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今日精华#186 MAGA动态、AI阴谋论与技术乌托邦、中美竞争博弈

0
分享至

I. 今日文章目录(全部含音频)

● MAGA动态

  1. [2163]MAGA的五大支柱,及访谈MAGA众议员玛乔丽·T·格林(塔克·卡尔森秀)(Tucker Carlson Network)

  2. [2162]MAGA的“暗黑丰饶”使命(UnHerd)

  3. [2132]曾经助推JD·万斯的秘密金主圈正在重塑MAGA未来(The Washington Post)

● 特朗普主义与特朗普动态

  1. [2133]对特朗普而言,整个西半球都是美国的(Politico)

● 中美大国竞争与博弈

  1. [2141]英伟达黄仁勋:中国将赢得对美AI竞赛(Financial Times)

  2. [2116]特朗普的关键矿产战略能否奏效?(Foreign Policy)

● AI的影响:去技能化、阴谋论、就业、教育、劳动力

  1. [2161]“去技能化”的时代:AI会拓展我们的思维,还是阻碍其发展?(The Atlantic)

  2. [2160]《异形》、《黑客帝国》等好莱坞大片的幕后艺术家如何对抗AI(Blood in the Machine)

  3. [2158]家长爱上阿尔法学校的承诺,随后却想逃离(Wired)

  4. [2155]老板放话了:不用AI就走人(The Wall Street Journal)

  5. [2152]通用人工智能(AGI)如何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阴谋论(MIT Technology Review)

  6. [2145]我们是否需要AI机器宠物时代?(The Information)

  7. [2137]AI威胁我们理解世界的能力(The New York Times)

● 美国贸易战与经济

  1. [2159]特朗普全球关税案最高法院庭审遇挫要点解析(CNN)

  2. [2156]民主党选举获胜后特朗普面临经济压力(Financial Times)

  3. [2149]谁为特朗普的关税买单?进口商 vs 消费者(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4. [2148]最高法院审理《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关税案:事实理应重于形式(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 美国政治:社会主义来了吗?

  1. [2144]新时代的市长(New York Magazine)

  2. [2143]美国人爱社会主义?还是仅仅痛恨现状?(The Dispatch)

  3. [2142]民主党大获全胜之夜:选票虽无特朗普之名,却处处可见其政治烙印(The Economist)

  4. [2140]马姆达尼胜选内幕与纽约政坛走向(CNN)

● 欧洲还行不行

  1. [2154]中国稀土命脉如何牵制欧洲军备扩张(The New York Times)

  2. [2153]增加国防开支会提振欧洲经济吗?(Financial Times)

  3. [2134]德国正在武装到牙齿 试图再次改变欧洲格局(The Telegraph)

● 科技企业那点事儿

  1. [2157]OpenAI紧急启动危机公关模式的背后(CNN)

  2. [2151]如果将全部精力投入挑战马斯克,人生将如何?(The New York Times)

  3. [2150]文件显示:Meta 从海量欺诈广告中获利丰厚(Reuters)

  4. [2139]特斯拉执着于马斯克的薪酬方案,马斯克执着于AI(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科技封建主义、美国霸权、科技主权

  1. [2136]科技巨头正在接管并重构美国的国家机器(Le Monde diplomatique)

  2. [2135]“主权待售”——放弃算力控制权,就等于放弃主权(Le Monde diplomatique)

● 小丑简史
  1. [2146]恐怖小丑简史(Time)

● 长新冠

  1. [2147]长期新冠确实存在——它正在改变整整一代人(Rolling Stone)

● 女性成为右翼的众矢之的

  1. [2138]女性如何摧毁西方文明(The New York Times)

II. 按语与引文

  1. [2163]MAGA的五大支柱,及访谈MAGA众议员玛乔丽·T·格林(塔克·卡尔森秀)
  • Tucker Carlson Network(2025.10.23)

按语:MAGA意见领袖塔克·卡尔森对MAGA众议员玛乔丽·泰勒·格林的访谈,系统阐述了MAGA运动的五大核心支柱及其党内斗争。塔克先以《动物农场》为喻警示运动腐败风险,随后定义了MAGA的五大核心支柱:1)美国优先,强调政府决策须以美国利益为首;2)安全边境,主张严格控制移民以维护国家主权;3)不参与无意义的战争,避免海外军事负担;4)真正的就业与经济振兴,反对全球化对本土产业的侵蚀;5)言论自由,捍卫公民表达权(指反对左翼的政治正确。塔克和格林在访谈中一起批评共和党建制派虚伪抵制这些原则,试图篡改运动的本质,并强调草根支持者一定坚守初心,防止华盛顿的建制派及既得利益者扭曲MAGA的原始目标。对话里呼吁以清晰原则抵御共和党内部的政治异化与分裂,确保MAGA运动的纯洁性,能够服务于国家复兴。过程中有大量对特朗普、共和党政客、保守派/MAGA运动中的人物以及以色列的点评,包括抨击了美国轰炸伊朗及对阿根廷的支持。

此二人可以被称为真正的MAGA,在特朗普发起的MAGA运动里有广泛的影响力,不容共和党政客及特朗普本人的小觑。两人此番对谈的一些特点:1)都觉得自己作为真正的特朗普主义拥护者,居然被建制派/共和党精英排斥,甚至遭到特朗普本人的训斥,十分愤慨,同时也很是惺惺相惜;2)塔克通过定义什么是MAGA的真正内核,宣传特朗普主义精神,似乎在提示特朗普本人回到初心,但实际上,他和格林都很清楚特朗普并不可信任,所以特朗普本人回不到初心也没有关系,两位的真正目的是影响基本盘,对基本盘重申MAGA运动的初心与使命,以此掌握对MAGA运动的话语权,3)而这实际上是特朗普最反感的:特朗普认为自己是运动的发起者,只有自己有对MAGA的定义权,不容同人说三道四,更不容他人打着特朗普主义的旗号去教育自己、反对自己。4)塔克和格林批评的很多政策,包括轰炸伊朗,包括支持阿根廷,包括支持以色列,包括与几个犹太人KOL搞得火热,都是特朗普个人的政策选择。塔克和格林出于策略考虑,只以不点名的方式去批评这些政策,表面上是“清君侧”策略,但傻子都知道他们其实是指桑骂槐,骂的就是特朗普本人。5)两人早就看透了特朗普,但是仍对JD·万斯抱有很大期望,后续一定会全力扶持这个接班人。6)他们所做的一切,当然也是为后特朗普时代的政治做提前的布局。7)对于保守派犹太人及亲以色列的人来说,两人现在是以色列最大的威胁,唯有除之而后快。

  • 字数:25,900

  • 链接: https://t.zsxq.com/rdL7d(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62]MAGA的“暗黑丰饶”使命
  • UnHerd(2025.10.22)

按语:这篇文章分析了美国政治中新兴的“进步研究”及“丰饶”思潮并不同的流派,重点探讨了MAGA运动与“暗黑丰饶”理念的结合。1)该思潮旨在打破障碍,重振美国物质进步,并已形成多个政治派别;2)自由派的版本(初始的“丰饶”思潮)强调程序优化与技术中立,回避探讨身份政治及安全等话题;MAGA支持的“暗黑丰饶”派则主张以更强硬手段实现目标,包括削减监管、强化国防工业及采用强硬手段维持公共秩序,并将经济繁荣与国家安全紧密挂钩,支持科技军工企业壮大,并容忍使用化石燃料;4)其政策常伴随道德争议,如压制社区反对声音、强化监控与刑罚;5)MAGA支持者干脆以戏谑态度接纳“黑暗”标签,表明为了繁荣就是要不择手段;6)作者认为尽管激进手段可能加速发展,但也警惕这样的思潮可能引发的伦理代价及政治代价。

  • 字数:4,400

  • 链接: https://t.zsxq.com/oDJlU(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32]曾经助推JD·万斯的秘密金主圈正在重塑MAGA未来
  • The Washington Post(2025.11.4)

按语:《华邮》长篇,介绍了以克里斯·布希克为核心的秘密捐助者网络如何通过整合科技精英资本与民粹主义政治,系统性地重塑美国MAGA运动的未来格局。该网络通过罗克布里奇组织构建选民数据库,利用“1789资本“投资符合其政治理念的产业,并创建高端俱乐部打通政商关系,试图将特朗普时代的个人魅力转化为可持续推动MAGA运动的制度化力量,并将JD·万斯作为继承运动的主要政治领袖。文章里包括了许多将商业运营模式和打法植入政治运动的做法,美国MAGA右翼政治生态经历的权力重组与建制化尝试。

  • 字数:8,000

  • 链接: https://t.zsxq.com/0jGiY(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33]对特朗普而言,整个西半球都是美国的
  • Politico(2025.11.4)

按语:这篇文章分析了特朗普政府以“唐罗主义”为标志的西半球战略转向,指出其核心是将移民与毒品问题视为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并以此为由采取大规模驱逐、军事部署及经济制裁等强硬手段。特朗普的这一政策摒弃了现代地缘政治思维,回归到19世纪“门罗主义”式的势力范围逻辑,通过展示武力与经济胁迫试图重塑区域秩序,确立美国在整个美洲的绝对主导权。

评:本来美国的外交政策是,拉拢所有盟友对付中国;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是:稳住中国,压倒自己在欧洲和亚洲的盟友,然后专心收拾自己心目中的势力范围——西半球。

  • 字数:2,200

  • 链接: https://t.zsxq.com/mkUNw(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41]英伟达黄仁勋:中国将赢得对美AI竞赛
  • Financial Times(2025.11.6)

按语: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日公开表示,中国将在AI竞赛中超越美国,其主要优势在于更低的能源成本与更宽松的监管环境。具体而言,他对比了美国各州可能出台的数十项新规与中国通过电力补贴为企业减负的巨大政策差异,饼指出了西方社会目前的消极情绪。黄的此番言论既可能是真实表态,也可能有倒逼监管之意——他对特朗普幕僚和华盛顿反对对华出口高级芯片感到沮丧。不过,特朗普最近屡次三番说美国AI遥遥领先,黄的这番讲话无疑是公开拆台,不知特朗普作何想法。

  • 字数:1,000

  • 链接: https://t.zsxq.com/ZqWGL(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16]特朗普的关键矿产战略能否奏效?
  • Foreign Policy(2025.11.1)

按语:特朗普第二任政府为摆脱对中国关键矿产供应链正在采取的双轨战略。一方面,美国政府通过密集外交在亚太等多国推动矿产合作,试图建立替代性供应链;另一方面,在国内以政府直接入股私营矿业公司等非传统方式重振采矿业,表现出强烈的国家干预色彩。业内人士和专家均认为这种投资政策及产业政策模式系效仿中国。分析认为,尽管行动迅速,但中国在稀土加工等领域的现有优势难以在短期内被撼动,这些新协议的实际效果与产业重建所需的时间跨度仍然有待观察。评:需对美国的动态保持关注。

  • 字数:1,800

  • 链接: https://t.zsxq.com/Lhqm2(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61]“去技能化”的时代:AI会拓展我们的思维,还是阻碍其发展?
  • The Atlantic(2025.10.26)

按语:纽约大学哲学教授文章,探讨了AI时代的“去技能化”现象,认为依赖AI一方面确实可能导致技能退化,但也可能带来新机遇,算是一段时间以来针对AI比较正面和积极的一篇文章。作者从多维度分析:1)通过教育、医疗等案例指出,过度依赖AI如学生用ChatGPT总结文本或医生用AI诊断,可能削弱独立思考或专业能力;2)回顾历史的往例,譬如书写、计算器的发明等都曾经引发类似的担忧,但最终这些工具都推动了社会进步,技术变革永远存在双面性,且积极因素可能被忽略;3)在实际应用中,AI与人类协作可以提升效率和质量,例如医生利用AI辅助医疗诊断可以提高检出率,教育过程中,AI作为个性化的导师也可以增强学习效果;4)要辩证看待“去技能化”:有些技能淘汰是自然进程,人们有暇专注于更重要的事情,发展新的技能。由此,AI也可以催生新技能如提示工程或数据分析;5)最后,强调人类在运用AI的同时,也要保持核心能力,例如判断力、创造力,共情力等,并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和行动来维持人类对基础技能的掌握(至少保留在部分群体里),这样在末日来临时还可以调用。作者总的观点认为,理性平衡技术应用与人性特质,才能确保AI真正服务于人类发展。

评:作者主要还是从人类总体(社会面)而非个人层面(个体面)去评判的AI影响。读完的一点收获是:AI将进一步加强人类的认知分工(cognitive division of labor)与协作属性,即人们会进一步丢失更多的基础技能(正如互联网搜索时代,人们更善于网络搜索,而非去图书馆查询),依赖AI/算力网络/技术基础设施提供的赋能和助力——换言之,如果没有AI/算力支持,则个体可能会被打回石器时代。这使得人类成为一个更加紧密相连的智慧共同体:集体的作用进一步放大,个体的作用进一步弱化。这里我们甚至可以一窥未来世界:肉身的人类(甚至是后生物时代的人类)的思维与知识被全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神经网络”,而链接一切的中心是AI。百万年后,人类可能进入硅基时代,并实现思维的永生,并实现跨行星甚至跨星际生存,彼时,个体与集体的边界早已完全模糊,甚至个体的存在也已不再重要。那时的人们不会像今天一样求索超级智能:因为超级智能不会独立于人类存在(存在于某个“机器”里),而从来就是人类智慧共同体及与硅基算力结合的结果。

  • 字数:9,900

  • 链接: https://t.zsxq.com/xxAQg(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60]《异形》、《黑客帝国》等好莱坞大片的幕后艺术家如何对抗AI
  • Blood in the Machine(2025.10.30)

按语:本文记录了美国娱乐行业艺术家们面对AI技术冲击所采取的多维度抵抗行动。从光博会艺术家群体的集体抗议,到针对AI公司的集体诉讼和加州立法推进,从业者正通过法律、政策和社群团结等方式维护权益。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等知名人士的声援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而全球范围内兴起的卢德主义复兴运动则显示出抵抗行动正在形成更广泛的社会共鸣。尽管面临科技巨头的压力,艺术家们仍然保持着以创造力对抗技术霸权的决心与韧性。

  • 字数:4,400

  • 链接: https://t.zsxq.com/uRCCA(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58]家长爱上阿尔法学校的承诺,随后却想逃离
  • Wired(2025.10.27)

按语:本文通过美国当下最时髦的采用AI模式的阿尔法学校为案例,揭示了以AI和软件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在实践中面临的困境。这所备受科技巨头推崇的学校承诺通过个性化学习软件实现高效教学,却导致学生陷入机械答题、心理压力加剧的困境。此外,监控技术的滥用、人文教育的不足、对数据指标以及一些基本技能(如执笔、写作和阅读理解)的缺失,使得许多家庭从最初满怀期待转为失望退学。

评:真正的教育创新必须在技术应用与人文关怀之间取得平衡,而不是将学生视为数据指标及AI应用的实验对象,甚至作为贴合时尚的商业营销噱头。

  • 字数:9,100

  • 链接: https://t.zsxq.com/qxWAz(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55]老板放话了:不用AI就走人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25.11.7)

按语:AI浪潮下。美国职场生态在发生深刻变革。面对企业强制推行AI应用的趋势,从埃森哲到IgniteTech等公司正通过培训考核、绩效挂钩甚至裁员手段倒逼员工适应技术变革。然而调查显示多数员工因怀疑AI效用或固守工作习惯而消极应对,形成企业战略与个体选择之间的显著落差。虽然麦肯锡等机构通过优先录用AI熟练者来推动转型,但研究证实当前工具智能局限与员工抵触心理仍然是主要障碍。AI技术革命正在重塑就业市场的评价标准,将应用意愿而非单纯技能置于核心地位。

  • 字数:3,300

  • 链接: https://t.zsxq.com/ug4GE(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52]通用人工智能(AGI)如何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阴谋论
  • MIT Technology Review(2025.10.30)

按语:本文载于《MIT技术评论》,可能是你最近应该看的一篇关于AGI的长文。文章探讨了AGI如何演变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阴谋论,指出:1)AGI作为一种假想的技术,被科技界如OpenAI和DeepMind等公司广泛宣传,描绘为既能拯救世界,又能毁灭人类的乌托邦或反乌托邦愿景,但对这个概念又缺乏明确的定义和实证支持,不能证实也无从证伪;2)它一开始只是非常边缘的小众概念,通过若干关键人物,如Ben Goertzel、Eliezer Yudkowsky、Nick Bostrom等的推动,配合不断的学术会议与业界会议,加上科技大佬加持,乃至公共政策精英的背书,逐渐融入主流并成为显学,最终形成于类似阴谋论或宗教的信仰体系;3)AGI最终成了玄学理论和炒作,会导致实际的危害,例如人们把巨额资源投入AGI项目,但忽视现实技术和显示应用,并扭曲政策讨论,使焦点从当前真实的AI影响转向虚无风险;4)本质上,AGI(包括AI竞赛整个叙事本身)成为科技界吸引资本、劫持监管,对机构和个人赚取超额利益的工具;科技企业和科技资本有动力为了利益维持这一神话;5)最后,作者从根本上质疑了AGI的可行性,认为根本无从对人类的“通用”智能加以定义。

评:西方人热衷讨抽象的东西:哲学、伦理、存在、咬你,对于AGI的玄学讨论,无论是启动还是收场,还得留给西方人自己——而如果你再探究的话,会发现Goertzel、Yudkowsky实际上都是犹太人——他们是西方大脑的操持者。在世界的另一端,中国人则更加务实,关注任何将AI与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结合,抢占产业应用的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 字数:11,700

  • 链接: https://t.zsxq.com/mrrCW(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45]我们是否需要AI机器宠物时代?
  • The Information(2025.11.1)

按语:The Information文章,探讨了卡西欧公司推出的AI电子宠物Moflin引发的社会现象——这款面向成年人的产品通过抽象化外观和情感AI技术建立情感联结的设计理念,满足了现代人对陪伴的需求,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报道并指出这类产品在儿童使用安全性、数据隐私等方面存在的潜在争议,说明AI技术在日常消费领域渗透时伴有一个社会适应的过程。但大的趋势是:科技产品正在从工具性向情感性转变。

  • 字数:1,900

  • 链接: https://t.zsxq.com/1mvgb(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37]AI威胁我们理解世界的能力
  • The New York Times(2025.10.29)

按语:本文作者为大学哲学教授,探讨了AI的普及对人类根本认知能力构成的潜在威胁。作者指出,过度依赖AI工具完成阅读、写作等核心智力活动,将使人们失去通过语言实践来培养思维能力的珍贵机会。这不仅是技能退化问题,更意味着人类理解复杂世界、形成独立判断的基础正在被侵蚀。当个体逐渐丧失深度思考与批判性交流的能力,整个社会进行理性对话和民主自治的根基也将面临动摇。评:AGI实现不了,但一般人倒可能因为AI变蠢了。莫大讽刺。

  • 字数:2,000

  • 链接: https://t.zsxq.com/jL0op(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59]特朗普全球关税案最高法院庭审遇挫要点解析
  • CNN(2025.11.5)

按语:美国最高法院就特朗普政府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推行全球关税政策展开的激烈辩论的要点。尽管最高法院保守派占优,但首席大法官罗伯茨与巴雷特等保守派法官均对行政当局将“管制进口”条款扩大解释为关税征收权的法律依据提出质疑,自由派法官则直指此举违背国会立法初衷。辩论暴露出总统紧急权力与国会立法权的明显冲突,而潜在的高达900亿美元关税退款问题更使判决面临现实困境。

评:此次裁决虽然关乎现有关税政策的合法性,但市场反应平淡,因为预计特朗普将寻思采用备用法律手段去重新征收关税。保守派主导的最高法院显然意识到这一点,而如果最终不会改变关税结果的话,他们乐得在法律上吹毛求疵一点,要求特朗普在推行关税时更加严谨。此时,法官们真正需要考虑的实际上是因宣布前期关税无效所带来的潜在退税影响,因为这确实会给政府和企业带来混乱。

  • 字数:2,800

  • 链接: https://t.zsxq.com/W5Gzw(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56]民主党选举获胜后特朗普面临经济压力
  • Financial Times(2025.11.7)

按语:民主党在地方选举中的胜利使得特朗普面临严峻的经济压力,尽管特朗普试图宣扬自己的经济成就,但选举时承诺的降低油价和药价的成效极为有限,持续的通胀和物价问题引发选民不满,民主党借此赢得在纽约市等地的支持。而特朗普在白宫大办舞会的奢侈行为更削弱了承诺可信度,计划矛盾了。在这种情况下,共和党内部也给白宫施压,希望其重新聚焦国内政策。面对一年后即将发生的2026年中期选举,特朗普需有效回应民生关切以维持政治势头,否则将在任内剩余期限成为跛脚鸭总统。

  • 字数:1,800

  • 链接: https://t.zsxq.com/pj5gV(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49]谁为特朗普的关税买单?进口商 vs 消费者
  •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2025.11.4)

按语:美国智库文章,探讨了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成本承担问题,澄清了关税并非由外国人支付,而是由美国进口商直接承担。文章指出,关税成本的分担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动态演变。在关税实施初期,进口商由于难以迅速找到替代供应商,往往自行消化大部分成本;但随着时间推移,进口商通过增强议价能力,促使外国出口商通过降价承担部分负担,而更多成本则以商品涨价的形式转嫁给美国消费者。长期来看,消费者将成为关税的主要承担者,这导致物价上升并对通胀产生持续影响。

  • 字数:1,300

  • 链接: https://t.zsxq.com/xi6O8(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48]最高法院审理《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关税案:事实理应重于形式
  •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2025.11.5)

按语:本文针对美国最高法院审理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关税案,指出联邦法院异议意见书接受了特朗普政府的说法,将贸易逆差归咎于外部/外国因素存在根本性的错误。作者通过经济公式论证贸易逆差实质是国内储蓄不足所致,与财政赤字等国内政策直接相关,而关税无法解决此问题。文章进一步驳斥了将制造业衰退、农业逆差和国防供应链风险简单归因贸易的观点,强调这些均是国内政策选择的结果,指出最高法院不应仅囿于法律条文的形式审查,而需正视经济现实,否则将损害司法公正。

评:涉及到关税背后根本的经济逻辑问题,美国人居然指着法官去断案,哭笑不得。

  • 字数:2,500

  • 链接: https://t.zsxq.com/SIHll(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44]新时代的市长
  • New York Magazine(2025.11.4)

按语:本文分析了佐赫兰·马姆达尼当选纽约市长的历史意义与执政挑战。作为首位自称社会主义者且最年轻的市长,他的胜利反映了年轻选民对传统政治模式的否定,并通过聚焦租金冻结、免费公交等民生议题成功组建多元联盟。然而,他也面临特朗普威胁的联邦资金削减压力、警察部门改革难题以及竞选承诺落地的现实约束。这位“新时代市长”的成败,将取决于他能否在特朗普政府的对抗下实现有效治理。

  • 字数:3,400

  • 链接: https://t.zsxq.com/sYlWh(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43]美国人爱社会主义?还是仅仅痛恨现状?
  • The Dispatch(2025.11.5)

按语:美国保守派的文章,试对当前美国舆论中出现的“社会主义升温”现象提出冷静反思,指出民调显示对资本主义的不满未必等同于对社会主义的真正认同。作者认为,这种情绪更多反映了民众对现状的不满,尤其当现行体制与不受欢迎的政党捆绑时。文章并以纽约市长胜选为例,说明进步理念在特定的地区获胜具有局限性,并不能说明问题。他认为,最终决定意识形态吸引力的,是实际的治理成效,而非抽象概念。基于此,美国政治风向究竟会如何变化,仍需观察社会主义政客上台推动政策落地后的真实反馈。

评:确实,一般美国人不知“社会主义”为何物(包括北欧社会主义),只有朦胧的概念。支持社会主义时往往在表达对现状的不满。但是此处不能低估年轻一代:年轻一代对社会主义的认知超过老一代。另外,从恐惧和厌恶社会主义,到能够接受这个概念,本身已经是一大迈进。最终,无论是美国的左翼还是右翼,都要考虑到如何在美国推出能让普通人接受的“类”社会主义政策,这就是——用什么样的羊头才能把狗肉卖出来,然后一边骂狗肉一边坚持说咱家卖的是羊肉。

  • 字数:1,800

  • 链接: https://t.zsxq.com/zVdgk(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42]民主党大获全胜之夜:选票虽无特朗普之名,却处处可见其政治烙印
  • The Economist(2025.11.5)

按语:《经济学人》文章,分析了美国民主党在近期多场关键选举中取得的胜利,指出这些结果虽未直接出现特朗普的名字,却深刻反映了选民对当前联邦政府的不满情绪。文章对比了新泽西、弗吉尼亚两州务实温和的民主党州长候选人以及在纽约市当选的激进进步派市长佐赫兰·马姆达尼采取的不同竞选策略与胜选背景。特朗普的支持率跌至新低这些都为2026年中期选举奠定了新的竞争格局。

  • 字数:1,900

  • 链接: https://t.zsxq.com/35ctc(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40]马姆达尼胜选内幕与纽约政坛走向
  • CNN(2025.11.5)

按语:CNN长篇报道,展现了佐赫兰·马姆达尼从幕后策划到成功当选纽约市长的整个过程,并展示了此次选举背后复杂的权力博弈与联盟变化。文章详细描述了早期秘密会议中的策略谋划、竞选过程中与桑德斯等重要盟友的互动调整,以及胜选后与奥巴马的通话等关键细节,同时穿插了与审计长布拉德·兰德等人从合作到疏远的内部关系演变。此外,对手科莫和斯利瓦等人的应对举措也反映出纽约政坛面临重新洗牌的复杂局面。这场选举不仅标志着一个政治新星的崛起,也预示着纽约市乃至美国更广泛层面政治力量的重组与新方向的开启。

  • 字数:5,700

  • 链接: https://t.zsxq.com/dpEAl(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54]中国稀土命脉如何牵制欧洲军备扩张
  • The New York Times(2025.11.6)

按语:这篇报道分析了欧洲推进军备扩张计划时面临的稀土供应链困境。文章指出,欧洲各国为应对地缘政治压力正加速重整军备,但其关键武器装备生产高度依赖中国控制的稀土资源。中国通过出口许可等机制掌握着战略主动权,欧洲虽试图通过本土化生产和外交谈判化解风险,但能否按时按需获得资源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而稀土产业本身因建设周期长、技术门槛高等现实因素,很难短期内在中国以外构建。这使得欧洲的国防自主计划(既是安全战略,也是经济战略)与中国稀土供应链形成了深度捆绑,能否时间顺利推行,取决于中国供给资源的节奏。

评:美国全面发力搞AI经济,上游芯片制造不在本土,在台湾;欧洲拟全面发力搞国防,上游稀土也不在本土,在中国大陆。(芯片制造也需稀土,也需要依赖中国大陆的供应链)。美国和欧洲想摆脱卡脖子,实现供应链完全的自主可控,实际上需要全面的再工业化,这实际上需要逆转其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逻辑。

  • 字数:2,200

  • 链接: https://t.zsxq.com/jgGwR(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53]增加国防开支会提振欧洲经济吗?
  • Financial Times(2025.11.5)

按语:《金融时报》报道,介绍欧洲旨在通过增加国防开支带动整体经济的努力与潜在影响。当前,在地缘政治紧张背景下,欧洲各国计划提升军费以应对威胁,并寄希望于借此拉动整个经济。工业衰退地区(如英国巴罗镇和德国萨尔州等典型个案)都期待借此获得投资与就业机会,重振本地经济。然而,文章强调,实际效果并非必然利好,而是取决于资金使用方式:如果开支能高效扩大产能、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并聚焦研发,可能刺激增长;但如果管理不善,可能只是推高通胀、惠及有效的大型承包商,但无法解决供应链瓶颈或工业基础薄弱问题。经济学家认为,国防开支的短期提振作用有限,长期收益还是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国防的军事目标必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匹配。

评:现在越发的明朗。美国塑造了一个最大威胁——中国,并把大国竞争简化为AI竞赛,然后发力AI,指望用AI带动一切;另一方面,欧洲也塑造了一个最大威胁——俄罗斯,并把地缘政治竞争简化为军备竞赛,然后发力国防,指望用国防带动一切。

  • 字数:4,500

  • 链接: https://t.zsxq.com/u1ufl(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34]德国正在武装到牙齿 试图再次改变欧洲格局
  • The Telegraph(2025.11.2)

按语:德国在俄罗斯威胁升级和美国战略调整的双重压力下,正通过取消国防开支限制、启动大规模装备采购及推动国内军工体系复兴,全面加速军事建设,旨在重塑欧洲安全架构并巩固其北约核心地位。这一转型从冷战后的军费紧缩转向应对潜在冲突的实战准备,虽然获得了多数公众支持并展现出工业转型潜力,但仍面临多重风险和挑战,包括在国内面临亲俄的极右翼(德国选择党)的干扰、对美国的技术依赖,以及对中国的资源依赖(如稀土)。而即便德国军力提升,是否能够应对俄罗斯的攻击(假使会发生)也仍然是未知数,而如果俄乌停战,德国也可能丧失进一步推动国防工业的动力。

评:德国政客居然在鼓吹俄罗斯会入侵波兰、以及北约东翼(如立陶宛)在2027年左右受到俄罗斯攻击,以这些完全脱离地缘政治现实的理由作为大力发展国防工业的理由。本质是德国工业正在失去中国这个最大的出口市场,为了在经济上求存,只能把原有的工业基础转化为国防产业,希望起到替代作用。而为了提供理据,只能塑造一个庞大的假想敌——俄罗斯——无论多么牵强附会。

  • 字数:6,300

  • 链接: https://t.zsxq.com/vYycO(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57]OpenAI紧急启动危机公关模式的背后
  • CNN(2025.11.6)

按语:本报道记述了OpenAI因高管失言而引发的公关危机。其公司CFO公开暗示可能需要政府为巨额芯片投资提供担保,此举立即招致舆论批评,被指将企业风险转嫁给纳税人。尽管CEO奥尔特曼迅速澄清立场并强调所谓的市场原则,特朗普政府也即刻公开排除了救助的可能性,将皮球踢回给企业。此事仍折射出市场对AI行业过度扩张与盈利能力的巨大隐忧。

  • 字数:1,500

  • 链接: https://t.zsxq.com/4kQtS(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51]如果将全部精力投入挑战马斯克,人生将如何?
  • The New York Times(2025.10.31)

按语:这篇文章讲述了前科技创业者艾伦·格林斯潘在过去近二十年里,将其全部精力与个人财富投入一场针对马斯克、扎克伯格等科技巨头的个人斗争。他曾认为这些公司的成功建立在泡沫与不当行为之上,并试图通过做空股票、挖掘内部文件和提起诉讼来揭露真相。然而,他的努力不仅导致自身财务破产,也未能撼动这些巨头的地位,反而使其生活陷入一种近乎偏执的持久战。评:成,载入史册。不成,一个可悲可叹的人生loser。

  • 字数:5,700

  • 链接: https://t.zsxq.com/E6dwy(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50]文件显示:Meta 从海量欺诈广告中获利丰厚
  • Reuters(2025.11.6)

按语:根据路透社获得的内部文件,Meta公司明知其平台存在海量欺诈广告和违禁内容,却仍在相当程度上依赖此类问题广告获取巨额收入。报道指出,该公司尽管面临日益增大的监管压力,但其内部评估机制将打击欺诈行为可能造成的收入损失控制在有限范围内,并倾向于采取渐进式整改而非彻底清除的策略。这意味着Meta在商业利益与用户安全之间进行了权衡,最终使得平台用户成为欺诈行为的主要受害者。

评:唯利是图的公司,把自己的消费者当成商品。

  • 字数:5,700

  • 链接: https://t.zsxq.com/RxG8F(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39]特斯拉执着于马斯克的薪酬方案,马斯克执着于AI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2025.11.4)

按语:特斯拉董事会正竭力通过一项天价薪酬方案以绑定他的精力,而马斯克本人的工作重心却明显倾斜于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他深度参与xAI的产品开发与运营,甚至睡在xAI、在xAI开特斯拉的会。与此同时,从马斯克开始介入政治后,特斯拉的核心汽车业务就一路销售下滑。部分主要投资者对其注意力分散和公司治理深感担忧。各方博弈的实际上是马斯克的时间与忠诚度,而特斯拉董事会选择把精力用在向市场游说针对马斯克的万亿美元薪酬方案,旨在把这个创业天才尽可能留在特斯拉。这一切都将直接关系到特斯拉未来,不仅关乎其人性机器人等新兴赛道能够落地,关乎其市值是否能够支撑,更关乎传统的电动车业务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

评:马斯克已经是世界首富,可以对特朗普豪掷3亿美元,并且全身心投入政治里去,只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乐趣。特斯拉董事会却想用更多的钱“收买”他。对于马斯克这样的人来说,这现实么?他还在乎要更多的钱么?恐怕并不。他一直在寻找更大的挑战。在当下,这个挑战当然就是AI,他要打败宿敌奥尔特曼。但是特斯拉的董事会(以及许多股东)知道。这个公司的基本面已经不支持它的市值+——市值完全建立在马斯克吹出的气球。只要马斯克人还在,气球就没有破,还可以继续吹下去。换言之,哪怕已经是庞氏化,这个故事也得有人来讲。这就是他们不计成本挽留马斯克的目的。

  • 字数:4,700

  • 链接: https://t.zsxq.com/BxYui(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36]科技巨头正在接管并重构美国的国家机器
  • Le Monde diplomatique(2025.11.1)

按语:载于法国时事评论杂志《外交世界》的文章,探讨美国硅谷巨头(包括一众反民主的科技右翼企业)正在通过技术合同和基础设施接管,重构美国的国家机器,并从政府手中获取主权。不仅如此,这些企业还在将触手伸向欧洲,开始掌控的欧洲的关键基础设施。1)像科技右翼彼得·蒂尔投资的帕兰提尔这样的公司已成为美国政府的实际操作系统,控制着国防、情报和行政等最核心的职能;2)另一家私营公司安杜里尔为美国国防部提供自主作战系统,实现算法驱动的军事行动自动化;3)马斯克的SpaceX的星盾网络私有化了轨道通信,将美国的国家安全依赖于私人企业(同时马斯克也不遗余力的攻击欧洲的民主);4)能源领域,美国政府也在依赖私有的核能公司,由他们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供电;5)人员流动方面,美国政府与科技高管频繁互换(“旋转门”),完全模糊了公私界限;6)这些企业背后的资金也来自于科技右翼背景的风险投资者,并且与美国右翼政治/MAGA政治紧密相连;7)欧洲国家如德国和英国急切地采用这些技术,结果进一步损害了自己的主权,不仅将主权让渡给美国政府,而且让渡给硅谷——包括众多旨在破坏欧洲民主的美国科技右翼企业。

评:这个作者是专门研究美国科技企业与政府关系的,清楚描绘了特朗普上台以来科技右翼俘获美国政府关键基础设施的图景。而缺乏技术自主自立的欧洲正在眼睁睁地掉落这一陷阱。当今欧洲最需要的,实际上是科技上的赋能。

  • 字数:4,200

  • 链接: https://t.zsxq.com/KLgLs(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35]“主权待售”——放弃算力控制权,就等于放弃主权
  • Le Monde diplomatique(2025.11.1)

按语:欧洲知识分子的文章,载于法国时事评论杂志《外交世界》(Le Monde Diplomatique)。作者尖锐的指出了在AI时代全球算力竞争背景下,各国因技术依赖所面临的主权挑战,以及美国企业和政府在帮助各国“解决”问题时诱导各国进入的陷阱。1)首先,作者肯定,在当今算力,各国必须掌控算力,如果放弃对算力控制权,相当于放弃主权;2)以英伟达为代表的美国企业到处游说这种叙事,号召各国发展主权AI;3)以法国、德国等国的AI战略为例,其大规模投资实际上强化了这些国家对英伟达等美国公司的技术依赖,使得“主权AI”沦为口谈,各国政府实则无能为力,睁一眼闭一眼;4)美国通过出口管制、《澄清境外数据合法使用法案》(CLOUD Act)等法律工具延伸了域外管辖权,控制着芯片供应链,实际上重现了历史上的美元外交和石油外交的控制模式,让各国政府意识到,美国所鼓吹的赋能各国实现主权AI,最终还是回到美元与美国资本;5)相比之下,中国通过国产芯片替代和行政手段抵制依赖,真正展示了对主权维护的实践,只不过大多数国家没有中国的政治决心和行动力;6)新时代的算力外交揭示了技术垄断对地缘政治的深远影响,作者再次警示各国自主决策的必要性,并强调,真正的主权一定要摆脱对外部技术的支配,否则经济与政治独立都将受制于人。

评:欧洲知识分子看得很清楚。也指出了只有中国才在真正的践行主权AI。

  • 字数:4,900

  • 链接: https://t.zsxq.com/h3pyu(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46]恐怖小丑简史
  • Time(2025.10.30)

按语:《时代》杂志在万圣节周的文章,追溯了小丑形象从19世纪马戏团中面向成年人的低俗表演者,到被驯化为家庭娱乐符号,最终在当代演变为恐怖文化标志的历程。文章揭示了小丑本质上具有的颠覆性与反叛特质,使其始终游走于社会规范的边缘。尽管它曾经为迎合家庭观众而暂时“收敛”,但骨子里的“越界”本质最终在现代恐怖作品中重新得到释放(并让无数人胆颤),完成了一次文化符号的轮回与演变。评:许多人真的有小丑恐惧症。

  • 字数:2,600

  • 链接: https://t.zsxq.com/zQjBt(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47]长期新冠确实存在——它正在改变整整一代人
  • Rolling Stone(2025.10.16)

按语:本文通过多名美国长期新冠患儿的真实经历,揭示了这一隐形健康危机对青少年成长与教育造成的系统性冲击。文章指出,尽管美国医学界对长期新冠的认定仍存争议,但疲劳、脑雾等症状已使大量学生无法正常学习,而学校系统在特殊教育支持、缺勤认定等方面存在明显滞后与不公。更严峻的是,联邦政策资金削减与公众关注度下降,进一步加剧了这些家庭在医疗诊断、学业衔接和社会认同方面的困境。这些孩子的挣扎不仅是个体健康悲剧,更折射出公共卫生危机下教育公平与青少年发展保障的深层裂痕。

评:美国放任自流“防疫体系”所带来的长期、隐形但又真实的经济社会成本。

  • 字数:9,700

  • 链接: https://t.zsxq.com/SHoDs(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1. [2138]女性如何摧毁西方文明
  • The New York Times(2025.10.23)

按语:本文(作者为男性公共知识分子)剖析了当前美国右翼阵营中一种将女性视为文明威胁的论调,该观点(主张为右翼女性)声称女性特质在职场和公共领域的渗透会导致理性被情感取代、竞争被安全压倒,从而摧毁西方文明根基。作者通过历史事实与逻辑分析指出,这种论述不仅简化了性别气质与文明进程的复杂关系,更暴露出部分保守派在面对社会变迁时的焦虑与怀旧情绪——他们将一个想象中的过去理想化,并将现实问题归咎于女性参与公共生活的正常化。作者最终揭示,这类论调的本质并非真正的保守主义,而是一种被怨恨驱动、试图将女性塑造为文明衰落替罪羊的“反动”叙事。

  • 字数:5,100

  • 链接: https://t.zsxq.com/EfMoW(阅读全文请加入星球)

III. 如何加入(并阅读全文):扫二维码

欢迎加入 「兔主席的宝藏」,兔主席/tuzhuxi的精华内容分享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数量:2024年11月上线至今,2,000篇+文章、800万字

定位:有国际视野、理性思考的爱国主义者

领域:热点、国际、历史、人文

内容:国际臻选、快评

标签:美国研究、国际研究、中美关系、科技竞争、AI、电动车、商业财经、心理、教育

持续:坚持二十年创作(持续更新有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批复同意了!南京这里将拆分调整,三条巷拆成俩

批复同意了!南京这里将拆分调整,三条巷拆成俩

小怪吃美食
2025-11-13 09:35:56
祖院长原配护士长高颜值照流出,气质不输曾医生,发声原谅丈夫

祖院长原配护士长高颜值照流出,气质不输曾医生,发声原谅丈夫

文史道
2025-11-11 06:45:03
“交不起服务费,就能把4个娃撵回家?”家长哭穷无果后选择举报

“交不起服务费,就能把4个娃撵回家?”家长哭穷无果后选择举报

妍妍教育日记
2025-11-12 19:44:34
演员张艺洋已执行死刑!中国娱乐圈首例,倪大红、李雪健被牵连

演员张艺洋已执行死刑!中国娱乐圈首例,倪大红、李雪健被牵连

阿纂看事
2025-07-25 17:12:19
江苏暴打母亲男社死!央媒紧急介入,对话内容曝光,坐牢只是开始

江苏暴打母亲男社死!央媒紧急介入,对话内容曝光,坐牢只是开始

千言娱乐记
2025-11-12 19:26:23
全运会首个决赛名额:林高远刘诗雯,李晓霞老公主力王艺迪

全运会首个决赛名额:林高远刘诗雯,李晓霞老公主力王艺迪

无意争春
2025-11-13 11:02:39
分享解剖学知识,破除多年来的G点谣传

分享解剖学知识,破除多年来的G点谣传

远方青木
2025-10-25 00:06:11
跌破1499,茅台来到了应有的位置上!

跌破1499,茅台来到了应有的位置上!

大象新闻
2025-11-13 11:18:02
刚刚,直线拉升!A股这一板块,突然集体爆发!

刚刚,直线拉升!A股这一板块,突然集体爆发!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11-13 10:33:49
雷军冬测佳绩,热评第一竟是“有没有小字”?8个狗头暴露潜规则

雷军冬测佳绩,热评第一竟是“有没有小字”?8个狗头暴露潜规则

热风追逐者
2025-11-13 08:50:03
郭德纲发文悼念

郭德纲发文悼念

大象新闻
2025-11-12 16:18:06
阿根廷总统将不出席二十国集团约堡峰会

阿根廷总统将不出席二十国集团约堡峰会

新京报
2025-11-13 07:47:03
越南有可能正面临分裂的危险!很多人没想到,越南不是统一了吗?

越南有可能正面临分裂的危险!很多人没想到,越南不是统一了吗?

百态人间
2025-11-11 05:10:03
G7外长死缠台海不放,芬兰防长妄称中国挑战北约,包藏祸心不简单

G7外长死缠台海不放,芬兰防长妄称中国挑战北约,包藏祸心不简单

标体
2025-11-13 10:36:54
小米2款顶配新品官宣:12月份 ,即将发布

小米2款顶配新品官宣:12月份 ,即将发布

科技堡垒
2025-11-12 11:06:40
中方强硬,日本坐立难安:中国这次怎么不按套路出牌了?

中方强硬,日本坐立难安:中国这次怎么不按套路出牌了?

芳芳历史烩
2025-11-13 10:06:29
缅甸妙瓦底“大鱼”浮出水面,涉案资金2.77万亿,被引渡回国受审

缅甸妙瓦底“大鱼”浮出水面,涉案资金2.77万亿,被引渡回国受审

霜风如刀
2025-11-13 10:57:08
快递员河边救下一儿童,却被拘留7天,获释后被救者一家五口被灭门

快递员河边救下一儿童,却被拘留7天,获释后被救者一家五口被灭门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1-06 10:39:29
陈震驾驶小鹏 X9 复刻劳斯莱斯闪灵事故,小鹏员工发文回应

陈震驾驶小鹏 X9 复刻劳斯莱斯闪灵事故,小鹏员工发文回应

IT之家
2025-11-13 09:57:11
离谱!上官正义举报人贩子反遭扣留,被反问:你咋不去帮美国打仗

离谱!上官正义举报人贩子反遭扣留,被反问:你咋不去帮美国打仗

乌娱子酱
2025-11-03 14:27:14
2025-11-13 11:56:49
tuzhuxi incentive-icons
tuzhuxi
大历史、大社会
751文章数 340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深夜重磅!GPT-5.1发布,奥特曼大谈情商

头条要闻

湖北通报:黑老大行贿千万 市公安局长等成其"保护伞"

头条要闻

湖北通报:黑老大行贿千万 市公安局长等成其"保护伞"

体育要闻

保罗,看看你对马刺干的好事!

娱乐要闻

一场演唱会,戳穿岳云鹏圈中地位

财经要闻

源峰25亿赌局!汉堡王中国"卖身"求生

汽车要闻

具备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欧拉5预售价10.98万起

态度原创

艺术
教育
健康
本地
旅游

艺术要闻

黄君璧:仿古山水册

教育要闻

家长离老师只差资格证,感情中最反感行为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凌滩玉魄淬千年,诗意钢城马鞍山

旅游要闻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天镜·影鉴青岛”数字展厅上线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