课堂”;一门曾被简单理解为“打扫卫生”的劳动课,升级为多学科融合的创新平台;一个校级技能大赛项目,如今跻身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这些变化,是海南中职劳动教育从“有”到“优”的生动缩影。
![]()
2023年,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室揭牌成立时留影。受访者供图
在海南省农业学校校长张萨萨的办公室里,一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生劳动教育》教材格外醒目。这本由她担任主编的教材,凝聚了海南省中职劳动教育领域20余名专家和师生的智慧,历时4年,不仅入选海南省“十四五”职业教育省级规划教材,更进入教育部第二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遴选公示名单。
回望来路,张萨萨的劳动教育探索并非坦途,更像是一场与惯性思维的博弈。5年前,当她首次提出系统的强化劳动教育时,常听到质疑:“职业院校的孩子,学好专业技能就行了,何必大费周章搞劳动教育?”劳动课在许多人心中几乎等同于打扫校园的代名词,甚至被作为惩戒学生的手段。
张萨萨深刻意识到,劳动教育的破局之战,首要在“破心”,突破传统观念束缚是劳动教育破局的关键一步。她决心推动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回归育人核心,使其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从破土到深耕,劳动教育的探索之路
张萨萨与劳动教育结缘始于2020年。当时,她在海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挂职副处长,恰逢国家层面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出台,紧随其后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职业院校开设劳动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张萨萨敏锐地意识到劳动教育将被提到新的重要位置。她明白这不仅是全面育人的号角,更是职业院校必须回答好的新时代命题。
“挂职期间,我参与了海南省实施意见的研讨与论证,这让我得以先行一步,系统思考海南中职劳动教育的落地路径。”张萨萨说。2021年4月28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出台。
挂职结束后,张萨萨调任海南省技师学院副院长,她还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但面临的首要挑战便是从零开始组建一支劳动教育师资团队。“当时很茫然,劳动教育课由谁来教?又该如何开展?”她回忆。带着这样的思考,她率先整合了班主任队伍和思政教研组的骨干教师,共同进行课程实践、课题攻关与教材编写,迈出了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她系统性地组建了由专任教师、班主任、工匠劳模构成的校级劳动教育导师团,形成“三支队伍同频共振”的引领格局。
作为海南中职劳动教育的先行者,张萨萨带领团队在全国率先开展劳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主持省级劳动教育课题获优秀,开发劳动教育教材和省级在线精品课程,成功让劳动教育在海南中职学校落地生根。
为了让劳动教育的成功实践惠及全省中职学校,张萨萨带领团队积极申报,2023年由张萨萨任主持人的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室获批成立。这一工作室的成立,标志着劳动教育实践实现了从一所学校的探索到一个省级平台的统筹引领,构建起一个可持续、可延伸的全省支持系统,为劳动教育的全面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
海南省技师学院在荒地上建起了实践基地。受访者供图
在海南省技师学院,张萨萨的目光落在了一块长期闲置的荒地上——那里杂草丛生,建筑垃圾堆积。她主动向学校请缨:“能不能把这块地交给我们,作为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面对清理工作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她和团队迎难而上,语气坚定:“我们可以完成。”
几个月后,这片荒地奇迹般地蜕变为生机勃勃的“农耕课堂”。更令人欣喜的是,它成为了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创新平台。电控系的学生大显身手,为园区设计了智能灌溉和监控系统;车辆系的学生变废为宝,用旧轮胎打造出别致的小花池;旅游管理系则引入茶树苗和香草,将种植与茶艺学习巧妙结合。此外,机械系开发了“勤劳绿园”和机械稻草人,信息工程系设计了互动种植体验展板,环境保护系更是结合海南特色,开展了“四大南药”的种植实践。一块荒地,在师生们的辛勤劳动下,成为了汇聚智慧与创意的实践热土,更成为师生放松身心的“世外桃源”。
“劳动教育实实在在地赋能了学生的专业成长。”张萨萨以电控系学生为例指出,他们为实践基地设计的智能控制系统,后来荣获毕业设计一等奖,“这个作品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其创新性和实用性更是让评委们眼前一亮。”
从校赛到省赛,劳动技能大赛的升级之路
2021年,张萨萨团队萌生了新想法,举办劳动技能大赛。“举办大赛能检验我们的成果,带动更多人加入。”张萨萨说。
比赛项目从最初的叠被子、宿舍美化赛项,逐渐发展到整理收纳、水果创意制作、变废为宝手工作品制作、垄地比赛、无碳小车设计等。2023年,工作室成功举办海南省中职学校劳动技能大赛邀请赛,共有13所学校的127名学生参加比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变废为宝手工作品制作赛项后来纳入海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意味着校赛项目升级为省赛,含金量大大提高,同时,这个赛项不限专业,覆盖所有学生。”张萨萨说。
在2025年海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变废为宝手工作品制作”赛项裁判长王宏信教授评价道:“今年选手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尤其是在设计思路、操作技能和展示作品实用性方面表现优异。参赛作品出色地将自贸港建设、劳动教育与绿色技能三者融为一体。”
如今,这个赛项已成为海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特色赛项,也成为海南省中职劳动教育的成果展示窗口,其影响力持续扩大。
![]()
2022年8月,张萨萨受邀参加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并发言,分享劳动教育与绿色技能。受访者供图
让人意外的是,2022年,在张萨萨负责下,海南省技师学院被确定为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少年“核心能力提升”项目之绿色技能(中职版)牵头单位,这是全国唯一中职学校入选。同年8月,她受邀参加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并发言,分享海南职教特色案例,向世界展示中国职教理念和经验。
从教学到育人,静待花开结硕果
2024年,张萨萨调任海南省农业学校校长。她立足学校农业特色,推出“自然笔记”“农场实践”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亲历种植养殖的过程中细致观察、系统记录,从而深化专业思考。
“例如观察百香果的生长,将专业知识与观察笔记相结合,这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延伸,更是对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张萨萨介绍道。
在这片注重实践与思考的沃土上,海南省农业学校何慧杨同学是杰出代表。她把“差0.1%都可能影响结果”作为信条,为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她能在显微镜前端坐6小时反复镜检;为精确测定饲料蛋白含量,她连续记录比对327组数据,将误差死死控在标准之内。凭借超乎常人的勤奋她打下了深厚功底,从获得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到赢取省级创业大赛金奖,她的技能之路稳步攀升。最终,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她和团队在“饲料营养与检测”赛项中脱颖而出,为海南省中职学校实现了该项赛事金牌零的突破。
何慧杨的指导老师深有感触:“劳动教育所淬炼出的专注、耐心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训练一脉相承。她在日常劳动中养成的严谨习惯,直接转化为了赛场上的稳定心态和出色发挥。”
2025年何慧杨获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她是唯一入选的中职生代表,并参加了在宁波举行的全国发布仪式。何慧杨在颁奖时说:“我们职教学子,一样能托起海洋振兴的未来。”这朴素的话语,正是劳动教育育人成效的生动缩影。
张萨萨介绍,为了让更多的学校实现资源共享,两年前,她负责的《中职生劳动教育》在线精品课程正式上线,授课团队由多所学校的骨干教师组成。课程的上线让中职生劳动教育课程实现了全省跨校共享,目前该课程已纳入海南省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在“智慧树”网站,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看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职生劳动教育网课正式上线至11月5日,已覆盖27所学校,共有16036人选修了该网课,使得劳动育人的种子在琼州大地深深扎根、广泛开花。
“劳动教育解决学生的生存能力,绿色技能赋能可持续发展能力,两者结合,就是赋能孩子的现在和未来。”张萨萨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