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废墟下的教室:当知识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加沙的校园静得可怕,不是放假,而是97%的学校在炮火中化为残垣断壁。
联合国2025年6月的报告显示,这里超过90%的校舍被空袭、炮击和纵火摧毁,65.8万孩子被迫失学。
有些孩子已经近两年没摸过课本,他们的教室如今只剩钢筋水泥的残骸。
更令人心痛的是,教育系统遭遇了系统性破坏。
![]()
12所大学几乎被夷为平地,教授和学生成为攻击目标:伊斯兰大学的护理学院院长纳赛尔·阿布·努尔与家人一同遇难,文学教授雷法特·阿拉雷尔连同六个家人也未能幸免。
就连由诗人莫萨布创立的爱德华·萨义德英语图书馆,那个曾让孩子们围着英文绘本欢笑的避风港,如今也只剩焦土。
讽刺的是,加沙人曾是阿拉伯世界最热爱学习的群体。
![]()
战前识字率高达96%,年轻人靠着YouTube和多邻国自学英语,对知识的渴求让所有到访者动容。如今,这份传承正在被暴力切断。
联合国专家将这种针对教育的摧毁称为“学术灭绝”,这不是偶然的误炸,而是一场对文化根基的系统性清除。
![]()
国际社会的困局:逮捕令与无力的制裁
当国际刑事法院22年来首次对西方盟友发出逮捕令,指控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涉嫌战争罪时,世界似乎看到了转机。
然而现实很快泼来冷水:匈牙利直接宣布退出国际刑事法院,美国威胁制裁法官,欧盟各国争吵不休。
这份象征正义的逮捕令,成了无人执行的“一纸空文”。
![]()
在社交媒体上,甚至出现以色列士兵炫耀摧毁学校“战果”的画面。
而本应保护平民的学校避难所,反而成为死亡陷阱。
836名避难的平民在校园内丧生,59人死于今年7月对避难学校的袭击。
尽管《罗马规约》明确规定攻击非军事教育设施属战争罪,但制裁始终停留在“零星经济惩罚”和“暂停部分武器销售”的层面。
![]()
深陷饥荒与流离的加沙儿童,承受的不仅是当下的创伤。
心理学家警告,整代人的心理阴影将持续数十年。那些曾经在毕业典礼上眼含希望的医学生、工程师和诗人,如今或已长眠废墟。
国际社会的无力,让这场针对知识的战争仍在持续,而当最后一本书被焚毁,最后一个教室被炸平,失去的将不仅是建筑,更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可能。
![]()
破坏教育,摧毁希望:加沙的文化灭绝?
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不仅是对加沙基础设施的攻击,更似乎有意剿灭这一代巴勒斯坦人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
大量证据表明,破坏教育设施不仅是为了削弱巴勒斯坦人的抵抗力,还意在从根本上抹去他们的民族身份。
在战争的硝烟中,书籍、文献和大学不仅仅是被摧毁的物质目标,它们承载的是整个民族的记忆和文化。
以色列的行动被国际社会视为“学术灭绝”,即故意将教育和文化认同摧毁,试图让加沙的下一代没有未来,断绝与外界的联系。
![]()
联合国和人权组织均表示,这种针对教育的攻击已经超出了战争行为的范畴,进入了明显的战争罪行领域。
特别是在2025年,国际刑事法院对以色列领导人发出了逮捕令,指控他们在加沙实施了危害人类罪和战争罪。
然而,尽管有国际上的关注和呼声,以色列的行动依然没有受到实质性制裁。
许多国家的反应不仅迟缓,而且缺乏实际执行的能力,导致巴勒斯坦人民仍然被困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