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025屯堡文化大会主论坛在贵州安顺举行

0
分享至

人民网贵阳11月10日电(龙章榆)11月10日,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的2025屯堡文化大会主论坛在贵州省安顺市举行。来自国内文化、历史、民俗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屯堡文化历史意义、当代价值与核心内涵。


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屯”指军队的驻防地,“堡”为移居人口的居住地。明代时期,贵州是军事战略要地,大量中原和两江地区的人口迁居贵州,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屯堡文化,成为贵州特色文化之一。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学会理事钱理群深入分析“贵州文化及屯堡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屯堡文化的‘多元化’思想资源”“贵州文化与贵州“真山、真水、真人”关系”“军屯文化的‘村民自治’传统”等要点。他呼吁,年青一代要重新认识“脚下的土地”,在面临精神困惑时,不要忘了身边的乡土文化资源,要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历史、文化、地理”中寻求“变中的不变”。

“贵州屯堡这一历史文化现象,是贵州乃至中华历史文化发展中的一个典型,是一项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毛佩琦看来,屯堡文化的历史经验和文化范式,既独特,又具有普遍意义,是一座值得深入开掘的富矿。对贵州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为当代贵州的发展建设提供借鉴和根据。


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复旦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葛剑雄从贵州历史的社会情况,分析屯堡文化在贵州发展的原因。他认为,明代卫所制度在当时的贵州巩固了国防、安定边疆,沟通维护了交通路线、构成了屯堡的基本人口、成为改土归流的基础、促进了当地民族融合,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化石和文化遗产。卫所制度在地方基层社会实践是屯堡文化发展的基础。

厦门大学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原会长、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主任委员陈支平指出,丰富多彩极具特色的屯堡文化形成演变历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创新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重新深刻认识屯堡文化,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屯堡文化,不仅是一份需要被保护的遗产,它更是一座蕴藏着无尽智慧的宝库、一部记录着家国记忆的历史长卷。”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原党委书记,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肖远平说,屯堡六百年的历史,生动地呈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一个缩影。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为贵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提供独特的文化资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贡献宝贵的贵州经验。


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安顺学院旅游学院教授、院长,贵州省屯堡研究会会长吴羽说,屯堡文化展现的是中华文明一种更具建设性的边疆智慧——通过军屯制度实现自我供给,通过文化传播实现民心相通,通过国家治理实现地域整合,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不断拓展的内在密码。“读懂屯堡,才能更好地理解不断深入地参与国家叙事、深度融入中华文明、贡献独特文化价值的贵州。”他认为。

本次论坛是2025屯堡文化大会主体活动之一,旨在进一步凝聚专家学者合力,推动屯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化学术研究和传播推广,挖掘阐发屯堡文化历史意义、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助力屯堡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63556文章数 20077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