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佛山最新规划正式公布,绘“两江十八景”!

0
分享至

11月10日

佛山召开新闻发布会

正式公布

《佛山市环西江—北江区镇村

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总体规划》


图/佛山新闻网

今年初,佛山市委提出以西江、北江交汇环抱的6个镇街为核心区,以及周边6个镇街为协同区,规划建设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这既是佛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任务、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要抓手,也是带动形成东部引领、中部崛起、西部和北部追赶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


环两江先行区规划示意图。

0 1

环两江先行区

“建成什么样”“在哪里发展”?

定位

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先行地、绿色经济发展新高地、高品质岭南水乡旅游目的地。

实施目标

到2030年底,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引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集聚区、展现“多彩佛山”的重要窗口,中国式现代化的佛山实践在先行区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35年底,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城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总体空间格局

打造一个以西樵山为核心的综合发展核,重塑一个充满生机的环两江活力圈,构筑起东西向的陆路梯度发展廊道和南北向的水乡联动发展廊道,规划布局农业、工业、文旅三大类产业集聚区,重点提升西南、丹灶—白坭、西樵、九江—龙江四个新型城镇组团。

0 2

环两江先行区

“建设什么”“如何建设”?

聚焦六大方面,系统推进环两江先行区建设。

一是构建向新向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以绿兴产、全域共生”理念,构建“三核、一轴、三带、四区、多节点”产业空间格局,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核心区坚持“三箭齐发”的思路,构建以传统产业为支柱、以新兴产业为增长极、以未来产业为新赛道的格局,同时用工业化理念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二是绘就融合发展的文旅新画卷。

整合跨区镇的文旅资源,形成“一圈一廊三区”的文旅布局,围绕黄金水廊和生态水系,重点建设“几字湾”、环西樵山、甘竹滩三大文旅集聚区。同时,打造一个“活力水岸”户外运动圈,以及五条主题鲜明的旅游精品带。

三是塑造彰显岭南水乡特色的景观风貌。

围绕建设国际级岭南水乡全景体验区,塑造“两江十八景”,划分五大风貌分区,针对差异化的风貌特质和风貌核心地段重点开展风貌管控,创新提出“通则+图则”分级管控,实施“三师”制度及农房建管长效新机制。

四是构建畅通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

畅通区域交通联系,实现半小时快速连接佛山主副中心。加快港口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陆联运、江海联运。规划建设“沿江环路—衔接道路—快速环线”三层次旅游道路体系,探索开通外江游船和内河涌特色游线。

五是完善城乡协调的公共服务设施。

推进“城市级—地区级—社区级”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创新城乡服务均衡配置模式,推动社区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体、商业、智慧安防等公共服务集成配置。

六是建立系统集成的改革创新机制。

围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机制、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保障机制、投融资体制机制、城乡风貌管控机制、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两江十八景”示意图。

0 3

环两江先行区当前

“从什么地方着手”“做哪些重点任务”?

规划划定了14个近期重点片区,涵盖城乡融合、产业、文旅、生态四大类型。包含桑园围岭南水乡融合示范片区、沿西江生态重点片区、丹白新能源产业重点片区、“几字湾”文旅重点片区等,明确130项重点任务,并建立重点项目库,以项目为抓手推动环两江先行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热点问题回应

请问佛山将如何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市委常务副秘书长,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专职副主任何战:

佛山将切实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 在指挥体系方面 ,认真落实“市级统筹、区级落实、镇村实施、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建立跨区域重点事项协调推进机制,破解规划落地过程中存在的行政区划壁垒和难点堵点问题; 在政策体系方面 ,在市级层面统筹推动配套政策与专项规划精准落地,重点统筹好土地、资金、人才等关键要素,为总体规划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在执行体系方面 ,按照近期、中期、远期的建设时序,做好年度任务分解,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及时调度,系统谋划2026年度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和重点改革事项“三项清单”; 在监测体系方面 ,建立跟踪调度机制以及年度评估机制,确保规划实施不偏离、能落地,全力推动总体规划“美好蓝图”变成“生动实景”。

请问佛山围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将重点进行哪些体制机制创新?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牛麒麟:

佛山将 着力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机制 ,通过建立重点项目用地联审机制、创新央地合作和资本招商模式、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等举措,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着力构建土地高效利用机制 ,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索跨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和合作开发模式,健全低效用地整治提升机制,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 着力构建城乡风貌提升机制 ,以美学思维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模式变革,实施以首席设计师、乡村规划师、社区建筑师为主的“三师制度”,构建“带图审批、按图施工、依图验收”的农房建管新机制; 着力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机制 ,创新实施文旅“串珠成链”工程,完善“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建设机制,探索绿色水经济实践路径,打造一批精品项目; 着力构建民生均衡供给机制 ,深化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卫生健康强基创优行动,优化市政基础设施、文体、养老等资源布局,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探索推进未来社区建设,营造和善有序居住环境。

请问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布局上,先行区的产业布局和重点方向是什么?

市发展改革局党组书记王慧艳:

佛山将构建“4+3+N”向新向绿现代化产业体系,即聚力培育新型电力系统装备、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智能应急等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制造、氢能、前沿新材料3大未来产业,积极培育若干(N)个特色产业。构建“轴—片—带”空间体系,即规划“西南片区”传统产业升级示范区、“白坭+丹灶”能源绿色转型创新极点、“西樵片区”农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标杆、“九江+龙江”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样本等四个片区;推动“西南+白坭+丹灶+狮山”联动打造技术应用场景建设示范带,“荷城+西樵+南庄”联动打造生态—文化价值转化试验带,“九江+龙江+乐从+杏坛+勒流”联动打造高端材料和装备融合应用带。

请问佛山将如何做好农文旅深度融合这篇文章?

市文广旅体局局长徐觅浔:

佛山将深化“农业+旅游”融合,推进农业公园与和美乡村一体建设,重点打造三水“几字湾”农业休闲带,开发“数鱼花”“稻田研学”等体验项目;深化“文化+旅游”融合,重点活化桑园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甘竹滩工业遗存等资源,持续办好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深化“生态+旅游”融合,以环两江河堤路为纽带,打通道路堵点、建设江景绿道,串联南庄龙湾水上运动中心、丹灶金沙户外运动岛等滨水项目,打造“水岸联游”的岭南水乡特色线路。着力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游艇经济等新业态,持续办好系列龙舟赛、国际咏春拳大赛、佛山“西甲”足球联赛,升级“佛趣游”平台,年内推出“一码游佛山”,实现“一码通享景区折扣、商家优惠”。并强化“要素+市场”保障机制,让发展“有合力更有后劲”。

来源:佛山新闻发布厅、佛山新闻网、佛山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珠江时报 incentive-icons
珠江时报
佛山权威主流媒体
19459文章数 2521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