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当局2024年8月22日就把这个潜艇自造计划给敲定了,预算定在2840亿新台币,从2025年一直拖到2038年,目标是造7艘量产型潜艇。
赖清德上台后,军费涨势没停过,过去8年累计增了38%,这回更是把潜艇项目当成重点,声称要提升海军实力。
计划细节上,原型艇“海鲲”号2023年9月下水,本来寄希望于2025年交付,但技术关卡一个接一个卡壳。
![]()
黄曙光作为项目负责人,2025年9月30日递交请辞,获准后项目管理层就换了血。这笔2840亿不是小数目,分摊到14年,每年平均200亿出头,但前期投入重,供应链和组装线都得从头搭。
台湾“军工”基础薄,自造潜艇从头起步,靠着美日等外部技术援助,但整合起来总有摩擦。
行政机构这步棋,走得急,原型艇还没过海试关,就把量产预算锁死,明显是想借跨年度预算的惯例,一锤子拍板,避免后续卡壳。
![]()
说到底,这计划源于民进党当局所谓的“不对称作战”思路,潜艇被当成克制大陆海军的利器,但实际操作中,成本超支风险大。
岛内企业参与度不高,国际合作部件运进来也得层层把关,时间一长,通胀和汇率波动就咬一口。
赖当局上任头一年的预算案,本该稳扎稳打,却直接放大招,“防务”开支占总预算比重越来越重,挤压了教育医疗这些民生领域。
![]()
岛内对这计划的反弹来得快,民众党立委林忆君当天晚上就发文质疑,说潜艇技术最复杂,台湾当局头一遭自建,就急吼吼编后续预算,容易酿成支出失控。
林忆君还提,“海鲲”号虽用成熟部件,但整体设计全新,海试后改动一处,牵扯全身,风险不小。
她的声音一出,媒体跟风报道,立法院审议时,质询会场热闹起来,议员们追问细节,“防务”官员只能一层层解释。
![]()
军事专家揭仲也站出来说,原型艇海试本就比水面舰复杂,自造设计隐患多,在测试没完就批量产款,预算数字准得出偏差。
他戳破跨年度预算的老把戏,第一年小额过关,后续年份难翻盘,爱用这招绕监督。揭仲分析,赖当局可能想趁原型艇水下验证前,先拿授权,省得以后卡预算。
岛内舆论跟着起哄,报纸专栏、电视节目轮番剖析。
![]()
智库报告指出,2840亿投进去,短期拉动军工就业,但长期看,技术瓶颈难破,依赖进口部件,汇率一变就多掏腰包。
专家剖析透了,技术自造路子窄,预算失真隐患大,赖当局的急功近利,终究瞒不过老百姓的眼睛。
![]()
台湾当局这潜艇计划,不过是“以武谋独”的老一套,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早点明,民进党越折腾,武器买越多,岛内债台越高,同胞不安越深。
陈斌华说,任由他们“卖台害台毁台”一条道走黑,只会把台湾推向兵凶战危,给民众添祸害。
任何以武拒统的把戏,动摇不了大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决心,也挡不住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实力。
![]()
两岸一家亲,军购热潮只会让岛内年轻人就业难、房价高、医疗贵,日子越过越苦。
过去8年“防务”预算狂飙,台湾安全没见起色,反倒加剧海峡紧张。潜艇自造听起来高大上,实际卡在技术关,延期一拖再拖,钱砸进去见效慢。
大陆军力稳步提升,航母编队常态化巡航,台湾这些小动作,杯水车薪。
![]()
统一大势不可逆,台湾当局越是钻营军备,岛内反弹越烈,蓝营绿营内斗,经济下行压力山大。国台办立场稳,强调对话协商,共享发展红利。
得跳出“独”框架,回归祖国怀抱。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军费黑洞填不满,统一才是硬道理。
参考资料
美媒:台“拼凑式研发”致自造潜艇“搁浅” 参考消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