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团和淘宝闪购的“老大老二之战”已然打响。
这场两大巨头的较量,最终变成了王兴与蒋凡两个聪明人之间的精彩大戏!
01 阿里95亿美元豪购,饿了么开始走下坡路
2018年4月,阿里巴巴豪掷95亿美元一举将饿了么收入囊中。
彼时的饿了么正处于高光时刻——2017年8月刚将行业老三百度外卖收入麾下,市场份额飙升至50%以上。
据艾媒咨询数据,2017年第四季度兼并百度外卖后的饿了么,市场份额高达55.3%,远超美团外卖的41.3%。整个2017年全年,饿了么市场份额约51.5%。
尽管此后美团疯狂地推,饿了么与百度外卖遭遇协同性挑战,两者重新形成了55开的格局,但多数人仍相信,有阿里这棵参天大树资源庇护,饿了么吊打美团指日可待。
然而现实让人大跌眼界。就在阿里巴巴并入饿了么这年,饿了么在和美团的对抗中略显颓势。
2018年中期前后,鉴于饿了么市场份额下滑,公司不得不投入30亿元,试图重夺50%以上份额,却未能扭转局势。
此后几年,饿了么一路退守。2023至2025年,美团强势占据外卖市场近70%的份额,而饿了么只能拿下其中的30%左右。
这一差距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战略定位:外卖是美团安身立命的核心业务,而在阿里的业务版图中,饿了么的优先级远低于电商、云业务,甚至排在国际商业与菜鸟之后,即便在本地生活板块,也稍逊于数亿月活的高德。
战略地位的边缘化,让饿了么的未来充满变数。
2023年底至2024年初,坊间多次传出饿了么卖身抖音的传闻。尽管随后两者都否认,但“75亿美元收购价”此类有鼻子有眼的传闻,还是让人浮想联翩。
关键时刻,俞永福发声了。他在2024年1在公司内网回应,"假的终归就只能是假的",并称此为最权威的正面回应。
作为阿里巴巴本地生活的业务首长,俞永福的话语当然可信。但就在两个月后的2024年3月,俞永福正式卸任本地生活董事长。
以此为契机,阿里核心本地生活正式分家。高德和饿了么各自独立设董事长、CEO班子。其中高德由总裁刘振飞接任董事长,跟着他多年的COO郭宁出任CEO,俩人都是深耕高德的“老人”,熟门熟路接下了摊子。
相比,饿了么的新班子更年轻——80后阿里合伙人、原本地生活CTO吴泽明(花名范禹)升任董事长,85后蜂鸟配送负责人韩鎏(花名昊宸)做CEO,俩人也都是阿里内部成长起来的骨干。
尽管新的饿了么组建完成,但彼时业界对于它的前景并不看好。更显命运弄人的是,就在今年7月,韩鎏卷入了巨大的贪腐案中,又让这个刚组建的新班子遭遇了巨大冲击。
但如何对抗美团,成为饿了么新领导班子必须直面的老课题。
02 饿了么升级为淘宝闪购,以美团的形式攻入美团后院
转折也出现在2025年。
而在此之前,饿了么先遭遇了一场实打实的生存危机。
2025年开年,京东突然杀入外卖市场,刘强东甚至亲自下场监督。京东外卖业务上线45天,日单量便硬生生突破500单。
这时候回看4月的外卖市场,饿了么简直站在风口浪尖上。
一边是稳坐老大宝座的美团,另一边是来势汹汹的老三京东,两家疯狂砸入几十亿补贴,唯独饿了么没有什么大动作,跟“隐身”似得。
照这架势比拼下去,搞不好真要上演“老大老三打架,老二被晾在一边”的被动局面。
饿了么该何去何从?
2025年4月30日,蒋凡终于给出答案。饿了么以淘宝闪购之名,接入淘宝首页一级入口。
![]()
“这并非简单改名换姓,而是大淘宝给饿了么全方位输血,也让饿了么终于明确了进攻方向——靠闪购正面硬刚美团。”
蒋凡一出手就是饱和式攻击,直接掏出“百亿补贴”杀手锏——7月份光花在商家端、消费者端和骑手端的补贴就超100亿,其“秋天第一杯奶茶”活动更是一口气官宣15位代言人,天天霸占热搜。
这波打得又快又狠的闪电战,带来的是订单量的飙升。淘宝闪购7月连续两个周末日订单量都超9000万,峰值直接冲到1.2亿单;8月日均订单稳定在8000万,还曾有两天日订单份额首次超过美团。
更关键的是,淘宝闪购还盘活了整个阿里生态——手淘8月DAU增长20%,阿里中国市场电商业务恢复两位数增长,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大涨66.7%;股价翻番回到2021年水准,彻底扭转了之前被动挨打的局面。反观竞争对手,美团股价直接缩水33%,京东净利润下滑超50%。
当所有人都以为饿了么已经完成了阶段性胜利时,蒋凡又有了新指示。
11月3日,饿了么APP完成版本更新,陪伴大家18年的“饿了么”三个字变成小字几乎隐身,取而代之的是“淘宝闪购”。这个老牌外卖平台,彻底完成了从独立APP到“即时零售履约基建”的身份蜕变。
紧接着,淘宝闪购又放出新招——全新连锁便利品牌“淘宝便利店”正式上线。
![]()
这可不是淘宝自己开店,而是轻加盟模式,即不给商家控货、不占门店经营权,只做品牌授权和全方位支持——提供流量倾斜、选品指引、供应链和配送保障,还定了明确的考核标准,比如必须24小时营业、控制拣货时长和问题订单率。
淘宝便利店内SKU高达1万个,涵盖百货、零食、3C数码、母婴美妆等,相当于普通便利店的三倍,快赶上半个沃尔玛,还主打30分钟送达的即时配送服务。
未来一年,淘宝会投20亿扶持商家,计划在全国200个城市开2000家店,首批30多个合作商家已经上线运营。
这一打法与美团闪购略有不同。美团走的是“重模式”,要么自己开自营闪电仓(比如小象超市),要么搞“品牌官旗闪电仓”,得靠自己建中心仓、积累选址和物流能力;淘宝便利店更像是“轻加盟”,不太用重资产投入,靠的是阿里本身的线上流量和供应链优势快速扩张。
不过,淘宝和美团的闪购业务,核心逻辑都是一样的——告别之前闪电仓拼低价、做白牌的粗放模式,往品牌化、高品质供给升级。
03 王兴再战蒋凡,两个聪明人的对决
饿了么杀向万物闪购,高德扫街榜横空出世,2025年阿里本地生活开启了大爆发。
但微妙在于,此时的饿了么与高德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本地生活范畴”。如淘宝闪购这般,它们正在融入“一个”大淘宝的商业叙事中。
直接收编饿了么的蒋凡,正式站到了美团与王兴的对立面。
颇为有趣的是,2019年4月王兴曾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道“接下来几年,看拼多多的黄峥和淘宝/天猫的蒋凡这两个非常聪明的人如何较量,应该会很精彩。” 他甚至认为,如果蒋凡能赢下这一仗,将是阿里CEO的当之无愧的接班人。
可惜的是,黄峥早早撤离一线,黄蒋大战偃旗息鼓。反而是王兴自己,开始了直面蒋凡与淘宝闪购的猛烈冲击。
从当前来看,无论是高德扫街的举一反三,还是淘宝闪购的刻意跟随,美团依旧被模仿的那个老大哥。
但这并不意味这王兴可以高枕无忧,因为美团的护城河并不深。
美团“官旗闪电仓”逻辑很简单,还踩中了痛点:诸如索尼PS、罗技这类线下渠道弱的电商品牌,线上流量贵急需新出路,可即时零售的仓储、配送、库存太麻烦,自己搞不定。
美团全包了这些“脏活累活”,做现成基建让品牌拎包入驻赚增量,再加上这些“弱刚需”产品比便利店货有差异化,这就是它的优势。
但这模式并非不可复制——淘天本就是这些品牌的核心阵地,阿里的B端资源摆在这里,美团能谈的品牌,淘宝闪购想来也能轻松拿下。美团也就占了个先发优势,淘宝闪购要复制另一个美团,后者根本拦不住。
让美团更为不安的是,这位曾经的“阿里最快合伙人”,身上一直带着股“叛逆劲儿”——信奉“能考60分绝不考61分”,总爱用最省力、最出其不意的方式解决问题。
众所周知的是,蒋凡的职场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
2020年,其因与网红张大奕的绯闻引发舆论争议,被拿掉了合伙人身份。这位曾被阿里内部看好的“太子”,一下变成了“废太子”。2022年1月,还被发配到国际商业板块坐‘冷板凳’。”
但谁也没料到,这波“发配”反倒成了他的转机。蒋凡凭借突出的业务能力,加上正好契合阿里布局出海的行业趋势,做出了亮眼的成绩——阿里国际业务营收占比从2021财年的7%提升至2024财年的10.91%,增速达到46%。
凭借海外亮眼的海外战绩,蒋凡还在2023年7月重回阿里合伙人序列。阿里2025年财报披露,40岁的蒋凡更是冲入合伙委员会,成了这个核心机构里最年轻的成员——要知道,合伙委员会可是阿里的“中枢大脑”,管着合伙人的审核和选举,蒋凡能进去,相当于手握了阿里的核心权力。
其实蒋凡之前违背过阿里价值观,还因此被撤职降级。但他能重新上位,原因很直接,一是自身能力够硬,二是阿里用人够灵活——就看中了他能打胜仗的本事。
蒋凡被调回国内不久后,就开始执掌淘天集团,后来更是统领整个阿里电商业务。接着他又大手一挥,把饿了么直接收编,改成淘宝闪购并入淘宝体系,手握全生态资源硬刚美团。
聪明如蒋凡,最初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跟着美团、举一反三。对方搞“官旗闪电仓”“松鼠便利店”,他就推轻加盟、只做品牌授权、流量倾斜和供应链支持,让加盟商自己开店,还不控货,快速铺量。
但谁也说不准,下阶段蒋凡会出什么奇招——毕竟他最擅长的就是不安常理出牌。
对比之下,年初京东掀起的外卖大战,虽然刚上线45天日单量就破了500万,看着来势汹汹,但对美团的威胁,还真没蒋凡大。
京东的打法,是巨额补贴+道德制高点批判,可蒋凡手里握着阿里整个生态的资源、出奇能打,还时常“不按套路”出牌,这才是美团与王兴最头疼的对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