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顿巴斯前线,寒意刺骨,但比天气更冷的,是乌克兰守军的心。在名为“红军城”的战略要地,一场持续数月的血战正走向一个残酷的结局。
乌军组织的12次大规模反冲锋,全部以失败告终;俄军已控制城内超过八成的区域,清剿残敌的枪声日夜不息。
然而,就在前线士兵用血肉之躯填补防线缺口时,一则更具爆炸性的消息从后方传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似乎已经公开反目。
一场军事上的血崩,是否正在演变为一场政治上的崩盘?
红军城血战
红军城,这个在战前地图上并不起眼的小镇,因其扼守顿涅茨克地区交通命脉的战略位置,成了这场战争中最血腥的“绞肉机”。
俄军从夏末开始,就将这里定为重点攻击目标,集结重兵,采用了一套极其高效且冷酷的战术。
他们不再是单纯地强攻猛打,而是玩起了“科技与狠活”:天空中,四旋翼无人机如同猎鹰,精准投掷反坦克地雷,将乌军固守的楼房炸成废墟;低空处,光纤无人机专门锁定火力点,进行点对点清除。
空中打击过后,精锐的突击队和渗透作战的特种部队,如同手术刀般切入城内,进行巷战清场。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更致命的是,俄军采用了“围三缺一”的战术,切断了红军城几乎所有的后勤补给线,把它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孤岛”。
城内的乌军部队,断水、断粮、断弹药,只能依靠顽强的意志苦苦支撑。在这种资源完全不对等的绝境下,所谓的“反冲锋”,更像是一种悲壮的自杀式攻击。
士兵们明知冲出去就是九死一生,却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发起徒劳的冲击,只为延缓俄军的推进速度。
12次反冲锋全线溃败,精锐部队被打残甚至整建制投降,这些冰冷的战报,正是乌军当前困境最真实的写照。
前线已经血流成河,后方的指挥中枢却传出了不和谐的声音。面对红军城的惨败,总统泽连斯基的表现,让全世界都感到困惑。
他公开发表的言论,与前线的残酷现实仿佛存在于两个“平行世界”。他曾轻描淡写地宣称,“红军城内的俄军只有不到300人”,乌军能够“轻易消灭”他们。
![]()
这种与事实严重脱节的“乐观主义”,被外界无情地嘲讽。
泽连斯基为何要这么说?作为一位非军人出身、依靠演讲和表演艺术登上权力巅峰的总统,他深知在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的疲惫期,维持国内士气和争取西方援助是他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他必须向内对外都展示出一副“乌克兰仍在战斗,且有能力获胜”的强硬姿态。
如果连他都承认失败,整个国家的信心防线可能瞬间崩塌。
因此,这些看似荒唐的言论,其实是他维系其政治生命的一种生存策略。
总统总司令反目?
然而,这种纯粹出于政治考量的强硬,却与前线的军事现实发生了激烈碰撞。
当泽连斯基不顾一切地下达“继续向顿涅茨克发动进攻”的命令时,他遭遇了来自军方最高层的直接抵制。
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首次公开拒绝执行总统的命令。他的理由简单而残酷:“乌克兰军队已不再拥有发动进攻所需的兵力和手段。”
这句简短的回应,无异于在乌克兰的政治高层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
它不仅证实了前线战力的枯竭,更将总统与总司令之间的矛盾彻底公开化。
瑟尔斯基作为职业军人,他看到的是士兵的伤亡、弹药的匮乏和战术上的不可行。
他知道,在没有制空权、炮火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再次强行进攻无异于让本已所剩无几的精锐部队去送死。
这是一位军事指挥官基于现实的判断,也是他作为总司令必须为麾下士兵生命负责的底线。
于是,一场关于“谁该为失败负责”的甩锅大赛,在基辅拉开了帷幕。
很多人认为,泽连斯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真实目的就是想把红军城失利的黑锅,稳稳地扣在瑟尔斯基的头上。
毕竟,瑟尔斯基自接任总司令以来,乌军确实没打过什么振奋人心的大胜仗,反而损失惨重。再加上他本人特殊的俄罗斯族裔背景,在乌克兰国内极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当下,很容易就被塑造成“替罪羊”,甚至被打上“内鬼”的标签。
![]()
这场高层内讧,对前线士气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士兵们在前线浴血奋战,听到的却是总统和总司令在为“打不打”吵得不可开交,指挥系统陷入混乱,战略部署自相矛盾。
有消息称,总参谋部的战报谎言越来越多,高层在竭力掩盖真相。这种内部的分裂与不信任,比俄军的炮火更具杀伤力。
红军城的溃败,是乌克兰当前面临的系统性困境的一次集中爆发。
它暴露了乌军在资源上的极度匮乏——西方的援助如同“吊瓶输液”,断断续续,远水难救近火;而俄罗斯的背后,却有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它也暴露了乌军在战术上的严重滞后,依然依赖传统步兵冲锋的模式,完全无法应对俄军无人机加持下的立体化、信息化战争。
当红军城的硝烟逐渐散去,这座城市的陷落几乎已成定局。它很可能成为整场战争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