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从一个学姐的角度出发,来聊聊民办二本和公办二本的区别!
01丨学费的差距,是第一个现实耳光
我表妹第一年学费一万八,我五千。
这还不是最夸张的,他说他们学校还有的专业一年三万多。
我当时就惊了,这都超过我大学四年的学费了。
对于我这种普通家庭来说,学费是选择校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爸妈是底层打工人,供我读公办二本,压力不算太大。
而我表妹家是做小生意的,每次交学费,她都能感觉到父母的不易。她说她不敢挂科,怕对不起这么多学费。
这直接导致了我们心态的不同。
我可以在大学里稍微“试错”,参加点不赚钱甚至倒贴钱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
但她从大一开始,目标就非常明确:尽快找兼职,赚钱减轻家里负担。
她的第一份家教,一小时50元,比我后来找到的实习工资还高。
所以,民办的同学往往更早地接触社会,更具有搞钱意识。
而我们还沉浸在“学生”的身份里,慢悠悠地成长。
02丨资源和氛围一个向内,一个向外
我学校是以前的地方师专升上来的,是老校区。图书馆虽然旧,但学习氛围特别浓。
尤其是期末和考研季,图书馆通常一座难求,大家心照不宣的安静。
我去我表妹的学校,校园很新,教学楼很气派,宿舍也是四人间带空调和独立卫浴的。(羡慕了!我是六人间老楼。)
用她的话说,“硬件没得挑,软件靠自觉”。
他们学校的老师很多是外聘的企业高管或退休教授,能带来很多一线的案例和人脉,这是他们的优势。
但缺点是,上完课老师就走了,课后交流的机会很少。
而我学校的老师,很多都是体制内,办公室就在教学楼,随时可以去问问题聊人生。
在考研和考公的氛围上,我学校有明显的传统。
辅导员会鼓励,学校会组织免费的辅导讲座,身边一堆努力学习的同学,你不学都觉得格格不入。
而她那边,更多的是讨论哪个行业来钱快,怎么创业,或者家里已经安排好了出路。
不是说不好,只是导向完全不同。一个更偏向于传统的“学术晋升”路径,一个更偏向于“就业和商业”实战。
![]()
03丨那张毕业证,分量真的不一样吗?
这是我们最关心,也最扎心的问题。
我必须承认,在求职时,当我们和985、211的学生同台竞技,我们都被归为双非本科。
某种意义上,是难兄难弟。很多大厂的简历关,我们可能都过不去。
但在一些特定场景下,差别还是有的。
比如,在我家乡这个小城市,事业单位招聘、国企校招,明确要求“公办全日制本科及以上”的情况是存在的。
这个时候,我的学校就成了一块敲门砖,而她可能连报名的机会都没有。
这种体制内的偏好,是公办二本一个隐藏的优势。
但在更广阔的私企和市场上,尤其是销售、市场、新媒体等看重能力的岗位,我表妹混得风生水起。
她大二就在老师的牵头下,在一家小公司里做运营,现在已经是团队负责人了,运营经验这方面比我丰富太多。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体制和传统行业,公办的名分可能更有用;
而在市场和新兴行业里,民办培养出的能力可能更吃香。
![]()
经历了这些观察和思考,我反而没那么焦虑了。
谁都比不上谁好,我们只是走上了不同的赛道。
无论你在哪条船上,只是抱怨毫无意义,学会游泳,看清方向,才能抵达你想去的彼岸。
与其纠结于公办和民办的标签,不如早点想明白:
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利用好你所在环境的一切资源,去成为那个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